144章 御赐宝剑
李晔接着召见了郑远客。
这还是李晔第一次面见郑远客。中等偏下身高,精瘦,肤色粗糙,看着不似朝中斯文文臣,举止有礼有节,处处透露出一股干练之气,像个干实事的人。
李晔坐高堂而问:「汝可知‘知州"一职,其职责所在?」
郑远客躬身回道:「回圣上,臣反复研读布文,‘知",乃‘知会、通晓、治理"之意,故而知州,便当是主掌一州政务,下安州县黎民,上通朝廷政令。」
李晔点头以示可,再问:「具体掌一州哪些政务?」
「有教化百姓、劝课农桑、奉行法令、考察属员、选贤荐能、赈济灾伤、征收赋役、转运钱谷、断狱决讼之务。」
郑远客一一答来。
李晔不得不再次点头认可,这个郑远客的悟性奇高。
他所应答的知州职务里,涉及有地方的行政权、民权和财权,但独独没有提到兵权,正与李晔设置知州与兵马府分权的初衷完全吻合。
李晔本还打算问些去往同州后的具体施政举措,如今看来也都没有必要了。
凭着郑远客的悟性,只要能勤心理政,当不用他这个天子过多操心。
李晔只问道:「若邓筠假借兵马之利,粮草之需,侵夺你的知州权限,你会如何应对?」
「回圣上,臣虽未与邓将军谋面,但听闻京城里传言,邓将军赤胆忠心、勇武绝伦,一心报效圣上和朝廷。是以,臣以为邓将军必不会跨越权限,干涉同州政务。」
李晔未料到郑远客会如此回答。
但再细细一想,其实这才是最高明的回答。
他表面上是在夸赞将来的同事邓筠,表达对邓筠的信任,其实背后表明的是另一个态度,他会与邓筠精诚团结、文武珠连,一同为天子治理好同州。
且他果断否决了邓筠越权的可能,同时也说明了,如果邓筠真要侵夺知州权限,他一定不会妥协,会尽力抗争……
至此,李晔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
他最后让内侍呈上一把佩剑,赠与郑远客,嘱托道:「此剑名‘辟邪",闲置于宫内,徒染尘埃,朕今御赐于你。你携此剑去到同州后,只管尽心治理,若有当地官员豪强不从,可用此剑,先斩后奏。」
郑远客双手恭敬地接过御赐宝剑。
此时他才放下他不卑不亢的气节,拜俯在寄予他绝对信任的天子的脚下。
「臣必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恩。」
张绾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绵州,并在涪水岸边见到了杨复恭。
绵州并非兵家眼中的险地,又处于东、西两川的包围中,因而杨复恭只留有杨守立的天威军一部固守城内,其神策军大营设在了涪水东岸,希冀凭借着涪水这绵州境内唯一的屏障来延缓东川兵和西川兵的围攻。
眼下,对神策军最有利的消息,是顾彦朗也并不信任王建,不敢打开鹿头关,放任西川军来追剿神策军。
当然一座鹿头关并不足以完全隔断东、西川的交通,王建放弃追击,更多还是出于安抚顾彦朗这个盟友的考虑。
而不利的消息是,顾彦朗似乎已瞧出神策军虚弱的本质,正预备亲自领东川军来料理神策军。
至少也要抢占绵州,将神策军赶出东川去,还他东川一片太平……
杨复恭尚未探知东川军的具体用兵方向,但他大概也能猜得到,无非水路并进,一路沿涪水而上,一路从涪水对岸攻来。因而重点需守住涪水……
真正让杨复恭焦虑的是神策军内部的问题。
大军新败,损兵折将,士气低落,
又粮草没有着落,如今天气也渐渐转冷,冬衣不足,大部分神策军卒整日里闹着要回关中……杨复恭甚至封锁了东川军将袭来的消息,也不敢在军中号召备战,只告诉手下将校,他们是在绵州稍作休整,以安军心。
杨守亮见神策军败,忙派了杨子实、杨子钊二人兴元军前来支援。但对杨复恭来说,这些援军并不能解决神策军内的问题。杨复恭将兴元军安置于涪水里的芦溪渡,用以截断东川军可能的水路进攻。
其实杨守亮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
山南西道幅员辽阔,可境内却多山川阻断,治所兴元又深居于汉中盆地,交通不便,很难有效掌控境内众多州县。最初他只掌有兴元附近几个州,这个问题尚未凸显出来,如今地盘一大,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
先前他为了趁王建西去攻下利、阆、果等州,已是大动干戈,耗尽物力……说到这里,他就想痛骂那个贼王八,走时把这几州的粮食、财物、乃至青壮民丁裹挟一空,导致兴元军只占了一座又一座空城,实际于民力物力上毫无补充。
后来等到杨复恭领神策大军入川,急需粮草支援时,他只能束手无策。
他甚至后悔当初派李巨川入京,怂恿杨复恭夺取西川了……
地盘大的问题还在于「邻居」也变多了。
西面,李茂贞占了兴州,直接威胁到兴元,不得不防;
东面,金、商两州山匪肆掠,冯行袭便打着替赵匡凝开辟粮道、护送粮食入京的借口,将他的均州军派入金、商二州,也直接威胁到兴元,也不得不防;
南边,隔壁顺江而下的荆南已乱了十余年,大小军头轮番上位,照如今这个世道,自是隔壁越乱越好,可问题是荆南突然不乱了,那个新上位的荆南节度使成汭已据有荆州两年不倒,似乎已平定了荆南,且此人野心勃勃,溯江而上夺了夔州。夔州是剑南的东大门,此地一失,荆南的人马便可源源不断输入山南东道。.
杨守亮甚至怀念他「小地寡民」的自在日子,哪像眼下这么多烦心事,一桩接着一桩,忙得他焦头烂额,根本就应付不过来。
此刻再听闻神策军于金堂大败,杨守亮心中的恐慌实不亚于杨复恭,唯有咬着牙把能调动的所有兴元人马、库房内还残余的所有粮草全交于他两个义子,赶紧前去支援。
————
————
还是恢复两更哈,一更太吓人了,望朋友们理解。
这还是李晔第一次面见郑远客。中等偏下身高,精瘦,肤色粗糙,看着不似朝中斯文文臣,举止有礼有节,处处透露出一股干练之气,像个干实事的人。
李晔坐高堂而问:「汝可知‘知州"一职,其职责所在?」
郑远客躬身回道:「回圣上,臣反复研读布文,‘知",乃‘知会、通晓、治理"之意,故而知州,便当是主掌一州政务,下安州县黎民,上通朝廷政令。」
李晔点头以示可,再问:「具体掌一州哪些政务?」
「有教化百姓、劝课农桑、奉行法令、考察属员、选贤荐能、赈济灾伤、征收赋役、转运钱谷、断狱决讼之务。」
郑远客一一答来。
李晔不得不再次点头认可,这个郑远客的悟性奇高。
他所应答的知州职务里,涉及有地方的行政权、民权和财权,但独独没有提到兵权,正与李晔设置知州与兵马府分权的初衷完全吻合。
李晔本还打算问些去往同州后的具体施政举措,如今看来也都没有必要了。
凭着郑远客的悟性,只要能勤心理政,当不用他这个天子过多操心。
李晔只问道:「若邓筠假借兵马之利,粮草之需,侵夺你的知州权限,你会如何应对?」
「回圣上,臣虽未与邓将军谋面,但听闻京城里传言,邓将军赤胆忠心、勇武绝伦,一心报效圣上和朝廷。是以,臣以为邓将军必不会跨越权限,干涉同州政务。」
李晔未料到郑远客会如此回答。
但再细细一想,其实这才是最高明的回答。
他表面上是在夸赞将来的同事邓筠,表达对邓筠的信任,其实背后表明的是另一个态度,他会与邓筠精诚团结、文武珠连,一同为天子治理好同州。
且他果断否决了邓筠越权的可能,同时也说明了,如果邓筠真要侵夺知州权限,他一定不会妥协,会尽力抗争……
至此,李晔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
他最后让内侍呈上一把佩剑,赠与郑远客,嘱托道:「此剑名‘辟邪",闲置于宫内,徒染尘埃,朕今御赐于你。你携此剑去到同州后,只管尽心治理,若有当地官员豪强不从,可用此剑,先斩后奏。」
郑远客双手恭敬地接过御赐宝剑。
此时他才放下他不卑不亢的气节,拜俯在寄予他绝对信任的天子的脚下。
「臣必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恩。」
张绾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绵州,并在涪水岸边见到了杨复恭。
绵州并非兵家眼中的险地,又处于东、西两川的包围中,因而杨复恭只留有杨守立的天威军一部固守城内,其神策军大营设在了涪水东岸,希冀凭借着涪水这绵州境内唯一的屏障来延缓东川兵和西川兵的围攻。
眼下,对神策军最有利的消息,是顾彦朗也并不信任王建,不敢打开鹿头关,放任西川军来追剿神策军。
当然一座鹿头关并不足以完全隔断东、西川的交通,王建放弃追击,更多还是出于安抚顾彦朗这个盟友的考虑。
而不利的消息是,顾彦朗似乎已瞧出神策军虚弱的本质,正预备亲自领东川军来料理神策军。
至少也要抢占绵州,将神策军赶出东川去,还他东川一片太平……
杨复恭尚未探知东川军的具体用兵方向,但他大概也能猜得到,无非水路并进,一路沿涪水而上,一路从涪水对岸攻来。因而重点需守住涪水……
真正让杨复恭焦虑的是神策军内部的问题。
大军新败,损兵折将,士气低落,
又粮草没有着落,如今天气也渐渐转冷,冬衣不足,大部分神策军卒整日里闹着要回关中……杨复恭甚至封锁了东川军将袭来的消息,也不敢在军中号召备战,只告诉手下将校,他们是在绵州稍作休整,以安军心。
杨守亮见神策军败,忙派了杨子实、杨子钊二人兴元军前来支援。但对杨复恭来说,这些援军并不能解决神策军内的问题。杨复恭将兴元军安置于涪水里的芦溪渡,用以截断东川军可能的水路进攻。
其实杨守亮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
山南西道幅员辽阔,可境内却多山川阻断,治所兴元又深居于汉中盆地,交通不便,很难有效掌控境内众多州县。最初他只掌有兴元附近几个州,这个问题尚未凸显出来,如今地盘一大,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
先前他为了趁王建西去攻下利、阆、果等州,已是大动干戈,耗尽物力……说到这里,他就想痛骂那个贼王八,走时把这几州的粮食、财物、乃至青壮民丁裹挟一空,导致兴元军只占了一座又一座空城,实际于民力物力上毫无补充。
后来等到杨复恭领神策大军入川,急需粮草支援时,他只能束手无策。
他甚至后悔当初派李巨川入京,怂恿杨复恭夺取西川了……
地盘大的问题还在于「邻居」也变多了。
西面,李茂贞占了兴州,直接威胁到兴元,不得不防;
东面,金、商两州山匪肆掠,冯行袭便打着替赵匡凝开辟粮道、护送粮食入京的借口,将他的均州军派入金、商二州,也直接威胁到兴元,也不得不防;
南边,隔壁顺江而下的荆南已乱了十余年,大小军头轮番上位,照如今这个世道,自是隔壁越乱越好,可问题是荆南突然不乱了,那个新上位的荆南节度使成汭已据有荆州两年不倒,似乎已平定了荆南,且此人野心勃勃,溯江而上夺了夔州。夔州是剑南的东大门,此地一失,荆南的人马便可源源不断输入山南东道。.
杨守亮甚至怀念他「小地寡民」的自在日子,哪像眼下这么多烦心事,一桩接着一桩,忙得他焦头烂额,根本就应付不过来。
此刻再听闻神策军于金堂大败,杨守亮心中的恐慌实不亚于杨复恭,唯有咬着牙把能调动的所有兴元人马、库房内还残余的所有粮草全交于他两个义子,赶紧前去支援。
————
————
还是恢复两更哈,一更太吓人了,望朋友们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