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章 御驾亲征
这几日,朝廷陆续获知四方更多信息。
也总算理清了整个的态势。
自那日遣二嘎子等人过渭水,发现凤翔兵并未有朝京城袭来的动向后,驻守西渭桥的顺义军渐渐放开了胆子,李君实和邓筠也放下成见,将原本分属两人部下的骑卒归做一处,组成游奕营,人,由邓筠亲领游奕营十将。
随后,邓筠领着游奕营渡过西渭桥,刺探凤翔兵的具体动向。
期间发现,凤翔兵内并非全是凤翔军卒,还有一支由回鹘、吐蕃等部落组成的番兵,至少千人之数,具体数目不详。
游荡在武功与西渭桥之间的广阔原野上的,就是这支番兵,而凤翔兵本部全驻在武功与奉天两座军城附近。
这支番兵专以抄掠财物为主,散入各个乡落里,是以二嘎子等人未曾遇见,还误以为李茂贞未曾向京城方向派兵。
这个情报谈不上重要,可却足以说明李茂贞的阴险。
他引番兵入关中,乃是驱虎吞狼之计,一则可减少他的凤翔兵的损失,再则,即便番兵真的攻打了京城,危及了天子,他也可以轻松推卸责任。
而且,极可能还有第三个阴谋,那便是用关中的百姓与财物来喂饱这些番兵,以便于日后继续为他李茂贞所用……
相对说来,第二个情报就非常重要了。
邓筠渡渭桥,可不只为了刺探消息,他还想立功,来报答开远门下天子的当众恩赐。
于是他趁着这些番兵只顾劫掠,又仗着自己的游奕营乃军中精锐,沿途发起了几次偷袭,斩杀了上百番兵,并顺利突进了武功县境内。
若非跟随的部将们拼死劝阻,他还打算攻打武功军城。
同时他也获知了一个重大情报,凤翔兵大部有撤回本镇的迹象。
这个情报被迅速传入京城。
几位宰臣一致断定,必是凤州已开始出兵,所以李茂贞才会撤兵回援。
于朝廷而言,凤翔兵一撤,当可立即发兵梨园寨……
同时,朝廷派去各地的使臣的陆续返京复命,让朝廷了解了关中诸藩镇的态度。
其中最恼火的无疑是崔胤。
他到达武功,武功的凤翔将领倒是没为难他,只告诉他郡王(李茂贞得封陇西郡王)在凤翔。他于是前往凤翔,结果凤翔留守的人又告诉他郡王在武功,于是他又折返回武功……
当崔胤再次来到凤翔时,他也豁出去了,穿了一身丧服,再寻来一根麻绳,要在凤翔节府衙门前自缢。
以死相逼,最终也只见到了李茂贞的一个养子。
也即是说,他带着圣谕去凤翔谈判,结果连李茂贞人都没见着,更别提完成使命了。
无奈只得返回京城。
朝中倒是没人拿他临行前的那番慷慨之词来取笑他,可崔胤自己却觉得无颜见人,也无颜来宫内复命,只托人向圣上请罪,还带来一副大字,只四个字:宋贼无耻。
去泾原和鄜坊的两路使臣同样无功而返。
可怜泾原节帅张钧,原也是一员骁将,在边地原州抗击吐蕃多年、屡立功勋,靠着战功一步步坐上节度使之位,如今却被李茂贞吓破了胆,闻知朝廷使臣至,避而不见。
在使臣离开泾州后,张钧又遣人偷偷送来一方绢帕,帕上落有他张钧的英雄泪,恳求使臣转呈天子,以示无奈之意。
鄜坊的情况则又复杂许多。
李思孝是名义上鄜坊节度使,可这两州内牙将擅位、豪强并立,李思孝根本无力维持局面,又胆小畏死,至今未赴任节帅府。
朝廷使臣至,连个主事的人也没找到,还连遭当地山匪袭扰,吓得赶紧
逃了回来。
唯有赴夏州的使臣带回了「好消息」。
李思恭先收到张濬的书信,便立即逮捕了监军刘希风,紧接着朝廷使臣至,李思恭恭领圣谕,愿意领兵讨伐凤翔。
但他又提到了两个难处。
一是夏幅员辽阔,内有大片的隔壁沙漠,夏绥兵也分戍各地,得留给他一些时日,让他将各地部队召集起来后,便立即派往凤翔。
二、要从夏绥入凤翔,需走萧关道,而此道需穿越泾原地界,鉴于目前泾原节帅张钧已唯李茂贞马首是瞻,因而他请奏先允许他领兵攻取泾原,扫除障碍后,再南下攻凤翔。
单看李思恭的这两点要求,合情合理。
可再往深处细细一想,便不难获知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朝廷向关内所有藩镇都发去了诏令,可最终得来的只是一个残酷的道理,朝廷最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那些藩帅们,根本就不管你朝廷的死活,哪怕凤翔兵和邠宁军已兵临长安城下,天子危在旦夕,可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管换了谁做长安城内的主人,他们只管做他们的藩帅。
已是八月。
巳未日(初六)。
李晔套上玄甲铁衣,佩上龙须剑,骑上良驹,再系上何氏亲手为他缝制的明黄色文龙无袖披风,带上所有禁卫三百人以为亲兵,跨出延英门。
何氏等后宫嫔妃齐来送行。
李晔不喜临别时儿女情长,只粗略慰问一番。
另召来黄海、黄万年等人多番叮嘱,又再次叮嘱二人,若禁内遇急事未决,可去寻杜让能来主持。
上御桥出丹凤门前,又遇见外朝百官拦驾。
得闻天子将御驾亲征后,朝内官员们群情激奋,一边痛斥杜、张、刘三位宰臣无能,明知天子将以身犯险而不能劝,一边纷纷上书,恳求天子收回成命。.
见天子仍不听劝阻,又相约一起来劝驾。
百官劝驾的场面,不能说是壮观,只能说是非常壮观。
嚎啕大哭者有,以头抢地者有;
高举血书者有,带了根麻绳预备以死相劝者有;
还有的官员年轻力壮,冲破了外围禁卫和贴身御前侍卫的拦阻,匍在地上一把抱住了天子坐骑的马蹄……
李晔提前从三位宰臣那里获知了百官的动向。
另有锦卫时刻盯着这些外朝官员,所以对于他们今日的集体行动,早了如指掌。
也总算理清了整个的态势。
自那日遣二嘎子等人过渭水,发现凤翔兵并未有朝京城袭来的动向后,驻守西渭桥的顺义军渐渐放开了胆子,李君实和邓筠也放下成见,将原本分属两人部下的骑卒归做一处,组成游奕营,人,由邓筠亲领游奕营十将。
随后,邓筠领着游奕营渡过西渭桥,刺探凤翔兵的具体动向。
期间发现,凤翔兵内并非全是凤翔军卒,还有一支由回鹘、吐蕃等部落组成的番兵,至少千人之数,具体数目不详。
游荡在武功与西渭桥之间的广阔原野上的,就是这支番兵,而凤翔兵本部全驻在武功与奉天两座军城附近。
这支番兵专以抄掠财物为主,散入各个乡落里,是以二嘎子等人未曾遇见,还误以为李茂贞未曾向京城方向派兵。
这个情报谈不上重要,可却足以说明李茂贞的阴险。
他引番兵入关中,乃是驱虎吞狼之计,一则可减少他的凤翔兵的损失,再则,即便番兵真的攻打了京城,危及了天子,他也可以轻松推卸责任。
而且,极可能还有第三个阴谋,那便是用关中的百姓与财物来喂饱这些番兵,以便于日后继续为他李茂贞所用……
相对说来,第二个情报就非常重要了。
邓筠渡渭桥,可不只为了刺探消息,他还想立功,来报答开远门下天子的当众恩赐。
于是他趁着这些番兵只顾劫掠,又仗着自己的游奕营乃军中精锐,沿途发起了几次偷袭,斩杀了上百番兵,并顺利突进了武功县境内。
若非跟随的部将们拼死劝阻,他还打算攻打武功军城。
同时他也获知了一个重大情报,凤翔兵大部有撤回本镇的迹象。
这个情报被迅速传入京城。
几位宰臣一致断定,必是凤州已开始出兵,所以李茂贞才会撤兵回援。
于朝廷而言,凤翔兵一撤,当可立即发兵梨园寨……
同时,朝廷派去各地的使臣的陆续返京复命,让朝廷了解了关中诸藩镇的态度。
其中最恼火的无疑是崔胤。
他到达武功,武功的凤翔将领倒是没为难他,只告诉他郡王(李茂贞得封陇西郡王)在凤翔。他于是前往凤翔,结果凤翔留守的人又告诉他郡王在武功,于是他又折返回武功……
当崔胤再次来到凤翔时,他也豁出去了,穿了一身丧服,再寻来一根麻绳,要在凤翔节府衙门前自缢。
以死相逼,最终也只见到了李茂贞的一个养子。
也即是说,他带着圣谕去凤翔谈判,结果连李茂贞人都没见着,更别提完成使命了。
无奈只得返回京城。
朝中倒是没人拿他临行前的那番慷慨之词来取笑他,可崔胤自己却觉得无颜见人,也无颜来宫内复命,只托人向圣上请罪,还带来一副大字,只四个字:宋贼无耻。
去泾原和鄜坊的两路使臣同样无功而返。
可怜泾原节帅张钧,原也是一员骁将,在边地原州抗击吐蕃多年、屡立功勋,靠着战功一步步坐上节度使之位,如今却被李茂贞吓破了胆,闻知朝廷使臣至,避而不见。
在使臣离开泾州后,张钧又遣人偷偷送来一方绢帕,帕上落有他张钧的英雄泪,恳求使臣转呈天子,以示无奈之意。
鄜坊的情况则又复杂许多。
李思孝是名义上鄜坊节度使,可这两州内牙将擅位、豪强并立,李思孝根本无力维持局面,又胆小畏死,至今未赴任节帅府。
朝廷使臣至,连个主事的人也没找到,还连遭当地山匪袭扰,吓得赶紧
逃了回来。
唯有赴夏州的使臣带回了「好消息」。
李思恭先收到张濬的书信,便立即逮捕了监军刘希风,紧接着朝廷使臣至,李思恭恭领圣谕,愿意领兵讨伐凤翔。
但他又提到了两个难处。
一是夏幅员辽阔,内有大片的隔壁沙漠,夏绥兵也分戍各地,得留给他一些时日,让他将各地部队召集起来后,便立即派往凤翔。
二、要从夏绥入凤翔,需走萧关道,而此道需穿越泾原地界,鉴于目前泾原节帅张钧已唯李茂贞马首是瞻,因而他请奏先允许他领兵攻取泾原,扫除障碍后,再南下攻凤翔。
单看李思恭的这两点要求,合情合理。
可再往深处细细一想,便不难获知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朝廷向关内所有藩镇都发去了诏令,可最终得来的只是一个残酷的道理,朝廷最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那些藩帅们,根本就不管你朝廷的死活,哪怕凤翔兵和邠宁军已兵临长安城下,天子危在旦夕,可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管换了谁做长安城内的主人,他们只管做他们的藩帅。
已是八月。
巳未日(初六)。
李晔套上玄甲铁衣,佩上龙须剑,骑上良驹,再系上何氏亲手为他缝制的明黄色文龙无袖披风,带上所有禁卫三百人以为亲兵,跨出延英门。
何氏等后宫嫔妃齐来送行。
李晔不喜临别时儿女情长,只粗略慰问一番。
另召来黄海、黄万年等人多番叮嘱,又再次叮嘱二人,若禁内遇急事未决,可去寻杜让能来主持。
上御桥出丹凤门前,又遇见外朝百官拦驾。
得闻天子将御驾亲征后,朝内官员们群情激奋,一边痛斥杜、张、刘三位宰臣无能,明知天子将以身犯险而不能劝,一边纷纷上书,恳求天子收回成命。.
见天子仍不听劝阻,又相约一起来劝驾。
百官劝驾的场面,不能说是壮观,只能说是非常壮观。
嚎啕大哭者有,以头抢地者有;
高举血书者有,带了根麻绳预备以死相劝者有;
还有的官员年轻力壮,冲破了外围禁卫和贴身御前侍卫的拦阻,匍在地上一把抱住了天子坐骑的马蹄……
李晔提前从三位宰臣那里获知了百官的动向。
另有锦卫时刻盯着这些外朝官员,所以对于他们今日的集体行动,早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