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章 愿鞍前马后,唯圣君差遣
杨守信来到天子跟前。
此时的他越发尴尬,声音几乎不可闻:「谢圣上……替臣周全……」
李晔只做没有听见,示意杨守信坐下后,说了几句保重身体之类的闲话。
虽是做戏,也得做全套。
杨守信也只有假装病重,感谢天子的关心……
李晔寻借口支开了其他人。
只剩下他和杨守信两人,当可直入主题了。
「杨爱卿身患疾病,照例该在家休养,可近来的形势,爱卿想必也听说了吧?」
「臣偶有耳闻。」
「王行瑜罔顾君臣大义,无视朝廷法纪,悍然出兵占了梨园寨,此举无异于兴兵作乱。对此等大逆不道之贼,杨爱卿有何看法?」
「乱臣贼子,当诛。」
「然而朝廷草创新军未成,朕以为,可诛杀此贼者,唯有杨爱卿。」
「能报效圣上,诛杀乱贼,本臣之职分……」
杨守信心里也犹豫了。
天子今日冒着酷暑来主动探望他,又处处替他解围,让他十分感动。
可眼下的处境,却由不得他不为自己谋划,一旦天子成功解决了外患,京内外新军再编成,那下一个被拿来开刀又会是谁呢?会不会就是他自己……
「不想臣却染了风寒,咳咳,浑身乏力,怕是上不了阵。臣有负圣恩,请圣上责罚,咳咳……」
杨守信咳得越发大声了。
还要颤颤巍巍地半跪下地,向天子请罪。
李晔没有答复,也没有搀扶,就冷眼看着他装腔作势,偏偏倒倒地跪在地上。
木棚内的气氛十分尴尬。
杨守信熬不住了,抬头道:「臣……」
李晔挥手打断了他,逼问道:「若朕定要让你出兵?」
杨守信脸色一白,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却听李晔放缓语气,接着道:「杨卿乃杨国老最宠信的儿郎,犹须知晓,国老之于朕,如恩师之于门生。若国老在,断不会拒绝朕今日之请求,也断不会纵容乱兵肆掠而不管不顾。」
杨守信心中一凛。
天子说得没错,若是杨复恭在京城内,甚至都无需天子传令,早主动请命了。
事实上,自杨复恭离京后,仍时时写信来询问起京城状况。在得知天子除掉刘季述、西门重遂等人后,其喜悦之状,洋溢于信中的每一个文字。
还在信中与杨守信夸耀,当初正是他力排众议,辅佐当今天子登临大宝。如今,天子果不负人望,他也不负他们杨家历代侍奉李唐家……
杨守信却只能左右而言他,在回信中丝毫不敢提及他与天子已成暗中对立之势……
念及此,杨守信心中一阵悲凉。
他如何落得了如今这个地步?
连自己的义父都要隐瞒、欺骗……
李晔察言观色,适时叹道:「杨卿好糊涂啊。」
这声感叹更是引得杨守信心下大痛。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糊涂。
可弥天大错已然犯下,他又能怎么办呢?
却听天子再道:「朕说你糊涂,是因为你始终没能明白一点。你是国老最疼爱的儿郎,念及国老恩情,无论你做过什么,朕都不会与你为难。」
这句话杨守信听明白了,忙辩解道:「圣上,那日臣确是急于入宫救驾,才一时忘了禁中规矩,绝无他念……望圣上明鉴。」
「朕相信你。」李晔再次强调一遍,「朕相信国老,自然也会相信你。」
话已说到这个地步,杨守信唯有磕头谢恩:「
臣,谢圣上隆恩。」
李晔起身,已准备离开了。
他望了望北面梨园寨方向,最后给杨守信留下一句话,「就在这几日内,朝廷大军便要发往梨园寨,你趁早准备一下,同朕一道而往吧。」
杨守信顾不上领命,先诧异道:「圣上要御驾亲征?」
李晔已经走开,没有回头:「国难当头,朕,如何能独存?」
国难当头,朕,如何能独存……
既是一种勇气。
更蕴含有莫大的智慧。
这一刻,杨守信有些明白了,那日为何十四弟杨守成宁可背弃他,也绝不敢背弃天子,最终选择拒开宫门,与天子站在一起……
也明白了,自己所谓的方法并不能保全,只有抓住眼前这难得的机会,戴罪立功,方有可能赢得天子的原谅……
杨守信再无迟疑,磕头领命:「臣杨守成,愿鞍前马后,唯圣君差遣。」
在眼下这个艰难的时局下,居然还有好消息传入京内。
而且是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
奉天城并未被攻下,里面的左军军卒仍在拼死坚守。
这完全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在所有人看来,凤翔一旦出兵,奉天、武功二地便难逃魔掌。里面剩下的那点军卒别说坚守了,便是连逃命的机会都很难觅得。
朝中文武百官无不这样认为,根本不做他想。
能够派出军队驻进东、西渭桥,已是大胆之举了。
李君实领顺义军驻西渭桥后,也只敢困守渭水之后,不敢放一兵一卒过岸,并在桥上遍布油脂,若见凤翔兵大举攻来,便立即烧桥。
不想从奉天城跑来传信那小卒,也就是二嘎子,吵着要回奉天城去报信。
这听来就十分可笑,如今奉天城已落入凤翔兵之手,里面的人早被杀光了,还要回去报信,报给谁听?
可二嘎子不管,就算死也要回去。
这事被传到了李君实耳中,他再找来邓筠商议。
两人一合计,他们被圣上钦点来驻守西渭桥,虽说是能守住便是万幸,但只敢龟缩在桥后,连游骑都不敢放,一点对案的消息都探不来,也有损军威,有负圣恩。
如今那小卒执意回奉天,不忘长官的恩情,也算得忠义之士。
而且不怕死,是勇士,正可来提振士气。
合计完,两人又从军中挑选出十名死士,加上二嘎子,给他们一人配两匹马,放他们过河。
李、邓二人没料到的是,仅一天一夜后,这十一人便又活着回来了,分毫未伤。
原来,李茂贞真的没有攻取长安的意图,也笃定了朝廷不敢出兵,是以武功与奉天往东一线,丝毫未设防备,让这十一人很顺利地溜进了奉天一带。
此时的他越发尴尬,声音几乎不可闻:「谢圣上……替臣周全……」
李晔只做没有听见,示意杨守信坐下后,说了几句保重身体之类的闲话。
虽是做戏,也得做全套。
杨守信也只有假装病重,感谢天子的关心……
李晔寻借口支开了其他人。
只剩下他和杨守信两人,当可直入主题了。
「杨爱卿身患疾病,照例该在家休养,可近来的形势,爱卿想必也听说了吧?」
「臣偶有耳闻。」
「王行瑜罔顾君臣大义,无视朝廷法纪,悍然出兵占了梨园寨,此举无异于兴兵作乱。对此等大逆不道之贼,杨爱卿有何看法?」
「乱臣贼子,当诛。」
「然而朝廷草创新军未成,朕以为,可诛杀此贼者,唯有杨爱卿。」
「能报效圣上,诛杀乱贼,本臣之职分……」
杨守信心里也犹豫了。
天子今日冒着酷暑来主动探望他,又处处替他解围,让他十分感动。
可眼下的处境,却由不得他不为自己谋划,一旦天子成功解决了外患,京内外新军再编成,那下一个被拿来开刀又会是谁呢?会不会就是他自己……
「不想臣却染了风寒,咳咳,浑身乏力,怕是上不了阵。臣有负圣恩,请圣上责罚,咳咳……」
杨守信咳得越发大声了。
还要颤颤巍巍地半跪下地,向天子请罪。
李晔没有答复,也没有搀扶,就冷眼看着他装腔作势,偏偏倒倒地跪在地上。
木棚内的气氛十分尴尬。
杨守信熬不住了,抬头道:「臣……」
李晔挥手打断了他,逼问道:「若朕定要让你出兵?」
杨守信脸色一白,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却听李晔放缓语气,接着道:「杨卿乃杨国老最宠信的儿郎,犹须知晓,国老之于朕,如恩师之于门生。若国老在,断不会拒绝朕今日之请求,也断不会纵容乱兵肆掠而不管不顾。」
杨守信心中一凛。
天子说得没错,若是杨复恭在京城内,甚至都无需天子传令,早主动请命了。
事实上,自杨复恭离京后,仍时时写信来询问起京城状况。在得知天子除掉刘季述、西门重遂等人后,其喜悦之状,洋溢于信中的每一个文字。
还在信中与杨守信夸耀,当初正是他力排众议,辅佐当今天子登临大宝。如今,天子果不负人望,他也不负他们杨家历代侍奉李唐家……
杨守信却只能左右而言他,在回信中丝毫不敢提及他与天子已成暗中对立之势……
念及此,杨守信心中一阵悲凉。
他如何落得了如今这个地步?
连自己的义父都要隐瞒、欺骗……
李晔察言观色,适时叹道:「杨卿好糊涂啊。」
这声感叹更是引得杨守信心下大痛。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糊涂。
可弥天大错已然犯下,他又能怎么办呢?
却听天子再道:「朕说你糊涂,是因为你始终没能明白一点。你是国老最疼爱的儿郎,念及国老恩情,无论你做过什么,朕都不会与你为难。」
这句话杨守信听明白了,忙辩解道:「圣上,那日臣确是急于入宫救驾,才一时忘了禁中规矩,绝无他念……望圣上明鉴。」
「朕相信你。」李晔再次强调一遍,「朕相信国老,自然也会相信你。」
话已说到这个地步,杨守信唯有磕头谢恩:「
臣,谢圣上隆恩。」
李晔起身,已准备离开了。
他望了望北面梨园寨方向,最后给杨守信留下一句话,「就在这几日内,朝廷大军便要发往梨园寨,你趁早准备一下,同朕一道而往吧。」
杨守信顾不上领命,先诧异道:「圣上要御驾亲征?」
李晔已经走开,没有回头:「国难当头,朕,如何能独存?」
国难当头,朕,如何能独存……
既是一种勇气。
更蕴含有莫大的智慧。
这一刻,杨守信有些明白了,那日为何十四弟杨守成宁可背弃他,也绝不敢背弃天子,最终选择拒开宫门,与天子站在一起……
也明白了,自己所谓的方法并不能保全,只有抓住眼前这难得的机会,戴罪立功,方有可能赢得天子的原谅……
杨守信再无迟疑,磕头领命:「臣杨守成,愿鞍前马后,唯圣君差遣。」
在眼下这个艰难的时局下,居然还有好消息传入京内。
而且是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
奉天城并未被攻下,里面的左军军卒仍在拼死坚守。
这完全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在所有人看来,凤翔一旦出兵,奉天、武功二地便难逃魔掌。里面剩下的那点军卒别说坚守了,便是连逃命的机会都很难觅得。
朝中文武百官无不这样认为,根本不做他想。
能够派出军队驻进东、西渭桥,已是大胆之举了。
李君实领顺义军驻西渭桥后,也只敢困守渭水之后,不敢放一兵一卒过岸,并在桥上遍布油脂,若见凤翔兵大举攻来,便立即烧桥。
不想从奉天城跑来传信那小卒,也就是二嘎子,吵着要回奉天城去报信。
这听来就十分可笑,如今奉天城已落入凤翔兵之手,里面的人早被杀光了,还要回去报信,报给谁听?
可二嘎子不管,就算死也要回去。
这事被传到了李君实耳中,他再找来邓筠商议。
两人一合计,他们被圣上钦点来驻守西渭桥,虽说是能守住便是万幸,但只敢龟缩在桥后,连游骑都不敢放,一点对案的消息都探不来,也有损军威,有负圣恩。
如今那小卒执意回奉天,不忘长官的恩情,也算得忠义之士。
而且不怕死,是勇士,正可来提振士气。
合计完,两人又从军中挑选出十名死士,加上二嘎子,给他们一人配两匹马,放他们过河。
李、邓二人没料到的是,仅一天一夜后,这十一人便又活着回来了,分毫未伤。
原来,李茂贞真的没有攻取长安的意图,也笃定了朝廷不敢出兵,是以武功与奉天往东一线,丝毫未设防备,让这十一人很顺利地溜进了奉天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