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张苑良的折子
两日之后,丁益谦带着丁遇到了突厥元顺平原。
孙乾很快接到了丁益谦的折子,折子中说他带着丁遇上了一次战场,看见高高抛起的脑袋,他吓得僵坐在马上。
第二天丁遇天不亮就起来练武,他以前有些底子,倒是可以重新捡起来。
孙乾捏着折子沉思半晌,朱笔在纸上滴下一滴朱砂,却不知写些什么。他怔怔的看着这滴红印,笑了,这算一个回答。
他将折子摊开在案桌上,桌下的炭火让红印很快干透,上面再没留下任何字迹。
孙乾拿起了第二本折子,竟然是威震过突厥的儒生剑张苑良!
他将祁州一地受过冤屈的百姓,一一补偿之后,将当地恢复了秩序。现在只是初步稳定了祁州,要扶上正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他自从到祁州后,只上过一道折子,这是第二道。
第一道折子是向孙乾申请一笔银子,二十万两,给祁州百姓补偿。赵元江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要不是孙乾说过张苑良的直接奉到御前,他早就把奏折写上一堆斥责的话,遣返回去。
二十万两!
国库在他赵元江的精打细算下,战战兢兢的支持边关战事。
他张苑良以为打了几个突厥猛士,扬了一下国威,伸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赵元江好不容易忍住怒火,才送到了孙乾面前。
孙乾大手一挥,准了。
那是赵元江唯一一次在政事堂发脾气,脸色沉了一下午,让政事堂里所有的下官都胆战心惊。
现在张苑良呈上了第二道,赵元江的脸色再次沉下来。
孙乾看了看赵元江,默默的翻开了折子。
千万别是要钱啊,这次他一定不会再准了。
上次拨了二十万两,他听了赵元江半个月的哭穷。
还好这次不是要银子,张苑良听闻突厥与大庆开战,心系百姓间又想为国尽力。他现在认为祁州基本稳定下来,只要一个官员继续按现在的政令持续下去,就能发展起来。
臣闻外邦与大庆一战,心之所系,不能自抑。
孙乾看到这句,默然了片刻。这就是儒生剑,就像当初他身负家仇,依然义无反顾的负剑前往突厥。
他一直做他想做的,哪怕前方坎坷难行,甚至要付出性命。
孙乾抬头看着众臣,深沉道:
“大庆有这样的人,何愁不崛起啊。”
赵元江竟然点了点头,他走到孙乾案桌前,翻找到其中一份折子,交给乾帝。
“陛下的一双眼睛,看到的都是清官好吏,其实大庆至今还有贪官污吏。只是大庆刚摆脱衰微,没有揭穿他们罢了。”
这话说到了孙乾的痛处,此刻在他面前的,有几个经得起严苛审查呢?
就算他们心思清明正直,可保不住底下的人挖坑。
孙乾打开那本折子,是关于弹劾吏部侍郎宋应时的。说他不以功绩选取备用官员,常推以亲近者,选拔很是不公。
孙乾最烦这一类的折子,事情一半真一半假,得从细枝末节去考虑,他一向交给尚书省去办。
看来这次,是赵元江故意放在这堆折子里的。
孙乾默默的合上折子,让赵公公送回政事堂,光明正大的撂回给赵元江。
“朕不管这些,交给赵卿了。”
赵元江倒没奢望乾帝会亲手处理这些奏折,他也没时间处理,一般让刑部下面的官吏掰扯清楚后,再由刑部和吏部的尚书判决。
赵元江说道:
“臣知道陛下不管这些,不过想告诉陛下,不可只见朝阳而不见黑夜。”
“朕看到你们这三省的臣子,便知朝堂下方其他官吏如何。”
赵元江一怔,看了看殿中的十多个重臣,除了乾帝信赖的臣子外,其他的都是轮流得圣心。
这就是帝王的权衡?
赵元江不说话了,在皇权之上的敏感话题,他没蠢到去和乾帝争论这些。
孙乾翻了翻手中的折子,笑着说道:
“张苑良一把儒生剑,挑了突厥的威风,他既然亲自请缨前往,众卿可有反对的?”
臣子们自然无反对者,张苑良这样的人,做一方官吏,实在是埋没人才。
虽然同意了他的前往,但以什么身份去,可就要商酌一二了。
他又未立军功,孙乾让他入的文官。
陈善建议让他以巡抚使的身份前往,带上王恭厂新制的神器和刀枪护甲,先和将军学习如何打仗再说吧。
至于军权,实在不宜给他。
陈善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他神色严肃的说道:
“陛下,他虽有功在身,然对打仗之事从未接触过,何委任重权,调度不宜,恐误了边关大事。”
孙乾一思,点头:
“却是如此,那便按卿的意思,让他去做巡抚使吧。”
他的事一解决,祁州的空缺可就要补上了。
祁州一地特殊起来,经过贪官污吏的腐蚀后,才割去腐肉,正是推陈出新的时候。抉择之人需要格外慎重,而且还不能只守政令还得因地制宜。
陈善从吏部而来,君臣的目光自然落在他的身上。
陈善想了想说道:
“陛下曾在渭地、启城、应城派遣的人才,都是极好的。在他们的治理下,这几处的已入正轨,其才能尚可者可以接手。”
孙乾立即想起了韩子玉、宋怀玉、良慈这三人,他们在小小的地方,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将各处治理的井井有条。
若祁州派他们而去,当然不必担心。
只是孙乾有一个考虑,按照三人的功绩,可以入朝为官了,再派往苦寒之地,是不是有点欺负人了。
陈善还真没考虑过这个,和身边的几个臣子互相看了一眼,还好,都没考虑到,不止他一个人。
陈彦开口说道:
“今年科举登科入榜的进士还有很多备用者,陛下或许可从他们入手?”
孙乾眉头微微皱起,虽然不缺这些人,但他们可没有治理一方的经验,祁州一地的特殊,他们如何能胜任?
臣子们一同沉思起来。
这时,旁侧的周博远朝孙乾拱手,脸上有点窘迫的红:
“陛下,臣愿意前往祁州试试。”
孙乾看着他,摇头,他可是今科的头三甲,派往祁州,岂不是大材小用了!
孙乾很快接到了丁益谦的折子,折子中说他带着丁遇上了一次战场,看见高高抛起的脑袋,他吓得僵坐在马上。
第二天丁遇天不亮就起来练武,他以前有些底子,倒是可以重新捡起来。
孙乾捏着折子沉思半晌,朱笔在纸上滴下一滴朱砂,却不知写些什么。他怔怔的看着这滴红印,笑了,这算一个回答。
他将折子摊开在案桌上,桌下的炭火让红印很快干透,上面再没留下任何字迹。
孙乾拿起了第二本折子,竟然是威震过突厥的儒生剑张苑良!
他将祁州一地受过冤屈的百姓,一一补偿之后,将当地恢复了秩序。现在只是初步稳定了祁州,要扶上正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他自从到祁州后,只上过一道折子,这是第二道。
第一道折子是向孙乾申请一笔银子,二十万两,给祁州百姓补偿。赵元江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要不是孙乾说过张苑良的直接奉到御前,他早就把奏折写上一堆斥责的话,遣返回去。
二十万两!
国库在他赵元江的精打细算下,战战兢兢的支持边关战事。
他张苑良以为打了几个突厥猛士,扬了一下国威,伸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赵元江好不容易忍住怒火,才送到了孙乾面前。
孙乾大手一挥,准了。
那是赵元江唯一一次在政事堂发脾气,脸色沉了一下午,让政事堂里所有的下官都胆战心惊。
现在张苑良呈上了第二道,赵元江的脸色再次沉下来。
孙乾看了看赵元江,默默的翻开了折子。
千万别是要钱啊,这次他一定不会再准了。
上次拨了二十万两,他听了赵元江半个月的哭穷。
还好这次不是要银子,张苑良听闻突厥与大庆开战,心系百姓间又想为国尽力。他现在认为祁州基本稳定下来,只要一个官员继续按现在的政令持续下去,就能发展起来。
臣闻外邦与大庆一战,心之所系,不能自抑。
孙乾看到这句,默然了片刻。这就是儒生剑,就像当初他身负家仇,依然义无反顾的负剑前往突厥。
他一直做他想做的,哪怕前方坎坷难行,甚至要付出性命。
孙乾抬头看着众臣,深沉道:
“大庆有这样的人,何愁不崛起啊。”
赵元江竟然点了点头,他走到孙乾案桌前,翻找到其中一份折子,交给乾帝。
“陛下的一双眼睛,看到的都是清官好吏,其实大庆至今还有贪官污吏。只是大庆刚摆脱衰微,没有揭穿他们罢了。”
这话说到了孙乾的痛处,此刻在他面前的,有几个经得起严苛审查呢?
就算他们心思清明正直,可保不住底下的人挖坑。
孙乾打开那本折子,是关于弹劾吏部侍郎宋应时的。说他不以功绩选取备用官员,常推以亲近者,选拔很是不公。
孙乾最烦这一类的折子,事情一半真一半假,得从细枝末节去考虑,他一向交给尚书省去办。
看来这次,是赵元江故意放在这堆折子里的。
孙乾默默的合上折子,让赵公公送回政事堂,光明正大的撂回给赵元江。
“朕不管这些,交给赵卿了。”
赵元江倒没奢望乾帝会亲手处理这些奏折,他也没时间处理,一般让刑部下面的官吏掰扯清楚后,再由刑部和吏部的尚书判决。
赵元江说道:
“臣知道陛下不管这些,不过想告诉陛下,不可只见朝阳而不见黑夜。”
“朕看到你们这三省的臣子,便知朝堂下方其他官吏如何。”
赵元江一怔,看了看殿中的十多个重臣,除了乾帝信赖的臣子外,其他的都是轮流得圣心。
这就是帝王的权衡?
赵元江不说话了,在皇权之上的敏感话题,他没蠢到去和乾帝争论这些。
孙乾翻了翻手中的折子,笑着说道:
“张苑良一把儒生剑,挑了突厥的威风,他既然亲自请缨前往,众卿可有反对的?”
臣子们自然无反对者,张苑良这样的人,做一方官吏,实在是埋没人才。
虽然同意了他的前往,但以什么身份去,可就要商酌一二了。
他又未立军功,孙乾让他入的文官。
陈善建议让他以巡抚使的身份前往,带上王恭厂新制的神器和刀枪护甲,先和将军学习如何打仗再说吧。
至于军权,实在不宜给他。
陈善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他神色严肃的说道:
“陛下,他虽有功在身,然对打仗之事从未接触过,何委任重权,调度不宜,恐误了边关大事。”
孙乾一思,点头:
“却是如此,那便按卿的意思,让他去做巡抚使吧。”
他的事一解决,祁州的空缺可就要补上了。
祁州一地特殊起来,经过贪官污吏的腐蚀后,才割去腐肉,正是推陈出新的时候。抉择之人需要格外慎重,而且还不能只守政令还得因地制宜。
陈善从吏部而来,君臣的目光自然落在他的身上。
陈善想了想说道:
“陛下曾在渭地、启城、应城派遣的人才,都是极好的。在他们的治理下,这几处的已入正轨,其才能尚可者可以接手。”
孙乾立即想起了韩子玉、宋怀玉、良慈这三人,他们在小小的地方,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将各处治理的井井有条。
若祁州派他们而去,当然不必担心。
只是孙乾有一个考虑,按照三人的功绩,可以入朝为官了,再派往苦寒之地,是不是有点欺负人了。
陈善还真没考虑过这个,和身边的几个臣子互相看了一眼,还好,都没考虑到,不止他一个人。
陈彦开口说道:
“今年科举登科入榜的进士还有很多备用者,陛下或许可从他们入手?”
孙乾眉头微微皱起,虽然不缺这些人,但他们可没有治理一方的经验,祁州一地的特殊,他们如何能胜任?
臣子们一同沉思起来。
这时,旁侧的周博远朝孙乾拱手,脸上有点窘迫的红:
“陛下,臣愿意前往祁州试试。”
孙乾看着他,摇头,他可是今科的头三甲,派往祁州,岂不是大材小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