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小政令的改革
暮色重重染宫禁,寒风吹细雪,寒鸦初定人未静。
孙乾坐在御书房中,手捧着一卷兵书翻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大庆羸弱至今,兵不强马不壮。从前两任帝王开始,耽享于帝王之乐,到了乾帝这,昏君不思悔过,仍然纵情声色。
照现在的大庆底子,根本支持不了长久的战争。
眼观朝堂,老将有李天章、丁益谦、毛丛云、司马惠,这几个是大庆的顶梁柱。除了他们,剩下的将军担不起国战大任。
而且这几个将军,日益年老,开始出现断层。
若不是他培养张启秀、许复、毛牙三个小将,万一这几个大将战死,大庆只怕无将可用!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乾握着兵书,望向殿外细细的白雪,有些出神。
一道恭敬的身影,出现在大殿门口,那是殿前随侍太监。直到秦重走过去,孙乾才想起现在不是赵公公伺候的。
一丝陌生感,让孙乾感觉到不舒服。
董建很快返回到了他身边,低声说道:
“陛下,户部郎中孟哲远求见。”
孙乾嗯了一声,不消片刻,一身深蓝儒衣的孟哲远到了殿前。孙乾见他手中捧着一个盒子,盒子上摆着一本折子。
“何事?”
“启禀陛下,微臣为幽州的商税而来。”
幽州与渭地接壤,其地还算富裕太平,针对此地的商税,要略高于其他地方。
孙乾接过一看,眉头微皱:
“朕记得今年上半年,幽州的商税提过一次,怎么到了现在又要提三分?”
孟哲远微躬着身体回答:
“陛下,将近年关,各地的商家正是草茂鱼肥的时候,大庆历来在这个时候,就会将商税提一提。”
孙乾沉默一思,上半年因为昏君荒淫无度、肆意挥霍,而又派遣魏鹰随意出兵征战,导致国库迅速干瘪下去。
无奈之际,便从稍微富饶一些的地方,增高各种税赋。
还因此造成了各种暴乱!
只是年关将近,这些地方又肥了一些,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大肆折腾。就算朝廷要提税,也最多骂几句了事。
孙乾合上税本,扔在案桌上:
“不提。”
孟哲远一怔,温敬着声音道:
“陛下,此时正是年关,提税是旧例,而且要犒赏征战的将士,又是一笔大支出呢!”
孙乾冷哼一声:
“大庆战乱、经济衰弱,你不想着去那些世候、官宦世家征税,净想着揪百姓的?”
孟哲远说不出来的苦,他当然知道钟鼎玉食能揪得更多,可是这一类比老百姓难缠多了。
就说徭役这项,他们或者想办法买通官吏逃役,或者以低廉的价格雇佣百姓,让他们代替自己徭役。
到头来,还是落到百姓的头上。
孟哲远尝试和孙乾解释,以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会不屑于处理这类小事。
谁知乾帝思虑了许久,深以为然道:
“这些世家想要逃役,朕也不可能派人一个个盯着。不如索性让他们出钱,银钱的多少,按照其家产的情况而定。收到的这些钱,由官家再向百姓雇佣,要要比市价高出两分。”
孟哲远听闻后,仔细思虑着,这倒是个办法。如此一来,世家也不用压榨百姓,百姓也可以获得一份差事。
孟哲远嘴角带上一丝微笑,拱手叹服:
“陛下英明。”
孙乾盯着桌上的本子,思索片刻又开口:
“按照大庆以前的律法,官户、女户、寺观等地方不用出役,现在也改一改,让她们也出一小半。当然,你要设立一个特例出来,一些困难户,就要免除徭役。比如,夫战死只有一幼子者不交、家中无劳力者不交。”
一项政令的改革,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现在两人只能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具体的条例,还要整个户部商酌。
孟哲远内心震撼不已,他怀疑乾帝将这道政令已经揣度无数遍,不然为何如此细致?
孙乾忽略他的疑惑,又与他撤回商税之事。
现在大庆商人地位太低,这样下去不行,经济可是一个地方是否富裕的衡量标准,怎么能不择手段的打压呢?
可是如果控制不严格,一个地方的经济,甚至于国家的命脉,都会落到他们手中。
孙乾仔细想了想,对孟哲远说道:
“朕记得各州都有几个造盐、造铁的私造特令?”
“是的陛下,这一项是在太上皇手中时候,魏鹰提出的。”
孙乾冷冷一笑,魏鹰为了造反的铸兵坊,以及贩盐这一道流钱经济,竟然糊弄住了太上皇!
不必说,那些造铁、造盐的指标,都落到了魏鹰党羽的手中。
孟哲远看见他的讽笑,立即问道:
“陛下,这些特令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重新择处人选,此事由户部尚书亲自负责。”
孙乾眉宇间罩上一层温怒:
“魏鹰的政令,还留着做什么?废除这一特令,从此以后,大庆不允许贩卖私盐!”
“那私造兵器也完全禁止?”
“自然要禁止,不过兵器制造可以出个特例,一些民间铸剑坊、铸剑世家等,经过申请后,可以铸造兵器。”
一刀切也是非常不明智的,仅针对这一项,两人又商议了许久。
暮色越发沉沉,寒风袭进殿内,拨弄得烛火不住摇曳。孙乾刚毅、俊挺的轮廓,蒙上一层淡淡光辉。
而孟哲远时不时仰望一下年轻的帝王,眼中满是震惊!
他不知道乾帝平日里,是怎么想到这些政令的。这些设想令人感觉异想天开,可是偏偏乾帝又说得面面俱到,条理清楚。
此乃天人也!
孟哲远深深一叹,不禁握紧了手中的盒子,奉献的心思消失得一干二净。
这样一位英明睿智的帝王,他怎么可能猜测不到自己的意图呢?
心思几转,孟哲远额头出了薄汗。
孙乾见状,微微诧异,却不知缘由,只当他对自己的政令太过震惊。
毕竟,他这些政令都是从历史长河中抉择出来的,一股脑的倒出来,臣子一时无法接受,也很正常!
孙乾喝了一口茶,孟哲远躬身:
“陛下,这些政令恐要在朝堂之上,与众位大人商议一番?”
孙乾坐在御书房中,手捧着一卷兵书翻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大庆羸弱至今,兵不强马不壮。从前两任帝王开始,耽享于帝王之乐,到了乾帝这,昏君不思悔过,仍然纵情声色。
照现在的大庆底子,根本支持不了长久的战争。
眼观朝堂,老将有李天章、丁益谦、毛丛云、司马惠,这几个是大庆的顶梁柱。除了他们,剩下的将军担不起国战大任。
而且这几个将军,日益年老,开始出现断层。
若不是他培养张启秀、许复、毛牙三个小将,万一这几个大将战死,大庆只怕无将可用!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乾握着兵书,望向殿外细细的白雪,有些出神。
一道恭敬的身影,出现在大殿门口,那是殿前随侍太监。直到秦重走过去,孙乾才想起现在不是赵公公伺候的。
一丝陌生感,让孙乾感觉到不舒服。
董建很快返回到了他身边,低声说道:
“陛下,户部郎中孟哲远求见。”
孙乾嗯了一声,不消片刻,一身深蓝儒衣的孟哲远到了殿前。孙乾见他手中捧着一个盒子,盒子上摆着一本折子。
“何事?”
“启禀陛下,微臣为幽州的商税而来。”
幽州与渭地接壤,其地还算富裕太平,针对此地的商税,要略高于其他地方。
孙乾接过一看,眉头微皱:
“朕记得今年上半年,幽州的商税提过一次,怎么到了现在又要提三分?”
孟哲远微躬着身体回答:
“陛下,将近年关,各地的商家正是草茂鱼肥的时候,大庆历来在这个时候,就会将商税提一提。”
孙乾沉默一思,上半年因为昏君荒淫无度、肆意挥霍,而又派遣魏鹰随意出兵征战,导致国库迅速干瘪下去。
无奈之际,便从稍微富饶一些的地方,增高各种税赋。
还因此造成了各种暴乱!
只是年关将近,这些地方又肥了一些,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大肆折腾。就算朝廷要提税,也最多骂几句了事。
孙乾合上税本,扔在案桌上:
“不提。”
孟哲远一怔,温敬着声音道:
“陛下,此时正是年关,提税是旧例,而且要犒赏征战的将士,又是一笔大支出呢!”
孙乾冷哼一声:
“大庆战乱、经济衰弱,你不想着去那些世候、官宦世家征税,净想着揪百姓的?”
孟哲远说不出来的苦,他当然知道钟鼎玉食能揪得更多,可是这一类比老百姓难缠多了。
就说徭役这项,他们或者想办法买通官吏逃役,或者以低廉的价格雇佣百姓,让他们代替自己徭役。
到头来,还是落到百姓的头上。
孟哲远尝试和孙乾解释,以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会不屑于处理这类小事。
谁知乾帝思虑了许久,深以为然道:
“这些世家想要逃役,朕也不可能派人一个个盯着。不如索性让他们出钱,银钱的多少,按照其家产的情况而定。收到的这些钱,由官家再向百姓雇佣,要要比市价高出两分。”
孟哲远听闻后,仔细思虑着,这倒是个办法。如此一来,世家也不用压榨百姓,百姓也可以获得一份差事。
孟哲远嘴角带上一丝微笑,拱手叹服:
“陛下英明。”
孙乾盯着桌上的本子,思索片刻又开口:
“按照大庆以前的律法,官户、女户、寺观等地方不用出役,现在也改一改,让她们也出一小半。当然,你要设立一个特例出来,一些困难户,就要免除徭役。比如,夫战死只有一幼子者不交、家中无劳力者不交。”
一项政令的改革,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现在两人只能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具体的条例,还要整个户部商酌。
孟哲远内心震撼不已,他怀疑乾帝将这道政令已经揣度无数遍,不然为何如此细致?
孙乾忽略他的疑惑,又与他撤回商税之事。
现在大庆商人地位太低,这样下去不行,经济可是一个地方是否富裕的衡量标准,怎么能不择手段的打压呢?
可是如果控制不严格,一个地方的经济,甚至于国家的命脉,都会落到他们手中。
孙乾仔细想了想,对孟哲远说道:
“朕记得各州都有几个造盐、造铁的私造特令?”
“是的陛下,这一项是在太上皇手中时候,魏鹰提出的。”
孙乾冷冷一笑,魏鹰为了造反的铸兵坊,以及贩盐这一道流钱经济,竟然糊弄住了太上皇!
不必说,那些造铁、造盐的指标,都落到了魏鹰党羽的手中。
孟哲远看见他的讽笑,立即问道:
“陛下,这些特令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重新择处人选,此事由户部尚书亲自负责。”
孙乾眉宇间罩上一层温怒:
“魏鹰的政令,还留着做什么?废除这一特令,从此以后,大庆不允许贩卖私盐!”
“那私造兵器也完全禁止?”
“自然要禁止,不过兵器制造可以出个特例,一些民间铸剑坊、铸剑世家等,经过申请后,可以铸造兵器。”
一刀切也是非常不明智的,仅针对这一项,两人又商议了许久。
暮色越发沉沉,寒风袭进殿内,拨弄得烛火不住摇曳。孙乾刚毅、俊挺的轮廓,蒙上一层淡淡光辉。
而孟哲远时不时仰望一下年轻的帝王,眼中满是震惊!
他不知道乾帝平日里,是怎么想到这些政令的。这些设想令人感觉异想天开,可是偏偏乾帝又说得面面俱到,条理清楚。
此乃天人也!
孟哲远深深一叹,不禁握紧了手中的盒子,奉献的心思消失得一干二净。
这样一位英明睿智的帝王,他怎么可能猜测不到自己的意图呢?
心思几转,孟哲远额头出了薄汗。
孙乾见状,微微诧异,却不知缘由,只当他对自己的政令太过震惊。
毕竟,他这些政令都是从历史长河中抉择出来的,一股脑的倒出来,臣子一时无法接受,也很正常!
孙乾喝了一口茶,孟哲远躬身:
“陛下,这些政令恐要在朝堂之上,与众位大人商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