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迎娶
京城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传起了一股谣言。
海州原来是老奴大营的粮资大仓,光粮食就有几百万石,那兵器盔甲更是不可计数。
想想也是,十几万大军的后勤,那老奴又从辽沈全获朝廷原来积蓄供应整个辽东的物资。
因此很多人相信,且问身边的人,可听闻金州的奏报是如何写的。
哦,二十万石。
怎么可能。
韩昊根据同年的指点,在都察院上奏,多次要求提高金州的地位,听到这个传言后,内心大震。
他现在和金州捆绑过深,金州出事,他也会收到牵连,难怪他面色不善。
一则忧虑,二则恨唐清安骗他。
陈德言来找他,也是为了此事,却不想对方竟然先发难,立马露出笑脸。
“韩兄,请问辽沈失陷前,有多少豆粮?”
只一句话,就让韩昊醒悟了。
“那你跟我说个实数,唐清安到底从海州弄到了多少物资?”
韩昊才请了陈德言落座,立刻又追问。
他的同年,身份最高的庶吉士陆仲恒,私下为他算了一番,二十万石肯定不止。
但是几百万石也肯定不实,到底获得了多少,只有金州的相关人士才清楚。
这是个坑,一个应对不好,金州不但要受挂落,韩昊作为试御史,前程更会受到影响。
韩昊能高中进士,又是出身世袭军户,眼光比一般进士要强,加上陆仲恒的指点,内心已经了然。
唐清安必定隐瞒了事实。
对于辽东将领的陋习,他又如何会不清楚。
陈德言沉吟。
御史,品级很低,地位却很重要。
非常重要。
地方事务上奏到朝廷,如何的定性,御史的一封奏疏就能起到关键,能改变结局。
御史的身份非常之高,是最清贵的文官,连内阁阁老都敢顶撞,如果有阁老受到御史的弹劾,按照规矩就要先回家等待调查,调查清楚了才能回到内阁,可见其威力。
广宁右屯卫出了一个御史,哪怕还是试御史,唐清安早已提点了三弟,在京中切记拉拢此人。
韩昊和唐清安都出自广宁右屯卫,天然的亲近,加上两人又都是广宁右屯卫身份最高的人。
陈德言是唐清安的义弟,为金州在京城奔走,哪怕是个白丁,韩昊因此对他客气,给了三分的脸面。
“的确不止二十万石。”
闻言,韩昊心里五味杂陈。
一丝金州到底信任自己,这股信任令他感动,一丝后怕,金州这么大胆,敢隐瞒战报,会牵连自己。
“韩兄,你也是辽人,知道辽民的苦。”陈德言长叹一声,仿佛他也是辽人似的。
“将军多次向朝廷救济辽民,请求派送粮食,可是朝廷下给将军的公文,韩兄听过吗?”
这道公文并没有经过都察院,但是在翰林院观政的庶吉士陆仲恒,他看到过,所以韩昊也晓得。
不过他并没有回答,而是等着陈德言的下文。
“以饷兵之费以并养民。”
陈德言痛苦的闭上眼,随后睁开,一脸的悲苦,长叹道,“朝廷竟然放弃了辽民啊。”
不理会陈德言的装模作样,韩昊紧皱眉头,盘丝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唐清安到底隐瞒了多少粮食?”
“四十万石。”
陈德言如实告知,一脸的坚定。
“金州如今有民五十万,兵十万,这四十万石粮食,也只够金州上下两个月之用。”
韩昊鄙视的看了眼陈德言。
此人大话不少,实话不多,不愧是薛家商贩出身的伙计,满嘴谎话连篇,面不改色。
金州哪里来的五十万民?哪里来的十万兵?四十万石如何又只够两个月之用?
难道不论老幼妇孺,皆敞开肚子吃吗?就是如此也不会只够两个月。
“四十万石。”
韩昊思虑着这个数字,不算太过分,可以调和一番。
“你真的没有骗我?”
“韩兄,你我相交大半年,其实我也知我说话粗鄙,好说大话,但是这等大事是万万不敢骗你的。
我大哥跟我说过,在东海堡起家之前,就受过韩兄父子的恩惠,如今又需要韩兄在朝廷多为关照,两家实为一家。
所以我大哥在派我来京城前,就告诉我金州的事并不用隐瞒韩兄,只不过我个性如此。
从小在薛家学徒,学了满肚子哄骗诡计,因此并没有事先透露给你,是我的缘故,而不是大哥有意欺瞒。”
韩昊脸色好看了些。
他是知道此人好说谎话,也知道薛家乃商人铜臭之家,所以对陈德言的自贬,到底松懈了。
九假一真,最后的肺腑之言,也令韩昊感动些许,终归不舍放弃金州这方面的大助力。
因此并没有太过责怪。
陈德言看了韩昊的脸色,知道此人哄骗好了,心里也落了地。
此子越来越不好哄了。
韩昊没几日,联合同年上疏,请求朝廷派粮,救助金州辽民五十万。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激烈辩论。
内阁顶不住年轻御史们的活力,而朝廷实在无粮可救助几十万辽民,因此下文让金州自便。
也就是说,金州的辽民,金州自己想办法养活,给了便宜行事的权利。
最后金州副总兵唐清安上疏,请求朝廷增派兵饷,兵器,军马,船只,粮食。
金州军备齐,明年则北上收服失地。
下了这等军令状,加上御史们的围魏救赵之法,终归把京城的谣言给打压下去了。
不久,京城之女出嫁金州。
唐清安得知老奴派了使者来送书信,冷笑了两声。
他已经从北镇得知,老奴出关联合蒙古盟友,打退了林丹汗,获得了牛马羊牲畜草料无数。
林丹汗丢盔弃甲,大撤退上千里,一直跑过了来河才甩开了追兵。
算着日子,老奴在草原打仗的时候,都还挂念着自己,和那些个走私的商人宣扬他的苦处。
什么原来在海州储备了几百万石的物资,无数的盔甲兵器,都被那金州的将军一窝端了。
什么有这些物资,那金州的将军养十万精兵不再话下云云。
这些走私的商人把老奴的话带回了京城。
这件事如果不是三弟在京城替自己奔走,说动御史出面,加上各家勋贵出手平息谣言,后果不堪设想。
唐清安看完三弟的书信,吓得都要冒一身冷汗了。
金州上下,他现在威望极高,成为了他的一言堂,但是还没有高到他说造反,上下就随他造反的地步。
朝廷只要一纸公文,让他归京自辩,他就只能离开金州了。
他毕竟来金州才不到一年。
威望需要养的。
需要用时间来养的。
唐清安的计划,三年内可以自保,五年内可以听调不听宣,十年内才可以说姓唐。
老奴不出手则已,出手好狠。
才回到沈阳,又开始拿自己作妖了。
“把那使者当众割了鼻子耳朵,送回给老奴。”
唐清安下令,还在城外举着节杖的使者,被金州兵拖下马,在城外割掉了鼻子耳朵,大笑着放他离去。
老奴的使者满脸的鲜血,羞愤无比,恨意滔天。
他为老奴出使这些年,哪怕就是蒙古林丹汗,再怎么敌视老奴,也不敢羞辱老奴的使者。
万万没有想到,会在小小的金州收到如此摧残。
明年北上,本来就是唐清安的计划,收到三弟的书信,他就顺水推舟上奏了朝廷。
以此和老奴划清界限,向朝廷表态,他是一心为公的。
而这番老奴送上门的机会,正好可以获得朝廷的信任。
老奴积威日久,如何想到会有人敢这么激怒他。
唐清安却不怕他老奴。
因为贾琏的书信也送来了,告知唐将军,他千辛万苦,找到了机会到了澳门,红夷松了口,愿意卖大炮给大周。
只要红夷大炮运来了,就算老奴亲率大军来攻打金州,唐清安也不怕。
至于北上,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北上攻打复州,复州虽然土地多,但目前还排在后面,这几年都不在计划里。
登州府。
码头。
一个通道被清理出来了,本来就不够用的码头,其余的船只越发的拥挤。
但是一队盔甲鲜明的军士严密的列队,站的整整齐齐,码头上,金州旗帜的船只,独占这条通道,等待着贵人。
这般气势,其余的船只只能老老实实排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拥挤在其他处的通道卸货,装货。
大姑表嫂丁氏,大表嫂,周吉家的,李敦家的等一众婆媳,在棚子里等待着京城的队伍。
有亲兵去买了瓜果,点心,放在棚子里的桌面上,给这些婆媳打发时间。
周吉不时的眺望,应该已经到了呀。
众人等的心焦,终于。
“来了,来了。”
有人眼尖,看到了京城来的马车队伍。
码头上乐器响起。
婆媳们涌了上去,一名凤冠霞帔,顶着喜帕的新娘子,在丫鬟们的搀扶下上了轿子。
轿子直接抬上金州派来的大船,随后军士们才列队登船。
“啧啧,这就是金州将军的新娘子了。”
码头上,哪怕是见多识广的商贾们,也没有见过这般迎亲的,纷纷称奇。
等金州的大船驶离了码头,商贾们谈声越发大了起来。
“听说这位是滕妻,正妻是荣国府的小姐,因为年龄太小,先留在了家里。”
有从京城来的商人,对众人说道。
“滕妻?”
好多人一脸的茫然,有几个人解释,说这还是大周开国初的习俗,早就不多见了。
“到底是奇人,娶亲也是奇事。”
有人笑道。
冷子兴哼了一声,离开了这里。
“这人倒是奇怪,他生气什么。”那商贾大惊,怀疑对方的来历,众人也不敢在任性,继续谈金州将军的婚事,怕祸从口出。
海州原来是老奴大营的粮资大仓,光粮食就有几百万石,那兵器盔甲更是不可计数。
想想也是,十几万大军的后勤,那老奴又从辽沈全获朝廷原来积蓄供应整个辽东的物资。
因此很多人相信,且问身边的人,可听闻金州的奏报是如何写的。
哦,二十万石。
怎么可能。
韩昊根据同年的指点,在都察院上奏,多次要求提高金州的地位,听到这个传言后,内心大震。
他现在和金州捆绑过深,金州出事,他也会收到牵连,难怪他面色不善。
一则忧虑,二则恨唐清安骗他。
陈德言来找他,也是为了此事,却不想对方竟然先发难,立马露出笑脸。
“韩兄,请问辽沈失陷前,有多少豆粮?”
只一句话,就让韩昊醒悟了。
“那你跟我说个实数,唐清安到底从海州弄到了多少物资?”
韩昊才请了陈德言落座,立刻又追问。
他的同年,身份最高的庶吉士陆仲恒,私下为他算了一番,二十万石肯定不止。
但是几百万石也肯定不实,到底获得了多少,只有金州的相关人士才清楚。
这是个坑,一个应对不好,金州不但要受挂落,韩昊作为试御史,前程更会受到影响。
韩昊能高中进士,又是出身世袭军户,眼光比一般进士要强,加上陆仲恒的指点,内心已经了然。
唐清安必定隐瞒了事实。
对于辽东将领的陋习,他又如何会不清楚。
陈德言沉吟。
御史,品级很低,地位却很重要。
非常重要。
地方事务上奏到朝廷,如何的定性,御史的一封奏疏就能起到关键,能改变结局。
御史的身份非常之高,是最清贵的文官,连内阁阁老都敢顶撞,如果有阁老受到御史的弹劾,按照规矩就要先回家等待调查,调查清楚了才能回到内阁,可见其威力。
广宁右屯卫出了一个御史,哪怕还是试御史,唐清安早已提点了三弟,在京中切记拉拢此人。
韩昊和唐清安都出自广宁右屯卫,天然的亲近,加上两人又都是广宁右屯卫身份最高的人。
陈德言是唐清安的义弟,为金州在京城奔走,哪怕是个白丁,韩昊因此对他客气,给了三分的脸面。
“的确不止二十万石。”
闻言,韩昊心里五味杂陈。
一丝金州到底信任自己,这股信任令他感动,一丝后怕,金州这么大胆,敢隐瞒战报,会牵连自己。
“韩兄,你也是辽人,知道辽民的苦。”陈德言长叹一声,仿佛他也是辽人似的。
“将军多次向朝廷救济辽民,请求派送粮食,可是朝廷下给将军的公文,韩兄听过吗?”
这道公文并没有经过都察院,但是在翰林院观政的庶吉士陆仲恒,他看到过,所以韩昊也晓得。
不过他并没有回答,而是等着陈德言的下文。
“以饷兵之费以并养民。”
陈德言痛苦的闭上眼,随后睁开,一脸的悲苦,长叹道,“朝廷竟然放弃了辽民啊。”
不理会陈德言的装模作样,韩昊紧皱眉头,盘丝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唐清安到底隐瞒了多少粮食?”
“四十万石。”
陈德言如实告知,一脸的坚定。
“金州如今有民五十万,兵十万,这四十万石粮食,也只够金州上下两个月之用。”
韩昊鄙视的看了眼陈德言。
此人大话不少,实话不多,不愧是薛家商贩出身的伙计,满嘴谎话连篇,面不改色。
金州哪里来的五十万民?哪里来的十万兵?四十万石如何又只够两个月之用?
难道不论老幼妇孺,皆敞开肚子吃吗?就是如此也不会只够两个月。
“四十万石。”
韩昊思虑着这个数字,不算太过分,可以调和一番。
“你真的没有骗我?”
“韩兄,你我相交大半年,其实我也知我说话粗鄙,好说大话,但是这等大事是万万不敢骗你的。
我大哥跟我说过,在东海堡起家之前,就受过韩兄父子的恩惠,如今又需要韩兄在朝廷多为关照,两家实为一家。
所以我大哥在派我来京城前,就告诉我金州的事并不用隐瞒韩兄,只不过我个性如此。
从小在薛家学徒,学了满肚子哄骗诡计,因此并没有事先透露给你,是我的缘故,而不是大哥有意欺瞒。”
韩昊脸色好看了些。
他是知道此人好说谎话,也知道薛家乃商人铜臭之家,所以对陈德言的自贬,到底松懈了。
九假一真,最后的肺腑之言,也令韩昊感动些许,终归不舍放弃金州这方面的大助力。
因此并没有太过责怪。
陈德言看了韩昊的脸色,知道此人哄骗好了,心里也落了地。
此子越来越不好哄了。
韩昊没几日,联合同年上疏,请求朝廷派粮,救助金州辽民五十万。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激烈辩论。
内阁顶不住年轻御史们的活力,而朝廷实在无粮可救助几十万辽民,因此下文让金州自便。
也就是说,金州的辽民,金州自己想办法养活,给了便宜行事的权利。
最后金州副总兵唐清安上疏,请求朝廷增派兵饷,兵器,军马,船只,粮食。
金州军备齐,明年则北上收服失地。
下了这等军令状,加上御史们的围魏救赵之法,终归把京城的谣言给打压下去了。
不久,京城之女出嫁金州。
唐清安得知老奴派了使者来送书信,冷笑了两声。
他已经从北镇得知,老奴出关联合蒙古盟友,打退了林丹汗,获得了牛马羊牲畜草料无数。
林丹汗丢盔弃甲,大撤退上千里,一直跑过了来河才甩开了追兵。
算着日子,老奴在草原打仗的时候,都还挂念着自己,和那些个走私的商人宣扬他的苦处。
什么原来在海州储备了几百万石的物资,无数的盔甲兵器,都被那金州的将军一窝端了。
什么有这些物资,那金州的将军养十万精兵不再话下云云。
这些走私的商人把老奴的话带回了京城。
这件事如果不是三弟在京城替自己奔走,说动御史出面,加上各家勋贵出手平息谣言,后果不堪设想。
唐清安看完三弟的书信,吓得都要冒一身冷汗了。
金州上下,他现在威望极高,成为了他的一言堂,但是还没有高到他说造反,上下就随他造反的地步。
朝廷只要一纸公文,让他归京自辩,他就只能离开金州了。
他毕竟来金州才不到一年。
威望需要养的。
需要用时间来养的。
唐清安的计划,三年内可以自保,五年内可以听调不听宣,十年内才可以说姓唐。
老奴不出手则已,出手好狠。
才回到沈阳,又开始拿自己作妖了。
“把那使者当众割了鼻子耳朵,送回给老奴。”
唐清安下令,还在城外举着节杖的使者,被金州兵拖下马,在城外割掉了鼻子耳朵,大笑着放他离去。
老奴的使者满脸的鲜血,羞愤无比,恨意滔天。
他为老奴出使这些年,哪怕就是蒙古林丹汗,再怎么敌视老奴,也不敢羞辱老奴的使者。
万万没有想到,会在小小的金州收到如此摧残。
明年北上,本来就是唐清安的计划,收到三弟的书信,他就顺水推舟上奏了朝廷。
以此和老奴划清界限,向朝廷表态,他是一心为公的。
而这番老奴送上门的机会,正好可以获得朝廷的信任。
老奴积威日久,如何想到会有人敢这么激怒他。
唐清安却不怕他老奴。
因为贾琏的书信也送来了,告知唐将军,他千辛万苦,找到了机会到了澳门,红夷松了口,愿意卖大炮给大周。
只要红夷大炮运来了,就算老奴亲率大军来攻打金州,唐清安也不怕。
至于北上,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北上攻打复州,复州虽然土地多,但目前还排在后面,这几年都不在计划里。
登州府。
码头。
一个通道被清理出来了,本来就不够用的码头,其余的船只越发的拥挤。
但是一队盔甲鲜明的军士严密的列队,站的整整齐齐,码头上,金州旗帜的船只,独占这条通道,等待着贵人。
这般气势,其余的船只只能老老实实排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拥挤在其他处的通道卸货,装货。
大姑表嫂丁氏,大表嫂,周吉家的,李敦家的等一众婆媳,在棚子里等待着京城的队伍。
有亲兵去买了瓜果,点心,放在棚子里的桌面上,给这些婆媳打发时间。
周吉不时的眺望,应该已经到了呀。
众人等的心焦,终于。
“来了,来了。”
有人眼尖,看到了京城来的马车队伍。
码头上乐器响起。
婆媳们涌了上去,一名凤冠霞帔,顶着喜帕的新娘子,在丫鬟们的搀扶下上了轿子。
轿子直接抬上金州派来的大船,随后军士们才列队登船。
“啧啧,这就是金州将军的新娘子了。”
码头上,哪怕是见多识广的商贾们,也没有见过这般迎亲的,纷纷称奇。
等金州的大船驶离了码头,商贾们谈声越发大了起来。
“听说这位是滕妻,正妻是荣国府的小姐,因为年龄太小,先留在了家里。”
有从京城来的商人,对众人说道。
“滕妻?”
好多人一脸的茫然,有几个人解释,说这还是大周开国初的习俗,早就不多见了。
“到底是奇人,娶亲也是奇事。”
有人笑道。
冷子兴哼了一声,离开了这里。
“这人倒是奇怪,他生气什么。”那商贾大惊,怀疑对方的来历,众人也不敢在任性,继续谈金州将军的婚事,怕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