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沈阳克复!辽西辽东!
济尔哈朗也知道,除了回赫图阿拉,大清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于是一时无言。
多尔衮则又道:“至于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还有女真各部···告诉他们,明国抓到我大清俘虏,不是斩杀,便是当做奴隶。
他们若不想死,也不想世世代代在大明当奴隶,就只能跟我们去赫图阿拉。”
“各部头领可不蠢,他们会信吗?”停下了咳嗽的代善问道。
多尔衮闻言眼中掠过一抹寒光,道:“他们若是不愿意走,就永远留在沈阳好了。”
济尔哈朗神色一惊。
他明白,多尔衮是不准备给那些留恋沈阳等地繁华之人活命的机会了——这些人活着,将来必定会成为赫图阿拉的带路党。所以,他们若不愿意走,就只能死!
在这场仅有三个人的秘密会议结束后,整个沈阳城立即动了起来,哭喊声四起。
不知多少女真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几乎一代人的沈阳,如今要搬家,女人们都嚎啕大哭起来,磨叽着不愿意搬。
不仅城内,就连城外各个庄子,也都被要求迁走。
人走之后,庄子则通通被焚毁或捣毁,就连水井都被掩埋,刚种下的麦田同样被大片踏毁。
多尔衮等清国高层,已经做好几十年内都不再踏足这片土地的准备了。既然如此,当然什么也不准备给大明留下,或者说,只留给大明一片荒土···
昭武三年四月二十日,南路军曾英、刘文秀克复海州卫城。
昭武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北路军艾能奇部克复辽阳城。
昭武三年五月初二,朱媺娖在南京收到了黄得功与曾英的联名电报,大军克复沈阳!
朱媺娖当即将捷报传了出去,当日整个南京城都陷入欢乐的海洋中,鞭炮声响,锣鼓喧天!
紫禁城,武英殿。
朱媺娖却是召集了几名军机大臣,商议如何处理后续事宜。
比如说,是否要继续追剿逃到辽东山林中的清虏,以及辽西、辽东该如何治理,等等。
“清虏肯定是要继续追击的。”李岩先开口说起了军事方面的事,“虽说辽东山林中险隘重重,地形复杂,我军炮火优势被抵消一部分,但战力上仍是绝对超过清虏的。
如今清虏刚逃入山林,正是人心不稳之际,我军继续追剿下去即便不能令其八旗制度彻底崩溃,也会令其势力大为削弱。”
叶廷桂当即表示赞同,“除恶务尽,如果能趁着清虏虚弱之际将其彻底剿灭,确实比以后清剿起来更为容易。
况且,如今清虏退回赫图阿拉的老林子中,我们也不需再动用那么多兵力了,三四个镇便足矣。”
朱媺娖听得点头,问:“那么诸位以为谁可担当此任呢?”
几位内阁阁臣都没发话。
一则他们才获得资格参与军事相关会议,不想太过表现,惹得几位军务大臣警惕乃至敌视。
二则,他们对军中之事确实了解不够多,不希望错误的发言在朱媺娖这边减了分。
李岩、朱大典、叶廷桂三人对视了眼,李岩便先开口道:“臣以为曾英可担此任。”
朱大典道:“臣亦荐曾英。”
叶廷桂则道:“臣无异议。”
“那便由曾英负责吧。”朱媺娖心中其实也属意曾英。
这里面涉及很多问题。
此番南北两路伐清,其实最终剿灭清虏的任务不是落在黄得功手中,便是落在曾英手中——其他将领或许也有此能力,但终究不如这二人叫朝廷放心。
不过,黄得功北伐之战前便爵至靖南侯,经历了北伐之战,如今又有出关伐清之功,怕是可以晋升为公爵了。
其若再主导灭清之功,未免功劳太重,于朝廷及其本人来讲都不太好。
另外,黄得功到底是旧官军将领出身,曾英则算是新军出身,于朱媺娖来讲,曾英到底要比黄得功更嫡系一些。
最后,曾英虽是武将,但在文治方面是要强于黄得功的。
后续灭清将会是一个政治、军事、后勤方面的综合问题,由曾英去主导确实更合适些。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战后辽西、辽东如何治理。”朱媺娖换了话题,然后用激光笔指向立架屏风上的东北地图,道:“朕准备设立辽西、辽东两省,诸卿以为如何?”
袁继咸道:“陛下,我大明在辽西、辽东的实际占有区域加起来,也没有北直隶大,设立两省会否多了?”
朱大典也出声道:“陛下,昔日辽东不过是作为一都司归属山东布政使司下,今即便独立设省,一省就足够了。”
见其他人没再说什么,朱媺娖才用激光笔在地图上辽西走廊西北部画出一大片区域道:“若只论辽长城以内,辽西、辽东设一省确实足够。
但朕此番收复辽东,可不只是想恢复旧有区域——这一点诸卿是知道的。
设立辽西、辽东两省,便是方便今后几年将漠南蒙古地东部区域纳入我大明疆域内。
至于辽东这边,且不说向东还有与朝鲜之间的大片山林未曾收复,向北同样有辽阔的疆域可以扩展。
昔日我大明太祖、成祖时期,曾将卫所设立到极东、极北之地,今日我大明复兴,若不思恢复太祖、成祖时的辽阔疆域,又何谈超越?”
面对朱媺娖这一番话,袁继咸、朱大典等人再无从反驳,也只能拱手道一声“陛下雄心壮志,臣等不能及”了。
实际上他们心里清楚,昔日太祖、成祖在东北山林中设立的卫所,其实类似于册封西南土司——很多卫所军官都是由当地部落头领世袭的。
至于真正的统治区域,也就辽长城以内的部分土地而已。
但朱媺娖开疆扩土决心已定,大明如今军力、国力也确实颇为强大,且蒸蒸日上。
倘若大明真的打出一个远迈汉唐的广大疆域,他们作为大臣,也是能名留青史的,自然不会在这件事上跟朱媺娖对着干。
接着,众臣就商量起辽西、辽东的具体军力布置,以及辽西、辽东两省巡抚的人选来···
在大明沉浸在收复了沈阳的巨大喜悦当中时,一队清国使者穿越了草原和大漠,来到了漠西蒙古,也即是瓦剌(清译:卫拉特)的地盘,并最终到达了如今瓦剌联盟管事的盟主部落之一,准格尔部。
西元1634年,准格尔部首领哈喇忽刺去世,其子和多和沁继任,不仅振兴了准格尔部,而且开始大肆对外扩张。
1638年,和多和沁在博克塞里建立了自己的城,两年后又联合瓦剌众部落,制定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
和多和沁还两次击退了俄罗斯的侵略,迫使俄罗斯承认了准格尔汗国,之后更是被达赖喇嘛加封为“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
在博克塞里,索尼见到了和多和沁。
“大清一等伯兼内大臣索尼,见过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奢华的蒙古式宫殿内,索尼用草原人的礼节,毕恭毕敬地向巴图尔行礼问候。
“哈哈哈,”和多和沁高兴地大笑起来,“索尼是吧?来人,赐予美酒!”
和多和沁快五十岁了,如今正是好名声、好面子的年纪。
在大草原上,认真计较起来,他作为准格尔部首领,实际上只能算是台吉,后来因为他连续击败沙俄的入侵,才得达赖喇嘛封为“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
该称号意思是:珍宝般勇士一样的黄台吉。黄台吉则又与汉语音译有关,有“皇太子”的意思。
珲台吉和黄台吉含义类似,是草原上仅次于汗的称号,而台吉则是又次于珲台吉(黄台吉)的称号。
如今索尼作为大清使者,当面称他为“珲台吉”,就是说大清承认了他仅次于汗的称号——须知,大清皇帝在蒙古这边其实也就是汗而已。
所以,和多和沁高兴是有理由的。
虽然如今大清国好像不行了,但再不行,那也是曾被草原各部落承认过的汗啊。
如今上位的汗都认可他这个准格尔“珲台吉”,就意味着他珲台吉的名位彻底坐实了。
于是一时无言。
多尔衮则又道:“至于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还有女真各部···告诉他们,明国抓到我大清俘虏,不是斩杀,便是当做奴隶。
他们若不想死,也不想世世代代在大明当奴隶,就只能跟我们去赫图阿拉。”
“各部头领可不蠢,他们会信吗?”停下了咳嗽的代善问道。
多尔衮闻言眼中掠过一抹寒光,道:“他们若是不愿意走,就永远留在沈阳好了。”
济尔哈朗神色一惊。
他明白,多尔衮是不准备给那些留恋沈阳等地繁华之人活命的机会了——这些人活着,将来必定会成为赫图阿拉的带路党。所以,他们若不愿意走,就只能死!
在这场仅有三个人的秘密会议结束后,整个沈阳城立即动了起来,哭喊声四起。
不知多少女真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几乎一代人的沈阳,如今要搬家,女人们都嚎啕大哭起来,磨叽着不愿意搬。
不仅城内,就连城外各个庄子,也都被要求迁走。
人走之后,庄子则通通被焚毁或捣毁,就连水井都被掩埋,刚种下的麦田同样被大片踏毁。
多尔衮等清国高层,已经做好几十年内都不再踏足这片土地的准备了。既然如此,当然什么也不准备给大明留下,或者说,只留给大明一片荒土···
昭武三年四月二十日,南路军曾英、刘文秀克复海州卫城。
昭武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北路军艾能奇部克复辽阳城。
昭武三年五月初二,朱媺娖在南京收到了黄得功与曾英的联名电报,大军克复沈阳!
朱媺娖当即将捷报传了出去,当日整个南京城都陷入欢乐的海洋中,鞭炮声响,锣鼓喧天!
紫禁城,武英殿。
朱媺娖却是召集了几名军机大臣,商议如何处理后续事宜。
比如说,是否要继续追剿逃到辽东山林中的清虏,以及辽西、辽东该如何治理,等等。
“清虏肯定是要继续追击的。”李岩先开口说起了军事方面的事,“虽说辽东山林中险隘重重,地形复杂,我军炮火优势被抵消一部分,但战力上仍是绝对超过清虏的。
如今清虏刚逃入山林,正是人心不稳之际,我军继续追剿下去即便不能令其八旗制度彻底崩溃,也会令其势力大为削弱。”
叶廷桂当即表示赞同,“除恶务尽,如果能趁着清虏虚弱之际将其彻底剿灭,确实比以后清剿起来更为容易。
况且,如今清虏退回赫图阿拉的老林子中,我们也不需再动用那么多兵力了,三四个镇便足矣。”
朱媺娖听得点头,问:“那么诸位以为谁可担当此任呢?”
几位内阁阁臣都没发话。
一则他们才获得资格参与军事相关会议,不想太过表现,惹得几位军务大臣警惕乃至敌视。
二则,他们对军中之事确实了解不够多,不希望错误的发言在朱媺娖这边减了分。
李岩、朱大典、叶廷桂三人对视了眼,李岩便先开口道:“臣以为曾英可担此任。”
朱大典道:“臣亦荐曾英。”
叶廷桂则道:“臣无异议。”
“那便由曾英负责吧。”朱媺娖心中其实也属意曾英。
这里面涉及很多问题。
此番南北两路伐清,其实最终剿灭清虏的任务不是落在黄得功手中,便是落在曾英手中——其他将领或许也有此能力,但终究不如这二人叫朝廷放心。
不过,黄得功北伐之战前便爵至靖南侯,经历了北伐之战,如今又有出关伐清之功,怕是可以晋升为公爵了。
其若再主导灭清之功,未免功劳太重,于朝廷及其本人来讲都不太好。
另外,黄得功到底是旧官军将领出身,曾英则算是新军出身,于朱媺娖来讲,曾英到底要比黄得功更嫡系一些。
最后,曾英虽是武将,但在文治方面是要强于黄得功的。
后续灭清将会是一个政治、军事、后勤方面的综合问题,由曾英去主导确实更合适些。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战后辽西、辽东如何治理。”朱媺娖换了话题,然后用激光笔指向立架屏风上的东北地图,道:“朕准备设立辽西、辽东两省,诸卿以为如何?”
袁继咸道:“陛下,我大明在辽西、辽东的实际占有区域加起来,也没有北直隶大,设立两省会否多了?”
朱大典也出声道:“陛下,昔日辽东不过是作为一都司归属山东布政使司下,今即便独立设省,一省就足够了。”
见其他人没再说什么,朱媺娖才用激光笔在地图上辽西走廊西北部画出一大片区域道:“若只论辽长城以内,辽西、辽东设一省确实足够。
但朕此番收复辽东,可不只是想恢复旧有区域——这一点诸卿是知道的。
设立辽西、辽东两省,便是方便今后几年将漠南蒙古地东部区域纳入我大明疆域内。
至于辽东这边,且不说向东还有与朝鲜之间的大片山林未曾收复,向北同样有辽阔的疆域可以扩展。
昔日我大明太祖、成祖时期,曾将卫所设立到极东、极北之地,今日我大明复兴,若不思恢复太祖、成祖时的辽阔疆域,又何谈超越?”
面对朱媺娖这一番话,袁继咸、朱大典等人再无从反驳,也只能拱手道一声“陛下雄心壮志,臣等不能及”了。
实际上他们心里清楚,昔日太祖、成祖在东北山林中设立的卫所,其实类似于册封西南土司——很多卫所军官都是由当地部落头领世袭的。
至于真正的统治区域,也就辽长城以内的部分土地而已。
但朱媺娖开疆扩土决心已定,大明如今军力、国力也确实颇为强大,且蒸蒸日上。
倘若大明真的打出一个远迈汉唐的广大疆域,他们作为大臣,也是能名留青史的,自然不会在这件事上跟朱媺娖对着干。
接着,众臣就商量起辽西、辽东的具体军力布置,以及辽西、辽东两省巡抚的人选来···
在大明沉浸在收复了沈阳的巨大喜悦当中时,一队清国使者穿越了草原和大漠,来到了漠西蒙古,也即是瓦剌(清译:卫拉特)的地盘,并最终到达了如今瓦剌联盟管事的盟主部落之一,准格尔部。
西元1634年,准格尔部首领哈喇忽刺去世,其子和多和沁继任,不仅振兴了准格尔部,而且开始大肆对外扩张。
1638年,和多和沁在博克塞里建立了自己的城,两年后又联合瓦剌众部落,制定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
和多和沁还两次击退了俄罗斯的侵略,迫使俄罗斯承认了准格尔汗国,之后更是被达赖喇嘛加封为“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
在博克塞里,索尼见到了和多和沁。
“大清一等伯兼内大臣索尼,见过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奢华的蒙古式宫殿内,索尼用草原人的礼节,毕恭毕敬地向巴图尔行礼问候。
“哈哈哈,”和多和沁高兴地大笑起来,“索尼是吧?来人,赐予美酒!”
和多和沁快五十岁了,如今正是好名声、好面子的年纪。
在大草原上,认真计较起来,他作为准格尔部首领,实际上只能算是台吉,后来因为他连续击败沙俄的入侵,才得达赖喇嘛封为“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
该称号意思是:珍宝般勇士一样的黄台吉。黄台吉则又与汉语音译有关,有“皇太子”的意思。
珲台吉和黄台吉含义类似,是草原上仅次于汗的称号,而台吉则是又次于珲台吉(黄台吉)的称号。
如今索尼作为大清使者,当面称他为“珲台吉”,就是说大清承认了他仅次于汗的称号——须知,大清皇帝在蒙古这边其实也就是汗而已。
所以,和多和沁高兴是有理由的。
虽然如今大清国好像不行了,但再不行,那也是曾被草原各部落承认过的汗啊。
如今上位的汗都认可他这个准格尔“珲台吉”,就意味着他珲台吉的名位彻底坐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