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养廉银制度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可是就这般温暖的时节,武英殿内却是“冰寒刺骨”。
贾蕴忐忑地来到武英殿,头也不敢抬,一本正经地叩拜道:“臣贾蕴拜见陛下,圣躬安。”
崇明帝面色阴沉,一时之间也没有理会贾蕴,贾蕴见状也不敢触霉头,跪在地上等候。
前几日,甘肃那边传出巨大的贪污案,崇明帝正因此事震怒,故而皇城内的侍卫、宫女、太监这几日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不知道为什么就惹得天子不喜,担无妄之灾。
崇明帝伸手端起御案上的茶盅,一时不察,茶盅滑落,只听“啪”的一声,茶水四溅。篳趣閣
“皇兄,您没事吧。”御案下的忠顺王见状忙上前关心道。
崇明帝皱了皱眉头,淡淡道:“无妨。”
说着,崇明帝偏头对着正在帮着擦拭干净的高贤骂道:“混账东西,茶水这么烫,你这狗奴才是怎么办差的。”
高贤一听训斥,忙跪在地上求饶道:“奴婢有罪,请主子责罚,请主子责罚。”
崇明帝“哼”了一声,不再理会。
一旁老实本份的贾蕴看见这般情形,心里也是有数,高贤跟了崇明帝这么久,怎么可能连茶水的温度都把握不住,这摆明是成了崇明帝的出气筒。
“皇兄,您消消气,气坏身子可就不好了。”忠顺王劝慰道。
崇明帝压抑住自己的怒气,愤怒道:“你让朕怎么能不气,整个甘肃官员几乎没一个干净的,我大乾朝难道尽是些贪官污吏。”
忠顺王听见崇明帝这么大的火气,一时之间也不晓得如何相劝,看了眼跪在地上的贾蕴,忠顺王悄悄地使了使眼色。
贾蕴面色淡定,假装没注意到忠顺王使的眼色,开什么顽笑,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崇明帝召见,这时候怎么会去触霉头,老老实实地等候崇明帝的训话不好吗?
忠顺王挑了挑眉,不知道这贾蕴是真没注意还是有意为之。
崇明帝缓过神来,看了眼跪在地上的贾蕴,开口道:“起来吧,跪在哪里给谁看。”
贾蕴闻言心里无奈,没天子的命令,他敢起来吗,敢情自己和高贤一样被当出气筒了。
不过谁叫对方是天子,出气筒就出气筒吧.....
“谢陛下。”躬身应诺后,贾蕴便老实地侍立在一旁。
崇明帝心情正差着呢,也不废话,直接开口问道:“贾蕴,甘肃贪污案你也知晓,朕忧心朝廷内外贪官横行,忠顺王说你有奇策,故而朕召你来是问你该如何防患贪官污吏。”
贾蕴听后嘴角抽搐起来,还以为自己被召见是做什么事,敢情是忠顺王害的,防患贪官污吏这种朝廷大事,你让贾蕴一个武将能说些什么,这不是在坑他吗.....
“回陛下,唯律法严明尔。”贾蕴良久之后正经回道。
崇明帝一脸黑线,憋了半天就这么一句狗屁的话,真是不知所谓。
心中叹了叹了口气,他也是糊涂了,真信了忠顺王之言,估计忠顺王也就是安慰一两句。
不过也怪不得崇明帝,毕竟贾蕴先前的“妙策”都是十分有作用的,故而崇明帝才抱有一丝幻想。
贾蕴瞧见崇明帝的脸色,心中也是一顿,不论崇明帝有何目的,但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若不是崇明帝,贾蕴焉能成就如今的伯爵爷?
若是不然,恐怕此时贾蕴还在边关过苦日子,也许现在都可能不在人世了,毕竟边关不太平不是。
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更别说再造之恩。
何况除却恩情,崇明帝平日里也是对贾蕴恩宠有加,作为君王亦是勤勉,这般天子如何不尽忠?
念及此处,贾蕴想着防范贪官污吏的方法,踌躇一番后,贾蕴开口道:“陛下,臣倒是有些想法,可臣说了,陛下切莫怪罪。”
“哦....”崇明帝意外地看了眼贾蕴,沉吟片刻后说道:“朕给你赐字诤臣,就是希望你敢于直谏,有什么便说,朕不会没有容人之量。”
听到崇明帝的话,贾蕴开口道:“禀陛下,恕臣直言,大乾朝贪官污吏横行,在臣看来,这是不可避免之事,究根到底,还是俸禄的事,按大乾规制,亲王的俸禄,比如忠顺王爷,一年有一万两,郡两,这般俸禄自然是不用担心什么,而下面的官员俸禄就少得可怜的,一品大臣也只有一百八十两的俸禄,二品是两两,三品是一百三十两,而越是低级的官员,俸禄也就越低,等到了八九品的官员,俸禄也只剩下了三四十两,。
一般来说,官员每年需要支出约一百两银子,这笔银子包括了吃穿用度,还有雇佣仆人,仔细算来,就算是一品二品的官员,每年如果想要保持体面的生活也只是勉强而已,更别说富裕,到了八九品的官员,更是几乎维持不了生计。
虽说在俸禄之外,官员还有俸米的补贴,这笔钱财的数额基本和俸禄一致,但其实也没多少。
正因为官员们俸禄水平比较低,他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想出来各种办法捞钱。
臣建议,专门设置了养廉银制度,借此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避免贪污事情发生。”
贾蕴提出的正是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因为大乾朝与清朝处境相似,故而这般制度才适合,要是设立什么类似廉政公署的组织,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完全不适用,天高皇帝远的,官官相护实属正常,到头来,还是毫无作用,政策这种东西要适时应用,而不是异想天开。
崇明帝听完后一脸阴沉地坐在御案前,冷淡道:“你这是在向朕抱怨。”
贾蕴估摸着崇明帝误会他是在抱怨俸禄一事,赶忙回道:“臣不敢,臣只是觉得若想防患官员贪污,只能究其根本,若连根本都不能正视,如何谈治理。”
一旁的忠顺王听完贾蕴的话,心里也是震惊的很,真没想到贾蕴真敢直说,这不是在顶撞天子?还真是符合“诤臣”的名号。
崇明帝闻言也没发怒,反而脸色好上不少,对于贾蕴他还是知道的,这小子就是这么敢说,要不然也不会给他赐字诤臣。
沉思片刻的忠顺王开口道:“话也不能这般说,人心不足,即便有养廉银,贪官仍是贪官,如何能防患?”
贾蕴直言反驳道:“王爷,此法虽不能杜绝贪官,可却能防范,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安分守己的,若能养家糊口,保持体面,谁又会冒险贪污,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贪污,百姓也不会生活不下去,至于那些敢于贪污之官吏,自有律法惩治。”
忠顺王闻言点了点头,毕竟贾蕴说的不错,御案前的崇明帝亦是如此,若能实施,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患贪官横行。
沉寂片刻,崇明帝无奈道:“国库匮乏,难以为继。”
制度虽好,可国库没钱,出不起养廉银,自然难以施行。
不过贾蕴既然提了出来,自然也想到这些,于是贾蕴回道:“臣有一策,可为朝廷添一笔养廉银,特献于陛下........”
可是就这般温暖的时节,武英殿内却是“冰寒刺骨”。
贾蕴忐忑地来到武英殿,头也不敢抬,一本正经地叩拜道:“臣贾蕴拜见陛下,圣躬安。”
崇明帝面色阴沉,一时之间也没有理会贾蕴,贾蕴见状也不敢触霉头,跪在地上等候。
前几日,甘肃那边传出巨大的贪污案,崇明帝正因此事震怒,故而皇城内的侍卫、宫女、太监这几日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不知道为什么就惹得天子不喜,担无妄之灾。
崇明帝伸手端起御案上的茶盅,一时不察,茶盅滑落,只听“啪”的一声,茶水四溅。篳趣閣
“皇兄,您没事吧。”御案下的忠顺王见状忙上前关心道。
崇明帝皱了皱眉头,淡淡道:“无妨。”
说着,崇明帝偏头对着正在帮着擦拭干净的高贤骂道:“混账东西,茶水这么烫,你这狗奴才是怎么办差的。”
高贤一听训斥,忙跪在地上求饶道:“奴婢有罪,请主子责罚,请主子责罚。”
崇明帝“哼”了一声,不再理会。
一旁老实本份的贾蕴看见这般情形,心里也是有数,高贤跟了崇明帝这么久,怎么可能连茶水的温度都把握不住,这摆明是成了崇明帝的出气筒。
“皇兄,您消消气,气坏身子可就不好了。”忠顺王劝慰道。
崇明帝压抑住自己的怒气,愤怒道:“你让朕怎么能不气,整个甘肃官员几乎没一个干净的,我大乾朝难道尽是些贪官污吏。”
忠顺王听见崇明帝这么大的火气,一时之间也不晓得如何相劝,看了眼跪在地上的贾蕴,忠顺王悄悄地使了使眼色。
贾蕴面色淡定,假装没注意到忠顺王使的眼色,开什么顽笑,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崇明帝召见,这时候怎么会去触霉头,老老实实地等候崇明帝的训话不好吗?
忠顺王挑了挑眉,不知道这贾蕴是真没注意还是有意为之。
崇明帝缓过神来,看了眼跪在地上的贾蕴,开口道:“起来吧,跪在哪里给谁看。”
贾蕴闻言心里无奈,没天子的命令,他敢起来吗,敢情自己和高贤一样被当出气筒了。
不过谁叫对方是天子,出气筒就出气筒吧.....
“谢陛下。”躬身应诺后,贾蕴便老实地侍立在一旁。
崇明帝心情正差着呢,也不废话,直接开口问道:“贾蕴,甘肃贪污案你也知晓,朕忧心朝廷内外贪官横行,忠顺王说你有奇策,故而朕召你来是问你该如何防患贪官污吏。”
贾蕴听后嘴角抽搐起来,还以为自己被召见是做什么事,敢情是忠顺王害的,防患贪官污吏这种朝廷大事,你让贾蕴一个武将能说些什么,这不是在坑他吗.....
“回陛下,唯律法严明尔。”贾蕴良久之后正经回道。
崇明帝一脸黑线,憋了半天就这么一句狗屁的话,真是不知所谓。
心中叹了叹了口气,他也是糊涂了,真信了忠顺王之言,估计忠顺王也就是安慰一两句。
不过也怪不得崇明帝,毕竟贾蕴先前的“妙策”都是十分有作用的,故而崇明帝才抱有一丝幻想。
贾蕴瞧见崇明帝的脸色,心中也是一顿,不论崇明帝有何目的,但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若不是崇明帝,贾蕴焉能成就如今的伯爵爷?
若是不然,恐怕此时贾蕴还在边关过苦日子,也许现在都可能不在人世了,毕竟边关不太平不是。
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更别说再造之恩。
何况除却恩情,崇明帝平日里也是对贾蕴恩宠有加,作为君王亦是勤勉,这般天子如何不尽忠?
念及此处,贾蕴想着防范贪官污吏的方法,踌躇一番后,贾蕴开口道:“陛下,臣倒是有些想法,可臣说了,陛下切莫怪罪。”
“哦....”崇明帝意外地看了眼贾蕴,沉吟片刻后说道:“朕给你赐字诤臣,就是希望你敢于直谏,有什么便说,朕不会没有容人之量。”
听到崇明帝的话,贾蕴开口道:“禀陛下,恕臣直言,大乾朝贪官污吏横行,在臣看来,这是不可避免之事,究根到底,还是俸禄的事,按大乾规制,亲王的俸禄,比如忠顺王爷,一年有一万两,郡两,这般俸禄自然是不用担心什么,而下面的官员俸禄就少得可怜的,一品大臣也只有一百八十两的俸禄,二品是两两,三品是一百三十两,而越是低级的官员,俸禄也就越低,等到了八九品的官员,俸禄也只剩下了三四十两,。
一般来说,官员每年需要支出约一百两银子,这笔银子包括了吃穿用度,还有雇佣仆人,仔细算来,就算是一品二品的官员,每年如果想要保持体面的生活也只是勉强而已,更别说富裕,到了八九品的官员,更是几乎维持不了生计。
虽说在俸禄之外,官员还有俸米的补贴,这笔钱财的数额基本和俸禄一致,但其实也没多少。
正因为官员们俸禄水平比较低,他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想出来各种办法捞钱。
臣建议,专门设置了养廉银制度,借此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避免贪污事情发生。”
贾蕴提出的正是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因为大乾朝与清朝处境相似,故而这般制度才适合,要是设立什么类似廉政公署的组织,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完全不适用,天高皇帝远的,官官相护实属正常,到头来,还是毫无作用,政策这种东西要适时应用,而不是异想天开。
崇明帝听完后一脸阴沉地坐在御案前,冷淡道:“你这是在向朕抱怨。”
贾蕴估摸着崇明帝误会他是在抱怨俸禄一事,赶忙回道:“臣不敢,臣只是觉得若想防患官员贪污,只能究其根本,若连根本都不能正视,如何谈治理。”
一旁的忠顺王听完贾蕴的话,心里也是震惊的很,真没想到贾蕴真敢直说,这不是在顶撞天子?还真是符合“诤臣”的名号。
崇明帝闻言也没发怒,反而脸色好上不少,对于贾蕴他还是知道的,这小子就是这么敢说,要不然也不会给他赐字诤臣。
沉思片刻的忠顺王开口道:“话也不能这般说,人心不足,即便有养廉银,贪官仍是贪官,如何能防患?”
贾蕴直言反驳道:“王爷,此法虽不能杜绝贪官,可却能防范,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安分守己的,若能养家糊口,保持体面,谁又会冒险贪污,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贪污,百姓也不会生活不下去,至于那些敢于贪污之官吏,自有律法惩治。”
忠顺王闻言点了点头,毕竟贾蕴说的不错,御案前的崇明帝亦是如此,若能实施,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患贪官横行。
沉寂片刻,崇明帝无奈道:“国库匮乏,难以为继。”
制度虽好,可国库没钱,出不起养廉银,自然难以施行。
不过贾蕴既然提了出来,自然也想到这些,于是贾蕴回道:“臣有一策,可为朝廷添一笔养廉银,特献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