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渊男建入局
李泰看着幽州起火的仓库数量,倒也不由摇摇头,说多不多,说少也已占了差不多十分之一的量。
对此,李泰心中多少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甚至感觉有点少了。
只能说,李泰感觉自己的精神天赋多少还是有点作用的。
李泰从来没指望过自己手下徭役清廉如水,他们尊重自己,跟他们去贪污这是两回事。
而自从自己成为幽州的燕王开始,便在幽州进行仓储,后来又让李淳风与孔雀相继在幽州建立起仓储来。
说实话,自己在幽州到底存了多少的东西,就算李泰自己也有点忘记了。
所以,李泰来到幽州的第一件事情,便盘清自己手上所有的仓储物资。
毕竟,这次大唐准备要打得是针对高句丽的灭国之战,自己终究要尽可能的准备充足。
只不过,自己一查便发现了这些蛀虫。
如果说在大运河上收受贿赂或者在灰色地带牟利,自己还只对他们中情节比较轻的只是革职,那对这些动了战略储备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彻底清算。
毕竟,贪污什么的自己也从来灭有指望能彻底消灭,只不过他们运气不好撞上自己讨伐高句丽前的整顿吏治。
但这些几乎算得上是国家储备的东西,他们也敢伸手,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只要在这上犯了错的,能查到他财务的,全部上奏秋后处死,不能查询到他私人财务但粮仓被烧了的,全部革职查办。
说实话,李泰很清楚,这批需要秋后问斩人的奏章送上去,最终问斩的应该也没几个。
没办法,仁孝这两件事情实际上相当影响自己的评价的,自己表示要秋后问斩只是展现出自己对于贪腐深痛恶觉的姿态。
但封建社会,对杀人也是相当慎重的事,肯定会有直臣跳出来说这件事情杀戮太重。
不会因为李泰是魏王,杀得是农业学府的人就让秋后问斩的命令执行下去。
毕竟,魏王要是连农业学府的人都这么杀,哪怕杀得合乎情理,但也太过凉薄了。
更重要得是,魏王现在杀心这么重,将来他当了皇帝,自己也犯了错怎么办。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对官员来说,他们需要接受的诱惑更多。
只不过因为他们身为官员的身份,犯错后影响得不只是他们自己,更有他们关于权利与资源的分配,所以显得他们的身份不允许他们犯错。
但事实官员也是正常人,他们一样会犯错,只是他们犯下的错误,真的很难弥补。
所以,朝廷上的官僚是绝对不会让这么多秋后问斩的奏章通过。
而他们否决掉秋后问斩的这道奏章后,那李泰自然也就能顺势提出让这些人通过劳动改造的方式去为前半辈子的贪婪人生而赎罪。
否则,自己要是直接拉这些人去劳动改造,朝廷官员是不可能答应的。
毕竟,这些人真的是自己体系出来的贪官,自己若是不说从严处理,谁敢说从严处理。
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相互碰撞,但又是相互妥协的。
当然就算朝廷官员全部眼瞎了,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硬把李泰的奏章通过了,真把这些人秋后问斩,那杀了也就杀了。
毕竟自己师出有名,倒也不怕整个学员体系反噬。
说到底自己是农业学府体系的构造者,更重要得是自己掌握了整个农业学府体系的经济命脉,所以自己不怕这个体系会对自己反噬。
要是有人以为自己杀了这批农业学府体系的渣渣,就会造成农业学府体系跟自己离心离德,那就太过天真了。
只要自己还是唯一能够庇护农业体系的人,自己还掌握着整个农业体系的经济命脉,也许会有某些个人跟自己意志不同,但绝对不会出现整个体系背叛自己的事。
毕竟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啊。
而李泰在肃清整个幽州的农业学府体系的蛀虫时,在孔雀安排下,针对整个高句丽的粮食采购计划却也开始全面铺开来。
对比起,李泰只粗暴的有钱任性的一脸暴发户样子,孔雀真正动手时却细腻的多。
她先让卢承基去跑一趟高句丽,主动去找高句丽境内的士族大户,表示以比市价稍微低一点的价格,大量收购粟米这种高句丽的主流粮食。
因为这些年来,大唐运输粮食到高句丽倾销,高句丽本土的粮食产业根本就没办法竞争。
当然因为小农经济,尤其这些地主掌握土地的情况,饿肯定是饿不死,但地主手中也自然而然积累下了不少存粮,这些粮食都是灾年的时候用来直接卖命的。
但因为自从李泰谋划高句丽,一连数年粮食价格都低廉到让这些高句丽地主难以接受的地步,一年两年持续下来,这些高句丽也有些吃不消,毕竟粮食存储本身是要有成本的。
哪怕他们出于谨慎没让自己手下的佃户去弄什么人参鹿茸,但每一年生长出来的粮食,总归需要有地方去堆放,甚至今年若是继续存储下去,更是快要爆仓了。
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卢承基要大量的收购粮食,这些地主或多或少怀着腾空间给今年新出粮食的心思,多少还是答应的。
当然也有人是因为把这些粮食腾出来了,也好装人参鹿茸这些更值钱的货物也说不定。
不论怎么说,卢承基买粮的还是非常顺利的,而且支付得还是由魏王盖章的大额钱币。
这些高句丽的地主自然不会对这钱币有什么怀疑。
虽然他们也不是很懂为什么魏王的盖章盖上去后,这张纸就能当做钱来用,但这张钱币是真的能够在天津买到东西,他们还是明白的。
甚至这种钱币,因为比携带大量的金银要方便的多,所以在实际价格上甚至还有几分浮利,所以双方的交易也非常顺利。
毕竟大唐跟高句丽双方都和平了好些年了,他们已经把和平当做了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手上能换取到大唐的这种特殊大额货币,总归比粮食白白放在自己家里占地方好。
毕竟逐利这种事情,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只是本性。
只不过,很快他们便发现不对劲了,因为这次大唐收购粮食,仿佛是无底洞似的。
一开始,大唐的价格还并不高,但接下来,大唐收购收购粮食的价格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贵。
原本的大户们纷纷后悔,自己把粮食卖得有些太便宜了,甚至有一些平民过来出售自己这些年小心翼翼储蓄起来的粮食,但他们卖出去后,便后悔自己卖早了!
至于所谓的什么人参鹿茸皮草,这些原本是大唐人最是喜欢的物资,这时候却变得有些无人问津。
高句丽百姓好不容易存了一个冬天货物,这一会儿陡然没人询问了。
而大唐商人不同寻常的举动,很快便引起高句丽官方的注意,并上报给高句丽的渊男建。
渊男建负责执掌高句丽的水军,同时维护通商口岸大行城。
唐朝商人的举动引起渊男建的警觉,他没任何迟疑,马上便以私藏盗匪的名义,包围了唐朝商人,并且抓捕了正在负责收购粮食的仆从。
“你们唐人到底在打什么注意,为什么这般大量的收购粮食!”
渊男建看着眼前的唐国人,把手中带着倒刺的皮鞭放到这仆从面前晃荡道,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说!”
“将军有什么话语尽管问啊,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这仆从不由道。
“说!你们为什么大量的收购粮食,以前不都是对我们高句丽卖粮食的吗!”渊男建对这仆从喝道。
“这……这是我们的东家命令的。”这仆从倒也没有任何的隐瞒,
“小的只是听传言说,好像高句丽王拒绝了我们大唐使者,所以圣人很生气,准备征讨高句丽。
正如此,魏王才会亲自来到幽州,打算大量征收粮食。
准备在圣人真的宣布时,把粮食充作军粮,同时也能大赚一笔。”
“魏王?”渊男建听到这仆从的话,倒想起那一位贪婪无度的魏王,冷笑道,
“他倒是打得好主意,只可惜贪婪过了头了……你们存放的粮食在什么地方!?”
“当天就拉走了!”仆从开口道,“我不知道存放在什么地方,只听船员说,都先存放到乌湖岛中转然后再转运到天津,将军,我可把我知道的都说了啊,求求您放了我啊!”
看着眼前的仆从开口求饶的样子,渊男建不由鄙夷的冷哼了一声,“哼,唐人!”
但知道这件事情没什么,但知道这件事情后下一步应该怎么样去做,这才是关键。
虽然乌湖岛算是双方的两不管地带,但严格来说,这是属于大唐领土范围。
所以卢承基选择了这里作为中转站,进行存储粮食却是理所当然的。
毕竟进攻乌湖岛,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进攻大唐的领土啊。
这到底是件大事,渊男建马上便找来自己的幕僚朴正,以及自己的副将高乐把从这些仆人口中所知道的事说了出来。
听到渊男建的话,两人的脸色不由变了变,但内心到底没有对大唐有太多的畏惧,而不像很多小国,听到大唐来进攻,怕是国王都被直接吓死了。
毕竟高句丽被大隋攻打的三次,三次都支撑了下来,甚至把大隋给拖死了。
这让高句丽拥有相当大的底气与民族自豪感,这种心气是高句丽跟一般小国最不同的。
他们并不畏惧大唐,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骄傲与底气。
“如此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国主!”朴正开口道,
“而且我们要重新盘点粮食,大唐这般购入粮食,现在大行城内的粮食还有多少,能供应长城防线的能有多少?!”
朴正的话说到这里,脸色是惨白惨白的。
因为这些年以来,因为大行城跟大唐进行贸易的原因,大行城的粮食基本上是靠着大唐供应。
现在大唐不但不再来贩卖粮食,反而直接收购了一波,对大行城的粮食储备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这一股毁灭性的力量会蔓延到高句丽一直在修建的长城防线。
“大唐狼子野心显然谋划良久,不行!这批粮食绝对不能让大唐给收回去!”
经过朴正的提醒,渊男建也反应过来粮食的重要性。
因为这些年都吃这大唐的廉价粮食所以还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被大唐这么一搞,纵然渊男建这平时不怎么管理粮食的人也发现整个大行城都快没粮食了!
“我派遣水军去洗劫乌湖岛!”渊男建道,“我们必须要抢夺来足够的粮食!”
说实话,渊男建心中其实是想着直接袭击天津的。
但渤海群岛,也就是乌湖岛,乌岛之类的岛屿形成了一条守护渤海内海的岛链,至少渊男建的军队想要这么大大咧咧直接冲天津是不现实的。
但如果打下乌湖岛,渊男建脑子一热,说不定还真能直接冲向天津。
“将军,这不好吧!”朴正听到渊男建的话,担心道,“我们这可是袭击大唐的领地啊,大唐必然会愤怒的!”
“愤怒?!”渊男建听到了朴正的话,冷笑连连道,
“大唐原本就要讨伐我高句丽,现在若出手,至少我们至少还能获取大量粮食。
否则若等到大唐正式宣布征伐高句丽,你以为那位贪得无厌的魏王还会把这些粮食送还给我们不成!
更重要得是若没足够粮食,再过十天半个月,这大行城怕就是饿殍遍地,尸横遍野了!”
“将军,大唐对我们不仁,我们抢他呀的就是了!”在渊男建身边的高乐道,
“以前先辈打败过大隋,如今大唐可比当初的大隋要弱得多,我们高句丽必胜!”
“嗯!”渊男建满意的点头道,“等到今日商队的船来,抓捕了后马上便行动!”
(本章完)
对此,李泰心中多少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甚至感觉有点少了。
只能说,李泰感觉自己的精神天赋多少还是有点作用的。
李泰从来没指望过自己手下徭役清廉如水,他们尊重自己,跟他们去贪污这是两回事。
而自从自己成为幽州的燕王开始,便在幽州进行仓储,后来又让李淳风与孔雀相继在幽州建立起仓储来。
说实话,自己在幽州到底存了多少的东西,就算李泰自己也有点忘记了。
所以,李泰来到幽州的第一件事情,便盘清自己手上所有的仓储物资。
毕竟,这次大唐准备要打得是针对高句丽的灭国之战,自己终究要尽可能的准备充足。
只不过,自己一查便发现了这些蛀虫。
如果说在大运河上收受贿赂或者在灰色地带牟利,自己还只对他们中情节比较轻的只是革职,那对这些动了战略储备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彻底清算。
毕竟,贪污什么的自己也从来灭有指望能彻底消灭,只不过他们运气不好撞上自己讨伐高句丽前的整顿吏治。
但这些几乎算得上是国家储备的东西,他们也敢伸手,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只要在这上犯了错的,能查到他财务的,全部上奏秋后处死,不能查询到他私人财务但粮仓被烧了的,全部革职查办。
说实话,李泰很清楚,这批需要秋后问斩人的奏章送上去,最终问斩的应该也没几个。
没办法,仁孝这两件事情实际上相当影响自己的评价的,自己表示要秋后问斩只是展现出自己对于贪腐深痛恶觉的姿态。
但封建社会,对杀人也是相当慎重的事,肯定会有直臣跳出来说这件事情杀戮太重。
不会因为李泰是魏王,杀得是农业学府的人就让秋后问斩的命令执行下去。
毕竟,魏王要是连农业学府的人都这么杀,哪怕杀得合乎情理,但也太过凉薄了。
更重要得是,魏王现在杀心这么重,将来他当了皇帝,自己也犯了错怎么办。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对官员来说,他们需要接受的诱惑更多。
只不过因为他们身为官员的身份,犯错后影响得不只是他们自己,更有他们关于权利与资源的分配,所以显得他们的身份不允许他们犯错。
但事实官员也是正常人,他们一样会犯错,只是他们犯下的错误,真的很难弥补。
所以,朝廷上的官僚是绝对不会让这么多秋后问斩的奏章通过。
而他们否决掉秋后问斩的这道奏章后,那李泰自然也就能顺势提出让这些人通过劳动改造的方式去为前半辈子的贪婪人生而赎罪。
否则,自己要是直接拉这些人去劳动改造,朝廷官员是不可能答应的。
毕竟,这些人真的是自己体系出来的贪官,自己若是不说从严处理,谁敢说从严处理。
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相互碰撞,但又是相互妥协的。
当然就算朝廷官员全部眼瞎了,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硬把李泰的奏章通过了,真把这些人秋后问斩,那杀了也就杀了。
毕竟自己师出有名,倒也不怕整个学员体系反噬。
说到底自己是农业学府体系的构造者,更重要得是自己掌握了整个农业学府体系的经济命脉,所以自己不怕这个体系会对自己反噬。
要是有人以为自己杀了这批农业学府体系的渣渣,就会造成农业学府体系跟自己离心离德,那就太过天真了。
只要自己还是唯一能够庇护农业体系的人,自己还掌握着整个农业体系的经济命脉,也许会有某些个人跟自己意志不同,但绝对不会出现整个体系背叛自己的事。
毕竟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啊。
而李泰在肃清整个幽州的农业学府体系的蛀虫时,在孔雀安排下,针对整个高句丽的粮食采购计划却也开始全面铺开来。
对比起,李泰只粗暴的有钱任性的一脸暴发户样子,孔雀真正动手时却细腻的多。
她先让卢承基去跑一趟高句丽,主动去找高句丽境内的士族大户,表示以比市价稍微低一点的价格,大量收购粟米这种高句丽的主流粮食。
因为这些年来,大唐运输粮食到高句丽倾销,高句丽本土的粮食产业根本就没办法竞争。
当然因为小农经济,尤其这些地主掌握土地的情况,饿肯定是饿不死,但地主手中也自然而然积累下了不少存粮,这些粮食都是灾年的时候用来直接卖命的。
但因为自从李泰谋划高句丽,一连数年粮食价格都低廉到让这些高句丽地主难以接受的地步,一年两年持续下来,这些高句丽也有些吃不消,毕竟粮食存储本身是要有成本的。
哪怕他们出于谨慎没让自己手下的佃户去弄什么人参鹿茸,但每一年生长出来的粮食,总归需要有地方去堆放,甚至今年若是继续存储下去,更是快要爆仓了。
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卢承基要大量的收购粮食,这些地主或多或少怀着腾空间给今年新出粮食的心思,多少还是答应的。
当然也有人是因为把这些粮食腾出来了,也好装人参鹿茸这些更值钱的货物也说不定。
不论怎么说,卢承基买粮的还是非常顺利的,而且支付得还是由魏王盖章的大额钱币。
这些高句丽的地主自然不会对这钱币有什么怀疑。
虽然他们也不是很懂为什么魏王的盖章盖上去后,这张纸就能当做钱来用,但这张钱币是真的能够在天津买到东西,他们还是明白的。
甚至这种钱币,因为比携带大量的金银要方便的多,所以在实际价格上甚至还有几分浮利,所以双方的交易也非常顺利。
毕竟大唐跟高句丽双方都和平了好些年了,他们已经把和平当做了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手上能换取到大唐的这种特殊大额货币,总归比粮食白白放在自己家里占地方好。
毕竟逐利这种事情,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只是本性。
只不过,很快他们便发现不对劲了,因为这次大唐收购粮食,仿佛是无底洞似的。
一开始,大唐的价格还并不高,但接下来,大唐收购收购粮食的价格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贵。
原本的大户们纷纷后悔,自己把粮食卖得有些太便宜了,甚至有一些平民过来出售自己这些年小心翼翼储蓄起来的粮食,但他们卖出去后,便后悔自己卖早了!
至于所谓的什么人参鹿茸皮草,这些原本是大唐人最是喜欢的物资,这时候却变得有些无人问津。
高句丽百姓好不容易存了一个冬天货物,这一会儿陡然没人询问了。
而大唐商人不同寻常的举动,很快便引起高句丽官方的注意,并上报给高句丽的渊男建。
渊男建负责执掌高句丽的水军,同时维护通商口岸大行城。
唐朝商人的举动引起渊男建的警觉,他没任何迟疑,马上便以私藏盗匪的名义,包围了唐朝商人,并且抓捕了正在负责收购粮食的仆从。
“你们唐人到底在打什么注意,为什么这般大量的收购粮食!”
渊男建看着眼前的唐国人,把手中带着倒刺的皮鞭放到这仆从面前晃荡道,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说!”
“将军有什么话语尽管问啊,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这仆从不由道。
“说!你们为什么大量的收购粮食,以前不都是对我们高句丽卖粮食的吗!”渊男建对这仆从喝道。
“这……这是我们的东家命令的。”这仆从倒也没有任何的隐瞒,
“小的只是听传言说,好像高句丽王拒绝了我们大唐使者,所以圣人很生气,准备征讨高句丽。
正如此,魏王才会亲自来到幽州,打算大量征收粮食。
准备在圣人真的宣布时,把粮食充作军粮,同时也能大赚一笔。”
“魏王?”渊男建听到这仆从的话,倒想起那一位贪婪无度的魏王,冷笑道,
“他倒是打得好主意,只可惜贪婪过了头了……你们存放的粮食在什么地方!?”
“当天就拉走了!”仆从开口道,“我不知道存放在什么地方,只听船员说,都先存放到乌湖岛中转然后再转运到天津,将军,我可把我知道的都说了啊,求求您放了我啊!”
看着眼前的仆从开口求饶的样子,渊男建不由鄙夷的冷哼了一声,“哼,唐人!”
但知道这件事情没什么,但知道这件事情后下一步应该怎么样去做,这才是关键。
虽然乌湖岛算是双方的两不管地带,但严格来说,这是属于大唐领土范围。
所以卢承基选择了这里作为中转站,进行存储粮食却是理所当然的。
毕竟进攻乌湖岛,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进攻大唐的领土啊。
这到底是件大事,渊男建马上便找来自己的幕僚朴正,以及自己的副将高乐把从这些仆人口中所知道的事说了出来。
听到渊男建的话,两人的脸色不由变了变,但内心到底没有对大唐有太多的畏惧,而不像很多小国,听到大唐来进攻,怕是国王都被直接吓死了。
毕竟高句丽被大隋攻打的三次,三次都支撑了下来,甚至把大隋给拖死了。
这让高句丽拥有相当大的底气与民族自豪感,这种心气是高句丽跟一般小国最不同的。
他们并不畏惧大唐,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骄傲与底气。
“如此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国主!”朴正开口道,
“而且我们要重新盘点粮食,大唐这般购入粮食,现在大行城内的粮食还有多少,能供应长城防线的能有多少?!”
朴正的话说到这里,脸色是惨白惨白的。
因为这些年以来,因为大行城跟大唐进行贸易的原因,大行城的粮食基本上是靠着大唐供应。
现在大唐不但不再来贩卖粮食,反而直接收购了一波,对大行城的粮食储备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这一股毁灭性的力量会蔓延到高句丽一直在修建的长城防线。
“大唐狼子野心显然谋划良久,不行!这批粮食绝对不能让大唐给收回去!”
经过朴正的提醒,渊男建也反应过来粮食的重要性。
因为这些年都吃这大唐的廉价粮食所以还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被大唐这么一搞,纵然渊男建这平时不怎么管理粮食的人也发现整个大行城都快没粮食了!
“我派遣水军去洗劫乌湖岛!”渊男建道,“我们必须要抢夺来足够的粮食!”
说实话,渊男建心中其实是想着直接袭击天津的。
但渤海群岛,也就是乌湖岛,乌岛之类的岛屿形成了一条守护渤海内海的岛链,至少渊男建的军队想要这么大大咧咧直接冲天津是不现实的。
但如果打下乌湖岛,渊男建脑子一热,说不定还真能直接冲向天津。
“将军,这不好吧!”朴正听到渊男建的话,担心道,“我们这可是袭击大唐的领地啊,大唐必然会愤怒的!”
“愤怒?!”渊男建听到了朴正的话,冷笑连连道,
“大唐原本就要讨伐我高句丽,现在若出手,至少我们至少还能获取大量粮食。
否则若等到大唐正式宣布征伐高句丽,你以为那位贪得无厌的魏王还会把这些粮食送还给我们不成!
更重要得是若没足够粮食,再过十天半个月,这大行城怕就是饿殍遍地,尸横遍野了!”
“将军,大唐对我们不仁,我们抢他呀的就是了!”在渊男建身边的高乐道,
“以前先辈打败过大隋,如今大唐可比当初的大隋要弱得多,我们高句丽必胜!”
“嗯!”渊男建满意的点头道,“等到今日商队的船来,抓捕了后马上便行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