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第二十回 不立智而立愚 没米吃可吃肉
第十一部第二十回 不立智而立愚 没米吃可吃肉
话说白雪原以为的那“后山土匪事件”,其实情况却并没有那么地简单。
它是“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到光熙元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八王之乱”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了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这事,且从我们从头说起,细细道来。
话说看着司马炎沉迷于酒色,身体越来越差,
一些有忧患意识的比较忠诚的大臣们,感受到了国家前途的不妙。
他们先是劝司马炎戒酒戒色,在收效不大的情况之下,就把希望转移到下一任皇帝候选人的身上。
这时的皇帝候选人,是司马炎和皇后杨艳所生的二儿子司马衷。
之所以立二儿子司马衷为太子,是因为他们的长子司马轨早早就夭折了。
这真的是人间悲剧啊。
这悲剧不单单是指夭折的司马轨,更多的是指立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的本身。
司马炎膝下,儿子数量其实还不少,一共有二十六个。
其他的个个都聪明伶俐,唯独司马衷是一个智障人士。
而且,司马炎和杨皇后除了生下司马轨、司马衷,还有一个司马柬。司马柬相貌堂堂,智力超常。
可没办法,太子大位就是传了给司马衷。
究其原因,除了周礼上所谓的“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那一套之外,主要还是源于杨艳的坚持。
这个女人,对于儿子的天生脑残感到非常的负疚,坚持要把最好的留给司马衷作为补偿。
当然,杨艳的坚持,背后其实也是得到了司马炎的默许。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而当年,司马昭很想把自己的事业交给已经过继给司马师为子的二儿子来继承。
如果不是贾充等人的力劝,他司马炎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现在,他有很强烈的代入感,觉得司马衷其实就是昨天的自己。
他也许在想,我小时候也不受父亲待见,智商也不高,但,只要权力过渡得好,不也照样打得了这天下?
所以,不管群臣怎么争辩,夫妻俩还是在司马衷九岁那一年,义无反顾地把他推上了太子宝座。
并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尚书令卫瓘,让尚书令卫瓘负责培养他。卫瓘的学识很高,但他并非医学大师,对弱智人士司马衷确实是毫无办法。
他说得舌头抽筋,唾沫说干了,也没能让司马衷的辨识能力提高一分,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对自然界的认知上,司马衷还是该蠢蠢,该傻傻。
据说,有一天晚上,司马衷听见花园里有东西“呱呱呱”“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就觉得很新奇,扭头问身边的宫娥,问道:
“是什么东西在叫?”
宫娥以实相报,说道:
“是蛤蟆在叫。”
“蛤蟆在叫?叫得这么好听,请问,它们是在为公家叫还是为私叫呢?"
司马衷斜着眼、撇着嘴,自以为很聪明地问道。
这一问,差点没把宫娥给噎死。
还有一次,他听说民间发生了饥荒,很多人被饿死,就义愤填膺地对自己的左右侍从说道:
“活该!这些人死了活该!没米饭吃,可以吃肉啊!要我说,这些人不是饿死的,是笨死的!”
司马衷的这番高论流传出来之后,朝野哗然。卫瓘觉得自己的一张老脸都给他丢光了。
他在司马炎的一次家宴上,借着酒劲,抚摸着司马炎的龙椅,喃喃地重复着相同的一句话,说道:
“这张龙椅太……太可惜了!”
究竟还有甚么更为荒唐之事呢?
诸位看官,请听下一个回合分解。
ps:求推荐票!求打赏!求收藏!
话说白雪原以为的那“后山土匪事件”,其实情况却并没有那么地简单。
它是“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到光熙元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八王之乱”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了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这事,且从我们从头说起,细细道来。
话说看着司马炎沉迷于酒色,身体越来越差,
一些有忧患意识的比较忠诚的大臣们,感受到了国家前途的不妙。
他们先是劝司马炎戒酒戒色,在收效不大的情况之下,就把希望转移到下一任皇帝候选人的身上。
这时的皇帝候选人,是司马炎和皇后杨艳所生的二儿子司马衷。
之所以立二儿子司马衷为太子,是因为他们的长子司马轨早早就夭折了。
这真的是人间悲剧啊。
这悲剧不单单是指夭折的司马轨,更多的是指立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的本身。
司马炎膝下,儿子数量其实还不少,一共有二十六个。
其他的个个都聪明伶俐,唯独司马衷是一个智障人士。
而且,司马炎和杨皇后除了生下司马轨、司马衷,还有一个司马柬。司马柬相貌堂堂,智力超常。
可没办法,太子大位就是传了给司马衷。
究其原因,除了周礼上所谓的“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那一套之外,主要还是源于杨艳的坚持。
这个女人,对于儿子的天生脑残感到非常的负疚,坚持要把最好的留给司马衷作为补偿。
当然,杨艳的坚持,背后其实也是得到了司马炎的默许。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而当年,司马昭很想把自己的事业交给已经过继给司马师为子的二儿子来继承。
如果不是贾充等人的力劝,他司马炎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现在,他有很强烈的代入感,觉得司马衷其实就是昨天的自己。
他也许在想,我小时候也不受父亲待见,智商也不高,但,只要权力过渡得好,不也照样打得了这天下?
所以,不管群臣怎么争辩,夫妻俩还是在司马衷九岁那一年,义无反顾地把他推上了太子宝座。
并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尚书令卫瓘,让尚书令卫瓘负责培养他。卫瓘的学识很高,但他并非医学大师,对弱智人士司马衷确实是毫无办法。
他说得舌头抽筋,唾沫说干了,也没能让司马衷的辨识能力提高一分,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对自然界的认知上,司马衷还是该蠢蠢,该傻傻。
据说,有一天晚上,司马衷听见花园里有东西“呱呱呱”“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就觉得很新奇,扭头问身边的宫娥,问道:
“是什么东西在叫?”
宫娥以实相报,说道:
“是蛤蟆在叫。”
“蛤蟆在叫?叫得这么好听,请问,它们是在为公家叫还是为私叫呢?"
司马衷斜着眼、撇着嘴,自以为很聪明地问道。
这一问,差点没把宫娥给噎死。
还有一次,他听说民间发生了饥荒,很多人被饿死,就义愤填膺地对自己的左右侍从说道:
“活该!这些人死了活该!没米饭吃,可以吃肉啊!要我说,这些人不是饿死的,是笨死的!”
司马衷的这番高论流传出来之后,朝野哗然。卫瓘觉得自己的一张老脸都给他丢光了。
他在司马炎的一次家宴上,借着酒劲,抚摸着司马炎的龙椅,喃喃地重复着相同的一句话,说道:
“这张龙椅太……太可惜了!”
究竟还有甚么更为荒唐之事呢?
诸位看官,请听下一个回合分解。
ps:求推荐票!求打赏!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