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兰沟甸初败
这檄文洋洋洒洒数百文,通篇都流露出大宋君臣的信心,在他们看来,此番北伐乃是吊民伐罪,燕云之地的汉家百姓,还不争先来投?
可赵佶君臣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一番好意,完全是在自作多情。只因燕云之地的百姓,早已习惯了辽国的汉化统治,根本就没有中原汉人那种强烈的夷夏观念。
还有就是,辽国向来自居正统,和宋朝以南北朝进行邦交。由此可见,北地的汉人的心中,同样认为自家才是正统。
其实幽云汉家百姓的态度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领土归谁所有,还是需要两国在战场见个高低来定。
可赵佶这位艺术皇帝却偏偏自作聪明,如果他只是在檄文里,强调优待投降的辽国官员,也没什么大不了,但他非要画蛇添足,说什么“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
这话的原意是说,严禁宋军将士杀人,倘若谁违反此令,便要军法从事。但凡是个正常人,就不会下此荒唐命令,既然是要打仗,岂有不杀人的道理?
或许赵佶的本意是,不杀任何一个无辜百姓,以及放弃抵抗的辽军将士,这倒是无可厚非。
但作为宣抚使的童贯,却也昏了头了,竟然将天子的话,原原本本发布到了檄文之上。
或许是童贯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觉得此次北伐势必一帆风顺,根本无需动用刀枪,只需把十万大军往边境一摆,燕地就会望风而降。
先不说这道檄文对辽人有没有影响,对宋军将士而言,影响却是极为深远。一者,让宋军上下充满了轻敌思想,浑然不将辽军放在眼里。二者,一旦上了战场,因为有檄文上的天子之令在,宋军岂能放开手脚?
此时的童贯,尚且没有察觉到不妥之处,他正志得意满的,带着一众亲信视察河间府等地的战备情况。
谁想才走访了几处兵营与府库,童贯脸上的笑意就逐渐消失了。
你道为何,原来是河北之地已有百年不经战事,这里的军队没有经过严苛训练不说,甚至连满编都做不到,许多大营往往只有一半人马,并且还多是老弱病残。
这还不是最让人揪心的,待看到府库之中,兵甲器械年久失修,军粮连账面上的三分之一都没有时,童贯的心一下就凉了半截。
本来按照事先的计划,到了河北之后,童贯还需要就地再征召五万兵马,军械粮草也该由此处供应。
如今这个情况,宛如给童贯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种师道见此情形,就提议道,“大帅,不如暂且在此驻兵,待从别处征集足够的粮草后,再图北上如何?”
童贯想都未想便拒绝道,“不妥,本官来时曾向官家保证,不出两月便有捷报传回,若在此拖延日久,如何向官家交代?”
种师道急了,连忙继续劝说道,“大帅三思啊,粮草事关大军命脉,一旦战事拖延日久,后果不堪设想啊!”
童贯自负道,“哼,彝叔休要惊慌,本官已打探清楚,辽人在幽州一带,不过三万人马,根本就不足为虑。
而且你莫要忘了,此战咱们还有帮手,到了约定时日,定襄节度使穆栩便会出兵攻打居庸关,辽人到时必定自顾不暇,说不得我等要面对当面之敌,最多万余人而已。”
说到这里,童贯思量了片刻,到底没有说出第三个理由,在他想来,此次北伐多半只需做个样子,显示一番大宋军威即可。谁让幽州的辽人已是山穷水尽,还怕他们能翻了天不成?
眼见种师道还要再说,他便摆了摆手,说道,“不过彝叔所言倒是提醒了本官,本官这就上道折子,将河北的现状,告知官家一声,免得官家被地方官蒙蔽!”
种师道又不傻,岂能不知童贯所想,别看其说的比唱的好听,一派为了朝廷和官家着想的样子,可实际上还是为了在官家那里卖惨,顺便讨要一些好处,并非是对此战抱有谨慎之心。
事实也确如种师道所想,童贯在奏折中先说了自家如何殚精竭虑,随后话锋一转,这般说起河北的情况:
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如军粮虽曰,见在粗不堪食,须旋春簸仅得其半。又多在远处,将输费力。
军器甚缺,虽于太原、大名、开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适用,至于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
然臣肩负朝廷深望,必尽心尽力,早传捷报于阙下,以抱陛下天恩!
再卖了一波惨后,童贯不顾种师道苦苦劝说,毅然决然的下令,命诸军向雄州汇聚。
雄州,本为瓦桥关,昔年周世宗柴荣夺得三关后,将此地改名为雄州,乃宋朝河北防线最关键的一环,每次辽国大军南下,都要先行攻打此处。
如今情势反转,自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失败后,宋军终于又一次集结于此,准备再度北征。
待诸路兵马到齐,童贯当即就与众将商议进兵之事。
会上,种师道尤不死心,便道,“今日之事,譬如盗入邻舍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且师出无名,事固无成,发踪之初宜有所失。”
童贯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回曰,“此事官家已有成算,彝叔勿复言矣!再者,今番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与穆栩相约,于八月初共同举兵,难道要让朝廷失信于一节度使乎?”
《仙木奇缘》
作为被童贯一手提拔的杨可世,也觉得冒然进兵有些不妥,遂建言道,
“事起之由,毫发未尝预,一旦临利害。若仓卒失计,我辈要领固不足惜,恐有不虞,辱国为重,愿大帅三思而后行!”
此话说的可谓合情合理,童贯一时之间不免犹豫起来,不想在座的雄州知州和诜却嘲笑杨可世道,
“本官曾听人道,杨将军往日自夸能敌万人,胆气绝伦,视堂堂之师如土鸡瓦狗,谁知今日一观,竟是个懦夫之辈。
今枢密奉官家之诏,统十万雄兵于此,面对强弩之末的辽人,岂有失败之理?”
杨可世素来以勇勐闻名,今日却被和诜如此当众羞辱,不禁气得脸红脖子粗,半晌不发一语。
而童贯在听了和诜此话后,本有些迟疑的心,顿时重新坚定起来,当下就传令将全军分为东西二军。
东路军由种师道统领,和诜副之,驻扎于白沟,王禀率领前军,杨惟忠率领左军,种师中率领右军,王坪率领后军,赵明率领选锋军。
辛兴宗统率西路之兵,驻扎范村。焦安节统率左军,刘光国、冀景统率右军,曲奇、王育统率后军,吴子厚、刘光世统率选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
为了安抚杨可世,童贯特意又以杨可世为前军统制,节制宋江、王禀所部,归入辛兴宗帐下。
还命杨可世招募勇士,在边境来回驰骋,散发招降檄文,并再三强调,军队没有他的允许,不得随意过界挑衅。
可接下来几日发生的事情,委实出乎了童贯意料,在命人散发招降檄文数日后,始终不见一个辽人来降,这不禁让童贯大为惊奇。
本来按他所想,就算契丹人想要垂死挣扎,不愿轻易投降,但此地的汉人却不该如此,这些旧疆臣民,难道不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吗?
其实童贯之所以会抱有此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除了是对燕云形势有所误判外,还存了另一个见不得人的心思,那就是不想为穆栩白白做了嫁衣。
虽说穆栩如今明面上已受朝廷招安,甚至还即将迎娶帝姬,但长久以来,出于对武人的防备,大宋君臣岂能放心于他?
所以,在临行之际,赵佶曾特意叮嘱童贯,最好能兵不血刃收复幽蓟,免得鹬蚌相争,给了穆栩可乘之机,让其愈加势大难治。
眼见与穆栩相约的时间已近在眼前,童贯心里是越发着急,竟异想天开起来,向涿州、易州等地派出使节,企图说降当地官员开门纳降。
他却不知道,这些使节还没走到地方,便先后遭了毒手,连首级都被割下送往了幽州。
原来在两个月之前,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就得到探子密报,大宋近来兵马调动频繁,恐有趁辽国内乱北上之意。
耶律淳自不敢怠慢,令人仔细留意宋朝动静的同时,又派人去向辽主耶律延禧请援,希望其能以国事为重,暂时放下私怨,发兵前来支援。
但信使带回来的结果,却让耶律淳极为失望,只因辽主耶律延禧不仅不愿派兵来援不说,还想将南京等地的兵马调去关外,以应对女真人日益凶勐的攻势。
到了这个时候,耶律淳只得选择背水一战,他先将南京道一众文武召集起来,随后就对他们说了当前形势。
辽人一向看不起宋人,此刻一听到宋朝竟要行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之事后,个个义愤填膺,表示要与宋军决一死战。
耶律淳一看军心可用,不由大感安慰,在与众臣商谈一番后,定下了以下应对之策。
放弃妫州之地,由从云地逃回来的耶律佛顶为北路军统制,率一万大军驻守居庸关,防备穆栩进犯。
再将南京道所有骑兵集结起来,约有一万两千之数,全部交由耶律大石统领,由其阻挡宋军北上。
因此,就在童贯一行还满怀期待,等待辽人望风而降之际,耶律大石已亲率大军,来到了他们眼皮底下。
在这种情况下,童贯所遣的使节怎么可能有所作为,这些人刚一进入辽国境内,便被耶律大石的斥候逮个正着,枉自送了性命不说,还让耶律大石从他们口中,探听到了宋军虚实。
在知道宋军上下并无战心之后,耶律大石大喜过望,当即立断带领大军到了新城以南,将一万大军埋伏在兰沟甸附近,又命副将牛栏监军萧赫鲁率领两千奚族骑兵作为疑兵,引诱宋军主动出击。
兰沟甸位于新城西南方向,这里原来是一条河谷,此时已干涸成一条南北向的大路,路两侧则是长长的斜坡,坡上是大片大片的松树林。
而驻守在兰沟甸不远的不是旁人,正是宋军西路军先锋杨可世。
杨可世先前在雄州会议上,被和诜讥讽为懦夫,本就在心里憋了一团怒火,此时见到辽人不过千余人,竟敢前来挑衅,遂不顾童贯之令,悍然带领四千轻骑进入辽境,一路追杀而去。
当大军行进至兰沟甸时,久经沙场的杨可世一见周遭环境,立即冷静了下来,察觉到有些不妙,便想下令退兵。
可惜为时已晚,伴着三声号角响起,两面坡之上乱箭齐发,箭如雨下。
杨可世所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至数千人马挤在狭长的河谷里进退不得,东奔西窜自相践踏。
而一直在关注战场态势的耶律大石,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良机,果断下令全军出击,随即兰沟甸里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到处都是残肢断臂。
最终,这场战斗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杨可世带着千余残兵杀出一条血路,向着范村辛兴宗驻地夺路而逃。
此战过去约两个时辰后,留守雄州的童贯接到了前线战报,他对此事的反应,是既惊且怒。
震惊于杨可世擅自进入辽国境内挑起争端,坏了赵佶和他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幽云的大事,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震怒于杨可世此番乃是违抗军令,若依照军法处置,该当杀头问罪才是。
可童贯哪里能下得了这个狠心?杨可世乃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平日作战勇勐,在征西夏、平方腊的过程中,更是屡立战功,乃是他麾下不可多得的勐将,因而打从心底里,他就不想处置杨可世。
但军令如山,若不依法处置,那军威何在,旁人又如何能够信服?
一旁的宣抚参谋官刘韐看出了童贯的为难,便适时进言道,“大帅,卑将听闻杨将军是进入辽国境内,为得是接应投降百姓,才中了辽军埋伏,实在情有可原,还请从轻处罚!”
童贯闻言心下一松,赞许的看了眼刘韐,口中似模似样道,“也罢,念在他往昔功劳,今次便既往不咎,”
可赵佶君臣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一番好意,完全是在自作多情。只因燕云之地的百姓,早已习惯了辽国的汉化统治,根本就没有中原汉人那种强烈的夷夏观念。
还有就是,辽国向来自居正统,和宋朝以南北朝进行邦交。由此可见,北地的汉人的心中,同样认为自家才是正统。
其实幽云汉家百姓的态度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领土归谁所有,还是需要两国在战场见个高低来定。
可赵佶这位艺术皇帝却偏偏自作聪明,如果他只是在檄文里,强调优待投降的辽国官员,也没什么大不了,但他非要画蛇添足,说什么“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
这话的原意是说,严禁宋军将士杀人,倘若谁违反此令,便要军法从事。但凡是个正常人,就不会下此荒唐命令,既然是要打仗,岂有不杀人的道理?
或许赵佶的本意是,不杀任何一个无辜百姓,以及放弃抵抗的辽军将士,这倒是无可厚非。
但作为宣抚使的童贯,却也昏了头了,竟然将天子的话,原原本本发布到了檄文之上。
或许是童贯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觉得此次北伐势必一帆风顺,根本无需动用刀枪,只需把十万大军往边境一摆,燕地就会望风而降。
先不说这道檄文对辽人有没有影响,对宋军将士而言,影响却是极为深远。一者,让宋军上下充满了轻敌思想,浑然不将辽军放在眼里。二者,一旦上了战场,因为有檄文上的天子之令在,宋军岂能放开手脚?
此时的童贯,尚且没有察觉到不妥之处,他正志得意满的,带着一众亲信视察河间府等地的战备情况。
谁想才走访了几处兵营与府库,童贯脸上的笑意就逐渐消失了。
你道为何,原来是河北之地已有百年不经战事,这里的军队没有经过严苛训练不说,甚至连满编都做不到,许多大营往往只有一半人马,并且还多是老弱病残。
这还不是最让人揪心的,待看到府库之中,兵甲器械年久失修,军粮连账面上的三分之一都没有时,童贯的心一下就凉了半截。
本来按照事先的计划,到了河北之后,童贯还需要就地再征召五万兵马,军械粮草也该由此处供应。
如今这个情况,宛如给童贯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种师道见此情形,就提议道,“大帅,不如暂且在此驻兵,待从别处征集足够的粮草后,再图北上如何?”
童贯想都未想便拒绝道,“不妥,本官来时曾向官家保证,不出两月便有捷报传回,若在此拖延日久,如何向官家交代?”
种师道急了,连忙继续劝说道,“大帅三思啊,粮草事关大军命脉,一旦战事拖延日久,后果不堪设想啊!”
童贯自负道,“哼,彝叔休要惊慌,本官已打探清楚,辽人在幽州一带,不过三万人马,根本就不足为虑。
而且你莫要忘了,此战咱们还有帮手,到了约定时日,定襄节度使穆栩便会出兵攻打居庸关,辽人到时必定自顾不暇,说不得我等要面对当面之敌,最多万余人而已。”
说到这里,童贯思量了片刻,到底没有说出第三个理由,在他想来,此次北伐多半只需做个样子,显示一番大宋军威即可。谁让幽州的辽人已是山穷水尽,还怕他们能翻了天不成?
眼见种师道还要再说,他便摆了摆手,说道,“不过彝叔所言倒是提醒了本官,本官这就上道折子,将河北的现状,告知官家一声,免得官家被地方官蒙蔽!”
种师道又不傻,岂能不知童贯所想,别看其说的比唱的好听,一派为了朝廷和官家着想的样子,可实际上还是为了在官家那里卖惨,顺便讨要一些好处,并非是对此战抱有谨慎之心。
事实也确如种师道所想,童贯在奏折中先说了自家如何殚精竭虑,随后话锋一转,这般说起河北的情况:
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如军粮虽曰,见在粗不堪食,须旋春簸仅得其半。又多在远处,将输费力。
军器甚缺,虽于太原、大名、开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适用,至于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
然臣肩负朝廷深望,必尽心尽力,早传捷报于阙下,以抱陛下天恩!
再卖了一波惨后,童贯不顾种师道苦苦劝说,毅然决然的下令,命诸军向雄州汇聚。
雄州,本为瓦桥关,昔年周世宗柴荣夺得三关后,将此地改名为雄州,乃宋朝河北防线最关键的一环,每次辽国大军南下,都要先行攻打此处。
如今情势反转,自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失败后,宋军终于又一次集结于此,准备再度北征。
待诸路兵马到齐,童贯当即就与众将商议进兵之事。
会上,种师道尤不死心,便道,“今日之事,譬如盗入邻舍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且师出无名,事固无成,发踪之初宜有所失。”
童贯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回曰,“此事官家已有成算,彝叔勿复言矣!再者,今番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与穆栩相约,于八月初共同举兵,难道要让朝廷失信于一节度使乎?”
《仙木奇缘》
作为被童贯一手提拔的杨可世,也觉得冒然进兵有些不妥,遂建言道,
“事起之由,毫发未尝预,一旦临利害。若仓卒失计,我辈要领固不足惜,恐有不虞,辱国为重,愿大帅三思而后行!”
此话说的可谓合情合理,童贯一时之间不免犹豫起来,不想在座的雄州知州和诜却嘲笑杨可世道,
“本官曾听人道,杨将军往日自夸能敌万人,胆气绝伦,视堂堂之师如土鸡瓦狗,谁知今日一观,竟是个懦夫之辈。
今枢密奉官家之诏,统十万雄兵于此,面对强弩之末的辽人,岂有失败之理?”
杨可世素来以勇勐闻名,今日却被和诜如此当众羞辱,不禁气得脸红脖子粗,半晌不发一语。
而童贯在听了和诜此话后,本有些迟疑的心,顿时重新坚定起来,当下就传令将全军分为东西二军。
东路军由种师道统领,和诜副之,驻扎于白沟,王禀率领前军,杨惟忠率领左军,种师中率领右军,王坪率领后军,赵明率领选锋军。
辛兴宗统率西路之兵,驻扎范村。焦安节统率左军,刘光国、冀景统率右军,曲奇、王育统率后军,吴子厚、刘光世统率选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
为了安抚杨可世,童贯特意又以杨可世为前军统制,节制宋江、王禀所部,归入辛兴宗帐下。
还命杨可世招募勇士,在边境来回驰骋,散发招降檄文,并再三强调,军队没有他的允许,不得随意过界挑衅。
可接下来几日发生的事情,委实出乎了童贯意料,在命人散发招降檄文数日后,始终不见一个辽人来降,这不禁让童贯大为惊奇。
本来按他所想,就算契丹人想要垂死挣扎,不愿轻易投降,但此地的汉人却不该如此,这些旧疆臣民,难道不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吗?
其实童贯之所以会抱有此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除了是对燕云形势有所误判外,还存了另一个见不得人的心思,那就是不想为穆栩白白做了嫁衣。
虽说穆栩如今明面上已受朝廷招安,甚至还即将迎娶帝姬,但长久以来,出于对武人的防备,大宋君臣岂能放心于他?
所以,在临行之际,赵佶曾特意叮嘱童贯,最好能兵不血刃收复幽蓟,免得鹬蚌相争,给了穆栩可乘之机,让其愈加势大难治。
眼见与穆栩相约的时间已近在眼前,童贯心里是越发着急,竟异想天开起来,向涿州、易州等地派出使节,企图说降当地官员开门纳降。
他却不知道,这些使节还没走到地方,便先后遭了毒手,连首级都被割下送往了幽州。
原来在两个月之前,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就得到探子密报,大宋近来兵马调动频繁,恐有趁辽国内乱北上之意。
耶律淳自不敢怠慢,令人仔细留意宋朝动静的同时,又派人去向辽主耶律延禧请援,希望其能以国事为重,暂时放下私怨,发兵前来支援。
但信使带回来的结果,却让耶律淳极为失望,只因辽主耶律延禧不仅不愿派兵来援不说,还想将南京等地的兵马调去关外,以应对女真人日益凶勐的攻势。
到了这个时候,耶律淳只得选择背水一战,他先将南京道一众文武召集起来,随后就对他们说了当前形势。
辽人一向看不起宋人,此刻一听到宋朝竟要行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之事后,个个义愤填膺,表示要与宋军决一死战。
耶律淳一看军心可用,不由大感安慰,在与众臣商谈一番后,定下了以下应对之策。
放弃妫州之地,由从云地逃回来的耶律佛顶为北路军统制,率一万大军驻守居庸关,防备穆栩进犯。
再将南京道所有骑兵集结起来,约有一万两千之数,全部交由耶律大石统领,由其阻挡宋军北上。
因此,就在童贯一行还满怀期待,等待辽人望风而降之际,耶律大石已亲率大军,来到了他们眼皮底下。
在这种情况下,童贯所遣的使节怎么可能有所作为,这些人刚一进入辽国境内,便被耶律大石的斥候逮个正着,枉自送了性命不说,还让耶律大石从他们口中,探听到了宋军虚实。
在知道宋军上下并无战心之后,耶律大石大喜过望,当即立断带领大军到了新城以南,将一万大军埋伏在兰沟甸附近,又命副将牛栏监军萧赫鲁率领两千奚族骑兵作为疑兵,引诱宋军主动出击。
兰沟甸位于新城西南方向,这里原来是一条河谷,此时已干涸成一条南北向的大路,路两侧则是长长的斜坡,坡上是大片大片的松树林。
而驻守在兰沟甸不远的不是旁人,正是宋军西路军先锋杨可世。
杨可世先前在雄州会议上,被和诜讥讽为懦夫,本就在心里憋了一团怒火,此时见到辽人不过千余人,竟敢前来挑衅,遂不顾童贯之令,悍然带领四千轻骑进入辽境,一路追杀而去。
当大军行进至兰沟甸时,久经沙场的杨可世一见周遭环境,立即冷静了下来,察觉到有些不妙,便想下令退兵。
可惜为时已晚,伴着三声号角响起,两面坡之上乱箭齐发,箭如雨下。
杨可世所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至数千人马挤在狭长的河谷里进退不得,东奔西窜自相践踏。
而一直在关注战场态势的耶律大石,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良机,果断下令全军出击,随即兰沟甸里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到处都是残肢断臂。
最终,这场战斗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杨可世带着千余残兵杀出一条血路,向着范村辛兴宗驻地夺路而逃。
此战过去约两个时辰后,留守雄州的童贯接到了前线战报,他对此事的反应,是既惊且怒。
震惊于杨可世擅自进入辽国境内挑起争端,坏了赵佶和他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幽云的大事,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震怒于杨可世此番乃是违抗军令,若依照军法处置,该当杀头问罪才是。
可童贯哪里能下得了这个狠心?杨可世乃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平日作战勇勐,在征西夏、平方腊的过程中,更是屡立战功,乃是他麾下不可多得的勐将,因而打从心底里,他就不想处置杨可世。
但军令如山,若不依法处置,那军威何在,旁人又如何能够信服?
一旁的宣抚参谋官刘韐看出了童贯的为难,便适时进言道,“大帅,卑将听闻杨将军是进入辽国境内,为得是接应投降百姓,才中了辽军埋伏,实在情有可原,还请从轻处罚!”
童贯闻言心下一松,赞许的看了眼刘韐,口中似模似样道,“也罢,念在他往昔功劳,今次便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