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边诈骗一边忽悠
初平元年的三月发生了很多事情。
河内太守王匡弃城而走,率本部两万大军渡过黄河,撤到酸枣,与联军汇合。
酸枣联军接近二十四万人马。
轲比能率军拿下怀县,河内全境进入了刘襄的口袋,安平军的防线推进到了怀县,便不在向西,那边不好防守。
怀县以西,箕关以东的黄河北岸七县,张郃前后两月迁移了三十万人,用以充实并州北部,有一批士族大户,沿河道逃往兖州,安平军并未拦截。
曹操突袭郯县,陶谦全家被杀,徐州落入袁绍之手,起兵六万,来到酸枣会盟,关东联军的盟主终于到位。
袁氏两兄弟全部起兵,彻底激起了董卓对汝南袁氏的怒火,已经迁到长安的袁隗,以及全家三十余口,尽被诛杀。
汝南袁氏分裂,袁术势力大涨,刘表在襄阳增兵,并迁治所于襄阳,夺回南阳的意图显露无疑,荆州南郡与南阳郡彻底分裂。
袁绍除了名声,并未得到太多实际的好处,反而要供应酸枣二十多万联军的军粮补给,有苦难言。
徐州负担加重,人心不稳。
袁绍的到来,使董卓倍感压力,再次加快了迁民速度。
四月初,几百万人尽数迁走,黄河以南的洛阳周边两百里被焚烧一空。
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自己则出发返回长安。
关东联军,安坐不战,曹操起兵追逐,直入洛阳废墟,结果补给被断,全军哗变,只剩五百余人愿意相随,心灰意冷,撤军回头,从此再不言讨伐国贼之语。
这个月可以说是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分水岭。
董胖子回到长安三辅,内心安定,准备要反攻关东人了。
而屯驻酸枣的联军摩擦加剧,随着军粮的减少,各部都起了小心思。
其实现在压力最大的是刘襄,董卓脱身而走,直面联军的就成了他,谁也不敢肯定那帮关东人会不会北上,黄河防线愈加警惕。
刘襄再次聚集幕僚商议对策。
其实,前几天刚聚过一次,商讨关于尚书、中书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设立,他虽然有开府和录尚书事的权力,但不代表可以公开设立尚书台这种中央机构。
僭越形同谋反。
关东联军不远,不可给人口实。
设立一个前人没用过的门下省,用来管理私产,无可指摘,尚书和中书就算了吧,三州民政还是任命刺史管辖为好。
推行三省制的计划暂时搁浅。
这次的问题更重,荀彧、沮授、田丰、袁涣等人沉吟半天,都在思考关东联军的下一步动态,以及应对之法。
董卓退得太干脆了,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
崔奕对这帮人的沉默有点不耐烦,起身请命:“主公,某愿带骁骑渡河,去南边揍他们一顿,给他们个教训,让所有人都知道知道,我军可不好惹!”
刘襄不置可否,他想要听一听属下的建议,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想法露出来。
性子直的田丰开口反驳:“酸枣联军将近二十五万人,对外号称五十万,豫州、荆州还有他们的盟友,兵力号称二十万,你带兵冲过去送死吗?绝不可硬打。”
崔奕怒了,斜了田丰一眼,不屑的说道:“你懂个屁,甲骑具装冲起来,对面就是土鸡瓦狗,人多有个鸟用!”
这话一出,怼得田丰怒气上涌。
眼看着就要争吵起来,刘襄赶紧制止,一拍奏案,高声斥责:“都闭嘴,正在商议应对河南的办法,是吵架的时候吗?再有下次,每人去领三鞭子。”
其实这事,田丰虽然说话不好听,可崔奕的态度也有点过分了,但是,刘襄需要崔奕发出军方的声音,所以和了下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算是小小的偏袒了他一下。
两人拱手告罪。
袁涣见状出言相劝:“主公暂且息怒,两位也不可着恼,各抒己见而已,不要伤了和气,敌人未至,我们若先内斗,岂不让人看了笑话?”
田丰这人,有才,正直,但说话是真不好听。
崔奕是个一点就着的脾气,向来是谁都不惯着的。
这两人要真的吵起来,估计崔奕吵不过田丰,而田丰也肯定打不过崔奕。
消弭了一场争执,继续商讨应对联军之法。
沮授进言道:“联军各有心思,可使反间之计,挑动各军争斗,其必定无力北顾。”
“计将安出?”
沮授详细讲解道:“桥瑁原为兖州刺史,何进召其上洛之时才转任东郡太守,与接任的刘岱交接不清,私扣了不少赋税款项,两人本有旧怨。
前些时日,桥瑁又纵兵劫掠了陈留,与陈留太守张邈结怨,广陵太守张超是张邈的亲弟弟。若能勾起这几人的仇恨之心,桥瑁必死。而桥瑁一死,联军必定人人自危,分崩离析不远。”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方向有了,可怎么执行呢?
“如何挑起几人的仇恨?”刘襄继续发问。
“使小队兵马南渡黄河,打着东郡旗号劫掠兖州,刘岱、张邈等人必不能忍。”
联军缺粮,桥瑁之前也有过劫掠地方的前科,这个计策顺势而为,施行难度也不大,就这么干了。
下书吧
刘襄当即下令:“传令关羽、张辽,秘密派遣小股人马潜入南岸,伪装成东郡兵卒,劫掠兖州乡野之中的邬堡、庄园,若遇到酸枣联军的人马,不可与之交战。”
沮授提出反间计之后,荀彧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出使袁绍。
“董卓虽退,但威胁仍在,吾料定袁本初北伐冀州的意愿不大,明公只需派出使者,表明支持袁绍讨伐国贼之举,赞其大义,彰其名望,将其架在高处,必能捆绑其手脚,不敢破坏讨贼之名。如此,冀州自安。”
荀彧自信满满的出了一个道德绑架的主意。
这主意不错,袁绍的徐州跟冀州离得挺远的,打冀州对他来说,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破坏他联军盟主的名望,得不偿失。
只需称赞几声而已,惠而不费啊。
“文若觉得派谁出使为好?”
“吾弟友若,擅言辞,可当此任。”
荀谌是将军府参军事,此时正在大堂,闻言起身请命:“启禀明公,吾愿出使酸枣,说服袁绍,两家交好,使其安心讨伐国贼。”
他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就像真的想跟关东联军交好, 让袁绍放心讨贼一样。
刘襄开口考验:“若袁绍要求会盟,该如何应对?若联军索要军械粮草,又该如何应对?”
“骠骑大将军身为宗室,需避讳谋夺皇位之嫌,没有陛下诏令,不可起兵,只能震慑。前日听闻董贼盗挖皇陵,义愤填膺,苦于无法起兵,唯有期待袁盟主诛杀国贼,遂派我前来表达为友之意,请联军安心讨贼。”
荀谌表达了一下不结盟的借口,接着说道:“至于索要物资之事,观联军一直不动,骠骑大将军心生不满,何时与董贼交兵,再说物资不迟。”
这话说的,有理有据,刘襄觉得如果自己是袁绍,也得信以为真,更是不好意思现在就索要物资。至于跟董卓打起来以后,那就没有北上冀州的威胁了,谁还理袁绍啊。
“好,友若言辞犀利,此事便拜托于你,吾静候佳音。”
荀谌领了符节,带着护卫,出使酸枣。
荀彧又提了一个建议:修缮黄河大堤。
黄河的下游河道经常泛滥,占据河北之地,肯定是要修缮河堤的,这是每年都必须去做的事情。
但荀彧提出修堤,是专门给袁绍看的,表达我军不想为敌的态度,安定联军的心态。
并且趁着修堤,构筑沿岸的烽火台,建立一套烽燧预警系统,再次加强黄河防线。
这等于跟别人明说了,老子不想南下打仗,但谁要是来打我,肯定得崩掉满嘴牙。
刘襄决定修,而且要大修。
四月春耕之后,便要征召大批民夫,加固北岸河堤,最好能在秋汛的时候,淹了河南之地。
河内太守王匡弃城而走,率本部两万大军渡过黄河,撤到酸枣,与联军汇合。
酸枣联军接近二十四万人马。
轲比能率军拿下怀县,河内全境进入了刘襄的口袋,安平军的防线推进到了怀县,便不在向西,那边不好防守。
怀县以西,箕关以东的黄河北岸七县,张郃前后两月迁移了三十万人,用以充实并州北部,有一批士族大户,沿河道逃往兖州,安平军并未拦截。
曹操突袭郯县,陶谦全家被杀,徐州落入袁绍之手,起兵六万,来到酸枣会盟,关东联军的盟主终于到位。
袁氏两兄弟全部起兵,彻底激起了董卓对汝南袁氏的怒火,已经迁到长安的袁隗,以及全家三十余口,尽被诛杀。
汝南袁氏分裂,袁术势力大涨,刘表在襄阳增兵,并迁治所于襄阳,夺回南阳的意图显露无疑,荆州南郡与南阳郡彻底分裂。
袁绍除了名声,并未得到太多实际的好处,反而要供应酸枣二十多万联军的军粮补给,有苦难言。
徐州负担加重,人心不稳。
袁绍的到来,使董卓倍感压力,再次加快了迁民速度。
四月初,几百万人尽数迁走,黄河以南的洛阳周边两百里被焚烧一空。
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自己则出发返回长安。
关东联军,安坐不战,曹操起兵追逐,直入洛阳废墟,结果补给被断,全军哗变,只剩五百余人愿意相随,心灰意冷,撤军回头,从此再不言讨伐国贼之语。
这个月可以说是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分水岭。
董胖子回到长安三辅,内心安定,准备要反攻关东人了。
而屯驻酸枣的联军摩擦加剧,随着军粮的减少,各部都起了小心思。
其实现在压力最大的是刘襄,董卓脱身而走,直面联军的就成了他,谁也不敢肯定那帮关东人会不会北上,黄河防线愈加警惕。
刘襄再次聚集幕僚商议对策。
其实,前几天刚聚过一次,商讨关于尚书、中书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设立,他虽然有开府和录尚书事的权力,但不代表可以公开设立尚书台这种中央机构。
僭越形同谋反。
关东联军不远,不可给人口实。
设立一个前人没用过的门下省,用来管理私产,无可指摘,尚书和中书就算了吧,三州民政还是任命刺史管辖为好。
推行三省制的计划暂时搁浅。
这次的问题更重,荀彧、沮授、田丰、袁涣等人沉吟半天,都在思考关东联军的下一步动态,以及应对之法。
董卓退得太干脆了,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
崔奕对这帮人的沉默有点不耐烦,起身请命:“主公,某愿带骁骑渡河,去南边揍他们一顿,给他们个教训,让所有人都知道知道,我军可不好惹!”
刘襄不置可否,他想要听一听属下的建议,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想法露出来。
性子直的田丰开口反驳:“酸枣联军将近二十五万人,对外号称五十万,豫州、荆州还有他们的盟友,兵力号称二十万,你带兵冲过去送死吗?绝不可硬打。”
崔奕怒了,斜了田丰一眼,不屑的说道:“你懂个屁,甲骑具装冲起来,对面就是土鸡瓦狗,人多有个鸟用!”
这话一出,怼得田丰怒气上涌。
眼看着就要争吵起来,刘襄赶紧制止,一拍奏案,高声斥责:“都闭嘴,正在商议应对河南的办法,是吵架的时候吗?再有下次,每人去领三鞭子。”
其实这事,田丰虽然说话不好听,可崔奕的态度也有点过分了,但是,刘襄需要崔奕发出军方的声音,所以和了下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算是小小的偏袒了他一下。
两人拱手告罪。
袁涣见状出言相劝:“主公暂且息怒,两位也不可着恼,各抒己见而已,不要伤了和气,敌人未至,我们若先内斗,岂不让人看了笑话?”
田丰这人,有才,正直,但说话是真不好听。
崔奕是个一点就着的脾气,向来是谁都不惯着的。
这两人要真的吵起来,估计崔奕吵不过田丰,而田丰也肯定打不过崔奕。
消弭了一场争执,继续商讨应对联军之法。
沮授进言道:“联军各有心思,可使反间之计,挑动各军争斗,其必定无力北顾。”
“计将安出?”
沮授详细讲解道:“桥瑁原为兖州刺史,何进召其上洛之时才转任东郡太守,与接任的刘岱交接不清,私扣了不少赋税款项,两人本有旧怨。
前些时日,桥瑁又纵兵劫掠了陈留,与陈留太守张邈结怨,广陵太守张超是张邈的亲弟弟。若能勾起这几人的仇恨之心,桥瑁必死。而桥瑁一死,联军必定人人自危,分崩离析不远。”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方向有了,可怎么执行呢?
“如何挑起几人的仇恨?”刘襄继续发问。
“使小队兵马南渡黄河,打着东郡旗号劫掠兖州,刘岱、张邈等人必不能忍。”
联军缺粮,桥瑁之前也有过劫掠地方的前科,这个计策顺势而为,施行难度也不大,就这么干了。
下书吧
刘襄当即下令:“传令关羽、张辽,秘密派遣小股人马潜入南岸,伪装成东郡兵卒,劫掠兖州乡野之中的邬堡、庄园,若遇到酸枣联军的人马,不可与之交战。”
沮授提出反间计之后,荀彧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出使袁绍。
“董卓虽退,但威胁仍在,吾料定袁本初北伐冀州的意愿不大,明公只需派出使者,表明支持袁绍讨伐国贼之举,赞其大义,彰其名望,将其架在高处,必能捆绑其手脚,不敢破坏讨贼之名。如此,冀州自安。”
荀彧自信满满的出了一个道德绑架的主意。
这主意不错,袁绍的徐州跟冀州离得挺远的,打冀州对他来说,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破坏他联军盟主的名望,得不偿失。
只需称赞几声而已,惠而不费啊。
“文若觉得派谁出使为好?”
“吾弟友若,擅言辞,可当此任。”
荀谌是将军府参军事,此时正在大堂,闻言起身请命:“启禀明公,吾愿出使酸枣,说服袁绍,两家交好,使其安心讨伐国贼。”
他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就像真的想跟关东联军交好, 让袁绍放心讨贼一样。
刘襄开口考验:“若袁绍要求会盟,该如何应对?若联军索要军械粮草,又该如何应对?”
“骠骑大将军身为宗室,需避讳谋夺皇位之嫌,没有陛下诏令,不可起兵,只能震慑。前日听闻董贼盗挖皇陵,义愤填膺,苦于无法起兵,唯有期待袁盟主诛杀国贼,遂派我前来表达为友之意,请联军安心讨贼。”
荀谌表达了一下不结盟的借口,接着说道:“至于索要物资之事,观联军一直不动,骠骑大将军心生不满,何时与董贼交兵,再说物资不迟。”
这话说的,有理有据,刘襄觉得如果自己是袁绍,也得信以为真,更是不好意思现在就索要物资。至于跟董卓打起来以后,那就没有北上冀州的威胁了,谁还理袁绍啊。
“好,友若言辞犀利,此事便拜托于你,吾静候佳音。”
荀谌领了符节,带着护卫,出使酸枣。
荀彧又提了一个建议:修缮黄河大堤。
黄河的下游河道经常泛滥,占据河北之地,肯定是要修缮河堤的,这是每年都必须去做的事情。
但荀彧提出修堤,是专门给袁绍看的,表达我军不想为敌的态度,安定联军的心态。
并且趁着修堤,构筑沿岸的烽火台,建立一套烽燧预警系统,再次加强黄河防线。
这等于跟别人明说了,老子不想南下打仗,但谁要是来打我,肯定得崩掉满嘴牙。
刘襄决定修,而且要大修。
四月春耕之后,便要征召大批民夫,加固北岸河堤,最好能在秋汛的时候,淹了河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