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大英又想搬石头了(第二更,求订阅)
离岸平衡,从来都是大英帝国最擅长的手段,多年来他们正是通过这一手段维持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也正因如此,他们对于地区强者的出现都是极其警惕的。
而在大明帝国出人意料的崛起之后,英国就一直试图通过离岸平衡等手段保持地区均势,维持他们在南美以及美洲的利益,可是大明却一次又次的打破了他们的这一想法。
甚至就是眼下,最后的希望——美国,似乎都要退出平衡圈了!
“不,首相阁下,我相信大明帝国与美国必定会走向在战争的!”
高尔直接了当的回答道。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明通过实施国家指导以及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迅速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力量——在去年,他们的工业产值甚至已经超过了大英帝国,并且将美国甩在身后,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的工业经济同样也在迅速发展,随着两国的工业发展,他们势必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市场,而且,对美国而言,他们需要南美的市场,可是在南美他们却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大明帝国的竞争,两国经济上的冲突,非但不会因为军事上的冲突暂时的缓和而缓和,甚至还会因为大明军事上的扩张,在南美其它国家进一步加剧,面对帝国的扩张,南美各国势必会向大明帝国选择妥协,以维持自身安全,这无疑是致命的,如果南美各国选择大明产品,而不是美国产品,在此消彼涨的情况下,中美两国间的未来其实已经决定了”
经济决定了未来!
经济上的冲突也决定了未来,在高尔这位大英帝国最出色外交官看来,大明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
“而且,相比于美国人,大明帝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也是众所周知的,在帝国高层的支持下,他们更愿意冒险尝试新技术,比如他们在冶金、造船、机械、化学等各个行业的多次创新,他们从欧美各国所引进的专利亦是新兴专利,许多技术甚至还在试验期间,就被大明帝国官方引进,而相比之下美国引进技术,往往是分散的,由各个公司、工厂凌乱的引进,不像大明帝国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性的引进,而且与美国人引进技术的缓慢不同,大明帝国甚至不惜花费高昂的代价,在进口设备的同时,果断引进专利,对其加以复制,同时大量引进欧美各国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在完成对欧洲技术吸收的同时,进行各个方面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在帝国财力的支持下进行的……”
尽管是外交大臣,但是和许多大英帝国的有识之士一样,高尔同样也认识到了大明帝国对新技术的渴望。
“相比于我们以及其它的欧洲国家,大明帝国愿意投入我们难以想象的巨额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究,甚至他们根本就不介意研究的失败,即便是研究失败了,但是得到却是失败的经验,而失败的经验同样磨练他们的科研人员。相比其它国家在采用新技术时的谨慎,大明帝国对新技术的采用,不但是“大胆”的,甚至达到了没有丝毫顾忌的地步,早在二十年前,在三胀式蒸汽机还停留在理论上的时候,他们就大胆的在船只上加以运用,在设计军舰时,他们毫无顾忌的采用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最先进的新技术,即便是其可能发生故障,亦在所不惜……”
不等外交大臣把话没说完,阿斯特利·库伯这位海军大臣便赞同道。
“这是因为,他们相信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可以保证其在短期内获得一定优势,而短期内的技术优势又可以弥补他们基础上的劣势,当其它国家采用这一技术之后,而他们可以因为首先掌握从而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学习,相对于整个国家从中获得的技术进步,为不成熟的技术使用而交出的学费却是可以接受的……”
话至此处,阿斯特利·库伯又不无感慨说道。
“可惜,这一模式是其它国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去学习的,相比于他们,我们却是保守的,不仅我们的企业主如此,就连同我们的海军也是如此,在我们的海军为是否采用三胀式蒸汽机时、在为水管锅炉和火管锅炉以及铁甲和钢甲争议不已,甚至双方在在报纸上大打舆论战的时候,帝国海军已经通过试验采用了那些新技术,并且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这也让他们对于新技术研究以及应用达到某种痴迷的地步。”
阿斯特利·库伯的感慨让格莱斯顿以及高尔,无不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些年来大明帝国在新技术上的使用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而对新技术采用的保守,使得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在新技术应用上落后于大明帝国。
“确实如此,说实话,如果我们回过头看去,可以看到大明帝国是何等的幸运,尽管他们在新技术的研究和使用非常激进,但是他们似乎没有走错一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格莱斯顿不无羡慕的话语,让众人无不是一阵感慨,人比人气死人,全世界各国在新技术使用的保守,与其说是保守不如说是试错,他们总是需要付出很多试错成本之后,才会试出某种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可是大明呢?
他们从来没有错过!
为什么没错,因为有朱大皇帝这个最大的BUG在啊!
“不过,先生们,现在我们并不是讨论我们和大明帝国方面有什么差距……”
格莱斯顿把话锋一转,看着他们说道。
“我们需要讨论的是美洲,以及眼下美洲局势的变化,大英帝国应该持以什么样的立场。”
面对首相的反问,高尔说道。
“阁下,我深信美国与大明之间的未来是不可调和的,我不禁觉得,大明帝国在秘鲁的扩张,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它甚至,能给我们在美洲提供一个更好的机遇。”
“更好的机遇?”
(本章完)
而在大明帝国出人意料的崛起之后,英国就一直试图通过离岸平衡等手段保持地区均势,维持他们在南美以及美洲的利益,可是大明却一次又次的打破了他们的这一想法。
甚至就是眼下,最后的希望——美国,似乎都要退出平衡圈了!
“不,首相阁下,我相信大明帝国与美国必定会走向在战争的!”
高尔直接了当的回答道。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明通过实施国家指导以及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迅速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力量——在去年,他们的工业产值甚至已经超过了大英帝国,并且将美国甩在身后,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的工业经济同样也在迅速发展,随着两国的工业发展,他们势必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市场,而且,对美国而言,他们需要南美的市场,可是在南美他们却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大明帝国的竞争,两国经济上的冲突,非但不会因为军事上的冲突暂时的缓和而缓和,甚至还会因为大明军事上的扩张,在南美其它国家进一步加剧,面对帝国的扩张,南美各国势必会向大明帝国选择妥协,以维持自身安全,这无疑是致命的,如果南美各国选择大明产品,而不是美国产品,在此消彼涨的情况下,中美两国间的未来其实已经决定了”
经济决定了未来!
经济上的冲突也决定了未来,在高尔这位大英帝国最出色外交官看来,大明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
“而且,相比于美国人,大明帝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也是众所周知的,在帝国高层的支持下,他们更愿意冒险尝试新技术,比如他们在冶金、造船、机械、化学等各个行业的多次创新,他们从欧美各国所引进的专利亦是新兴专利,许多技术甚至还在试验期间,就被大明帝国官方引进,而相比之下美国引进技术,往往是分散的,由各个公司、工厂凌乱的引进,不像大明帝国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性的引进,而且与美国人引进技术的缓慢不同,大明帝国甚至不惜花费高昂的代价,在进口设备的同时,果断引进专利,对其加以复制,同时大量引进欧美各国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在完成对欧洲技术吸收的同时,进行各个方面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在帝国财力的支持下进行的……”
尽管是外交大臣,但是和许多大英帝国的有识之士一样,高尔同样也认识到了大明帝国对新技术的渴望。
“相比于我们以及其它的欧洲国家,大明帝国愿意投入我们难以想象的巨额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究,甚至他们根本就不介意研究的失败,即便是研究失败了,但是得到却是失败的经验,而失败的经验同样磨练他们的科研人员。相比其它国家在采用新技术时的谨慎,大明帝国对新技术的采用,不但是“大胆”的,甚至达到了没有丝毫顾忌的地步,早在二十年前,在三胀式蒸汽机还停留在理论上的时候,他们就大胆的在船只上加以运用,在设计军舰时,他们毫无顾忌的采用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最先进的新技术,即便是其可能发生故障,亦在所不惜……”
不等外交大臣把话没说完,阿斯特利·库伯这位海军大臣便赞同道。
“这是因为,他们相信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可以保证其在短期内获得一定优势,而短期内的技术优势又可以弥补他们基础上的劣势,当其它国家采用这一技术之后,而他们可以因为首先掌握从而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学习,相对于整个国家从中获得的技术进步,为不成熟的技术使用而交出的学费却是可以接受的……”
话至此处,阿斯特利·库伯又不无感慨说道。
“可惜,这一模式是其它国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去学习的,相比于他们,我们却是保守的,不仅我们的企业主如此,就连同我们的海军也是如此,在我们的海军为是否采用三胀式蒸汽机时、在为水管锅炉和火管锅炉以及铁甲和钢甲争议不已,甚至双方在在报纸上大打舆论战的时候,帝国海军已经通过试验采用了那些新技术,并且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这也让他们对于新技术研究以及应用达到某种痴迷的地步。”
阿斯特利·库伯的感慨让格莱斯顿以及高尔,无不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些年来大明帝国在新技术上的使用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而对新技术采用的保守,使得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在新技术应用上落后于大明帝国。
“确实如此,说实话,如果我们回过头看去,可以看到大明帝国是何等的幸运,尽管他们在新技术的研究和使用非常激进,但是他们似乎没有走错一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格莱斯顿不无羡慕的话语,让众人无不是一阵感慨,人比人气死人,全世界各国在新技术使用的保守,与其说是保守不如说是试错,他们总是需要付出很多试错成本之后,才会试出某种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可是大明呢?
他们从来没有错过!
为什么没错,因为有朱大皇帝这个最大的BUG在啊!
“不过,先生们,现在我们并不是讨论我们和大明帝国方面有什么差距……”
格莱斯顿把话锋一转,看着他们说道。
“我们需要讨论的是美洲,以及眼下美洲局势的变化,大英帝国应该持以什么样的立场。”
面对首相的反问,高尔说道。
“阁下,我深信美国与大明之间的未来是不可调和的,我不禁觉得,大明帝国在秘鲁的扩张,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它甚至,能给我们在美洲提供一个更好的机遇。”
“更好的机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