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老太太死了
正说着话。
外这儿丫鬟通报,说李纨来了。
“我刚从那边儿回来,她这会儿又有什么事儿?”贾芸纳闷儿道。
薛宝钗抿嘴笑道:“先去看看吧!”
“要是没急事儿,应该也不会这么急着过来见你。”
两人从卧室出来,到了外间儿。
很快,李纨就来了。
“老太太这些天用参汤吊着命。”李纨道。
“家里原先有些存货,全用光了,剩下的年份又不到。”
“所以我只得来你这儿想办法了。”
贾芸听了后,让人把秦可卿唤来。
“取两根百年份的老参过来,让李纨带回去。”
李纨忙道:“两根不够,如果有多的,拿十根吧,我付你银子。”
“那你去跟可卿商量,我不管这些。”贾芸微笑道。
如果只是李纨用,他白送也就罢了。
但老太太用,该收的银子应该收。
别看贾府没了,现在只能说是贾政家。
但老太太压箱底的银子,依旧还有不少。
真要过普通人的日子,几代人都用不完。
李纨展颜一笑,道:“只要你允了,其他都好说。”
人参是能吊命的玩意儿,能够出让就算是关系到位了,收银子是正经。
贾芸点点头,又问:“家里还有别的困难没有?”
“暂时没有,有的话我会来向你求助的。”李纨摇头道。
说着,就欠身一礼,和秦可卿退下了。
等人走后,薛宝钗奇怪道:
“按说我姨妈出了事,我表姐应该会受到牵连的。”
“怎么这次她一点儿事也没有?”
贾芸沉吟道:“不知道内情,这事儿挺复杂的。”
“其实不光是你表姐,就连宁国府都不应该再留着的。”
“以我估计,是四王八公作了什么交换,保下了宁国府。”
“不过就算如此,贾珍也不得不把爵位让给蓉哥儿。”
薛宝钗点点头,说:“这事儿吧,处处透着邪乎劲儿。”
“对了,你先前说宝玉出了事儿,现在怎么样了?”
贾芸摇头道:“那家伙现在像失了魂一样,就想着要出家。”
“说起来也丢人,就因为戏班子有人被卖,他就成这样了。”
“他之前不是跟琪官好吗?怎么又跟戏班子扯一块儿了?”薛宝钗疑惑道。
贾芸回道:“不知道,鬼晓得他又跟戏班子哪个人好上了。”
……
等待的日子从是难熬。
越临近殿试的日子,会试中榜的学子们,就越是急切。
在这期间,贾芸也受邀参加了几次文会。
也没写什么好文章,大伙儿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认识。
今后这些人就是同年,在官场也能互相照应。
同年之谊、同门之谊,在这个时代非常有用。
很多时候,哪怕几十年不见面。
如果有事求助,只要不太离谱,都会互相帮忙。
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一帆风顺的?
所以同场科举的同年,也算是人脉拓展的一次爆发。
贾芸也不例外,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学子们。
这些人当中,贾芸的年纪最小,却又以他的官最大。
虽然现在暂时卸任了,可只待参加完殿试,就能够重新启用。
所以众人全都隐隐以他为首,居中联系着各方同门。
除了参加文会外,贾芸还被召进宫中一次。
主要是和皇帝讨论他今后的任职去向。
眼下贾芸获得进士功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所以也有资格打进皇帝麾下势力的核心圈子。
许多重要的事,就可以交给贾芸做了。
毕竟贾芸虽然年轻,但其政绩却不可小觑,值得重用。
而且眼下的贾府已经只剩下空壳。
对皇帝来说,给贾府留着香火情,重用贾芸。
也能让外人看看,他对老勋贵也不是毫无情谊。
“热吧?才三月份,就热的心焦。”
薛宝钗帮贾芸更衣,温柔说道。
贾芸点头道:“是有些热,倒还能忍受。”
迟疑一下,他又道:“殿试过后,为夫怕是要调到九边去戍边了。”
“咦?什么时候去?”薛宝钗动作一顿,连忙问道。
贾芸沉吟道:“不好说,还要先在京城训练十万新军。”
“新军什么时候成军,就什么时候开拔,前往辽东。”
薛宝钗皱眉道:“夫君一个文官,怎么又当武官了?”
“不是去当武官,依旧是文官,提督军队,保境安民。”贾芸说道。
“为夫去那边主要有两个任务。”
“一是防备北方鞑子扣边,二是安置各省流民。”
“至于官职,要等旨意下来后,才知道。”
薛宝钗沉吟道:“夫君的意思是,今后的流民,就全往辽东送?”
“嗯,是这个意思,所以至少要训练出十万精锐军队出来才稳妥。”贾芸道。
“至于现在九边的那些兵油子,还是别指望了,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别的事儿他不会跟薛宝钗说,但涉及到外放的事,必须交待清楚。
因为他一旦赴任,是不会带妻儿过去的,两人必须通好气。
这也是约定的一个俗成,朝廷要员,家卷一律留在京城。
当然了,侍妾丫鬟还是可以带的。
薛宝钗叹道:“还好,至少还能在京城呆不少时间。”
十万人的军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成军的。
快的话一年,慢的话要好几年。
所以薛宝钗虽然不舍,却也不太着急。
贾芸点头笑道:“这事儿我就跟你说,你别说出去了。”
“嗯,奴家肯定不会乱说的,连家里的姐妹们也不说。”薛宝钗点头道。
正说着话,袭人带着一群丫鬟慌里慌张来了。
“老爷,大事儿不好,老太太没了。”袭人快速说道。
贾芸怔了下,忙问道:“怎么回事儿?”
“刚才素云跑来送话,早上老太太醒了。”袭人道。
“就刚不久,听了贾府的遭遇后,吐血死了。”
薛宝钗闻言叹道:“死了也好,总比活着心酸要好过些。”
贾芸点头道:“她这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也算是值了。”
“夫君应该过去瞧瞧。”薛宝钗提醒道。
贾芸沉吟道:“先不急着过去,那边儿灵堂估计还没布置起来呢!”
外这儿丫鬟通报,说李纨来了。
“我刚从那边儿回来,她这会儿又有什么事儿?”贾芸纳闷儿道。
薛宝钗抿嘴笑道:“先去看看吧!”
“要是没急事儿,应该也不会这么急着过来见你。”
两人从卧室出来,到了外间儿。
很快,李纨就来了。
“老太太这些天用参汤吊着命。”李纨道。
“家里原先有些存货,全用光了,剩下的年份又不到。”
“所以我只得来你这儿想办法了。”
贾芸听了后,让人把秦可卿唤来。
“取两根百年份的老参过来,让李纨带回去。”
李纨忙道:“两根不够,如果有多的,拿十根吧,我付你银子。”
“那你去跟可卿商量,我不管这些。”贾芸微笑道。
如果只是李纨用,他白送也就罢了。
但老太太用,该收的银子应该收。
别看贾府没了,现在只能说是贾政家。
但老太太压箱底的银子,依旧还有不少。
真要过普通人的日子,几代人都用不完。
李纨展颜一笑,道:“只要你允了,其他都好说。”
人参是能吊命的玩意儿,能够出让就算是关系到位了,收银子是正经。
贾芸点点头,又问:“家里还有别的困难没有?”
“暂时没有,有的话我会来向你求助的。”李纨摇头道。
说着,就欠身一礼,和秦可卿退下了。
等人走后,薛宝钗奇怪道:
“按说我姨妈出了事,我表姐应该会受到牵连的。”
“怎么这次她一点儿事也没有?”
贾芸沉吟道:“不知道内情,这事儿挺复杂的。”
“其实不光是你表姐,就连宁国府都不应该再留着的。”
“以我估计,是四王八公作了什么交换,保下了宁国府。”
“不过就算如此,贾珍也不得不把爵位让给蓉哥儿。”
薛宝钗点点头,说:“这事儿吧,处处透着邪乎劲儿。”
“对了,你先前说宝玉出了事儿,现在怎么样了?”
贾芸摇头道:“那家伙现在像失了魂一样,就想着要出家。”
“说起来也丢人,就因为戏班子有人被卖,他就成这样了。”
“他之前不是跟琪官好吗?怎么又跟戏班子扯一块儿了?”薛宝钗疑惑道。
贾芸回道:“不知道,鬼晓得他又跟戏班子哪个人好上了。”
……
等待的日子从是难熬。
越临近殿试的日子,会试中榜的学子们,就越是急切。
在这期间,贾芸也受邀参加了几次文会。
也没写什么好文章,大伙儿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认识。
今后这些人就是同年,在官场也能互相照应。
同年之谊、同门之谊,在这个时代非常有用。
很多时候,哪怕几十年不见面。
如果有事求助,只要不太离谱,都会互相帮忙。
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一帆风顺的?
所以同场科举的同年,也算是人脉拓展的一次爆发。
贾芸也不例外,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学子们。
这些人当中,贾芸的年纪最小,却又以他的官最大。
虽然现在暂时卸任了,可只待参加完殿试,就能够重新启用。
所以众人全都隐隐以他为首,居中联系着各方同门。
除了参加文会外,贾芸还被召进宫中一次。
主要是和皇帝讨论他今后的任职去向。
眼下贾芸获得进士功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所以也有资格打进皇帝麾下势力的核心圈子。
许多重要的事,就可以交给贾芸做了。
毕竟贾芸虽然年轻,但其政绩却不可小觑,值得重用。
而且眼下的贾府已经只剩下空壳。
对皇帝来说,给贾府留着香火情,重用贾芸。
也能让外人看看,他对老勋贵也不是毫无情谊。
“热吧?才三月份,就热的心焦。”
薛宝钗帮贾芸更衣,温柔说道。
贾芸点头道:“是有些热,倒还能忍受。”
迟疑一下,他又道:“殿试过后,为夫怕是要调到九边去戍边了。”
“咦?什么时候去?”薛宝钗动作一顿,连忙问道。
贾芸沉吟道:“不好说,还要先在京城训练十万新军。”
“新军什么时候成军,就什么时候开拔,前往辽东。”
薛宝钗皱眉道:“夫君一个文官,怎么又当武官了?”
“不是去当武官,依旧是文官,提督军队,保境安民。”贾芸说道。
“为夫去那边主要有两个任务。”
“一是防备北方鞑子扣边,二是安置各省流民。”
“至于官职,要等旨意下来后,才知道。”
薛宝钗沉吟道:“夫君的意思是,今后的流民,就全往辽东送?”
“嗯,是这个意思,所以至少要训练出十万精锐军队出来才稳妥。”贾芸道。
“至于现在九边的那些兵油子,还是别指望了,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别的事儿他不会跟薛宝钗说,但涉及到外放的事,必须交待清楚。
因为他一旦赴任,是不会带妻儿过去的,两人必须通好气。
这也是约定的一个俗成,朝廷要员,家卷一律留在京城。
当然了,侍妾丫鬟还是可以带的。
薛宝钗叹道:“还好,至少还能在京城呆不少时间。”
十万人的军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成军的。
快的话一年,慢的话要好几年。
所以薛宝钗虽然不舍,却也不太着急。
贾芸点头笑道:“这事儿我就跟你说,你别说出去了。”
“嗯,奴家肯定不会乱说的,连家里的姐妹们也不说。”薛宝钗点头道。
正说着话,袭人带着一群丫鬟慌里慌张来了。
“老爷,大事儿不好,老太太没了。”袭人快速说道。
贾芸怔了下,忙问道:“怎么回事儿?”
“刚才素云跑来送话,早上老太太醒了。”袭人道。
“就刚不久,听了贾府的遭遇后,吐血死了。”
薛宝钗闻言叹道:“死了也好,总比活着心酸要好过些。”
贾芸点头道:“她这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也算是值了。”
“夫君应该过去瞧瞧。”薛宝钗提醒道。
贾芸沉吟道:“先不急着过去,那边儿灵堂估计还没布置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