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小说 > 瀚海唐儿归全文免费阅读

第412章 天王、天可汗与法王

目录
  张昭最近发现一个事情,那就是手下人走路都带风了,看起来喜气洋洋的。

  驻守鄯州的氾全也来报,青塘高原上的吐蕃人,常有以一个部落数百人的规模,开始下山投靠凉国。

  甚至湟水上游和西海边的吐蕃大家族论章波密家,都已经遣使到鄯州表示臣服,并且马上就会到凉州来。

  虽然以前也有吐蕃部落投靠,但那基本都是部族头人带着族人下山投靠寻求安置。

  但论章波密家族可不同,他们是带着地盘投靠的老牌吐蕃贵族。

  得到他们家族的投靠后,张昭不但得到了西海边大片土地,每年能得到大量牛羊贡品,当然也要赐下其他物品。

  还能通过论章波密家族,辐射整个青海东部和川北。

  历史上那个挟持唃厮啰的宗哥僧李立遵,就是得到了这个家族支持。

  他们和鄯州鄯东三部中的宗迷家与鄯西三部中的温逋家,就是沿着湟水这条富庶河谷的三大地头蛇。

  这中间的前两家,早就归顺张昭,现在论章波密家也归顺,张昭除了掌控住半个青海以外,还以通过他们把触角伸到川北的松州、维州,也就是后世的松潘、黄龙一带。

  究其原因,张昭还是想了很久,才想明白的。

  当年张义潮等第一代归义军归国时,距离河西陷落,已经快六十多年了。

  当时在河西,除了沙州少数几个地方的豪门以外,汉人中能说汉话,会说汉话的,已经不到一半,其余人,与各吐蕃奴部几乎没什么区别。

  但这些人,还是跟着张义潮起来反抗。

  实际上当年张义潮振臂一呼的时候,除了河西走廊的汉人以外,吐谷浑、党项、沙陀、诸羌,嗢末,甚至就是吐蕃人自己,也起来跟着张义潮举义。

  究其原因,身为唐人的荣耀,其实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或者说只存在于张义潮等享受过唐朝荣耀与风光的敦煌大族心中。

  大部分人起来反抗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吐蕃权贵对他们的压迫太深,深到宁愿战死,也要起来反抗。

  不得不说,吐蕃贵族的治理能力,实在太差了!

  张昭估计跟中原夏商两朝差不多,严酷的奴隶制,对自己都狠,更别说对外族,更阻断了丝绸之路,使所有人坐困愁城慢慢穷死。

  所以,河西各族跟张义潮一起起来反抗,就是不堪吐蕃贵族压迫,希望恢复丝绸之路,改变贫穷苦难的日子,不再子子孙孙当奴隶。

  那么要摆脱这样吐蕃这样强权的压迫(当时谁也没想到吐蕃就此一蹶不振),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大唐!

  大唐虽然当时也是矛盾重重,很快就要进入摆烂的阶段,但是相比起吐蕃的残酷压迫,唐廷还是显得宽仁和善,是以归国就成了归义军上下一致的心愿。

  而他们归唐后,除了来自朝廷争夺凉州的不和谐以外,确实也得到了好处。

  丝绸之路重新畅通,盘活了河西走廊的经济,河西的马,也能到中原卖个好价钱了。

  归义军各族哪怕就是做转手买卖,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也满足了他们内心身为唐儿的自豪。

  只看高昌与甘州两回鹘对中原政权的态度,就能知道中原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于河西的重要性。

  而轮到张昭倡导归国的时候,河西之地实际上也要沦为张义潮起兵之前的情况了。

  归义军阻挡高昌回鹘的商人,不让他们分享丝绸之路的利益。

  甘州回鹘则阻挡归义军。

  嗢末盘踞凉州,他不阻拦,而是直接进行打劫,谁去中原贸易,赚钱还是亏钱,全凭你的武力。

  过了凉州,兰州嗢末,河州诸羌等等都是一样的操作。

  这种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动辄互相截杀,商路几乎断绝的情况,使得很多人又开始向往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重塑丝绸之路。

  张昭正好于此时东归,天时地利人和,瞬间凑齐。

  可以说,张昭能在短时间一统河西,除了他开了眼界上的金手指和归义军本身善战以外,这种失志归一,打通河西的民间心愿,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没有这股汹涌的民情,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张昭出征的时候聚众反叛,不知道多少人降而复叛!

  张昭别说率军出征,就是搞定河西陇右,没有五年八年都不可能。

  但在河西陇右之民整体受益于张昭丝绸之路,以及他带来的祥和、安定的安抚下。

  得到了大量好处的各族人,很少发生各种叛乱,并开始真正追随他这个君主。

  就比如氾全镇守的鄯州,虽然这里属于丝绸之路的边角地带,但得益于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张昭修葺道路,开垦荒地,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使得整体的生活水平是有了极大提升的。

  这就是张昭仅仅在鄯州摆了一个营的兵力,鄯州以及湟水一带接近十万各部族,不但一直老老实实,还出动子弟为他张昭而战的最大原因。

  因为张昭一统河西陇右,除了少部分的贵族老爷以外,大部分人都是受益者。

  不过紧接着问题就来了,十八州归国后,大唐没有了,中原朝廷的天子,竟然变成了父事契丹的石敬瑭。

  这就像是什么呢?就像是你从小跟家里走散了,但你一直记得你爹很牛逼,又有钱又能打还有势力。

  于是抱着回到家后,就再也不会被欺负,有人罩,有牌面的想法,千辛万苦的找回家,结果回家一看。

  曹!

  (艹皿艹)

  你印象中那个牛皮上了天的爹,正跪在地上给一大金链子大手表,平头纹身大肚腩的混子磕头呢,边磕边还在叫对方爹。

  你历尽千辛挖苦,回到家了,还得给一大金链子叫爷爷。

  这就是河西、陇右绝大部分人归国后,最大的感受。

  张昭是提前知道事情结果,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心里准备,他并未觉得多么的屈辱。

  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丢人丢的,让他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唐人了。

  河西陇右,唐儿毕竟是少数,估计真正认为自己是唐儿的,也就是三四十万人。

  再加上汉化很深和被张昭强行剥离了嗢末身份的人,一共也就八十来万。

  其余二百多万,都是吐谷浑、党项、诸羌、回鹘、吐蕃、沙陀、达旦人。

  他们并不是真心要跟张昭归国,他们对华夏文化的感情,也还没有建立起来。

  而且归国之后,中原天子又是如此拉胯,如果不是有共同的利益在,恐怕这个刚纠合到一起的河西陇右政权就要散伙了。

  张昭也感觉到了这股暗流,但并未想的很清楚。

  但自从他冒险去浑河,通过各种操作和耶律德光约为兄弟之后,这些困扰,很快就消失了。

  人人都以张昭是耶律德光兄弟为荣,凝聚力大为增强后,张昭也才搞懂这其中的缘由。

  这就是张昭称天王不称国王的最大原因,以石敬瑭的德行有亏和不要脸,已经在实际上巨大损伤了中原天朝的牌面。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称帝,张昭很赞成苻坚的观点,昔年苻坚曾说,天下尚未一统,宜称天王不称帝。

  这位氐族老哥,是个狂热的华夏正统粉,觉得自己没有达到混一六合,以济苍生的标准。

  所以不称皇帝,把周天子用过的天王称号,从故纸堆中找了出来,显示高国王一等,但低皇帝一等。

  只不过这个称号彷佛有些不吉利,苻坚称天王后,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连国家都不能保住。

  最后被姚长抓住,逼问传国玉玺所在,苻坚坚称已经把玉玺送往东晋,不肯交给羌人姚长之手,随后被勒死在了兴平寺中。

  而到了张昭所在的这个时代,天王与语言环境已经有所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他能和几个词相通。

  fo

  在汉人中,可以是天王,在游牧民族中,可以被称为天可汗,高昌回鹘颉利.毗加就自称天王,也就是天可汗。

  在党项语中,他还可以被翻译成兀卒,诸羌吐蕃中,天王与张昭的法王称号是对等的。

  此时河西,诸族并立,胡汉杂居,胡人的人数还要多于汉人,要把他们拉进来,团结同化掉,就要一个他们能理解的称号。

  凉国王这个称号本来也是可以的,但很可惜,如今的中原天子是石敬瑭,所以天王就是最合适的。

  张昭准备过一段时间后,就开始伏低做小与中原联络,表示愿意再次接受石重贵的册封。

  这样就可以成功把石重贵的目光引向契丹。

  至于后晋的册封张昭不想接受,那就要先拖一拖,看看石重贵坚挺不坚挺。

  如果他等不到册封落实,他就被契丹给搞定了,那可怨不得我张天王。

  如果石重贵坚挺下来了,那张昭就接受后晋册封。

  在唐人中以凉王自称,在党项人中就称兀卒,在回鹘人和达旦人中就称天可汗,在吐蕃和诸羌、吐谷浑中称无上天大慈法王菩萨。

  等到入了中原,再用皇帝称呼,这样一下就把什么天可汗、兀卒、等同赞普的法王,全部给置于华夏皇帝之下了。

  美得很!

  而且这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击破高昌回鹘之后,菊儿汗这个称呼,就可以被取消了。

  因为当初碎叶诸部尊张昭为菊儿汗的时候,可是跟李圣天定下了天子在上,汗在下规矩的。

  也就是说,在如今于阗大金国的于阗、碎叶、疏勒、宁远四地,菊儿汗的位置是在于阗大金国天子之下的。

  对于给了他极大帮助的李圣天,张昭是非常尊重的,可以说没有李圣天就不会有如今的张昭,张昭也无意改变于阗的现状。

  因为于阗距离敦煌就有三千多里,还隔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你收回来干什么?

  派官吏过去管理?

  那完全没用,派去的官吏要么干不下去,要么很快也会自立为王,究其原因就是太远了。

  现在于阗李氏和张昭纠缠如此之深,两人是舅甥,第二代是亲家,第三代最少要结亲好几对。

  凉国的奉天王太后是于阗的奉天长公主,这么铁的关系,哪有比尉迟李家继续统治于阗更好的?

  只不过,目前遗留的问题是李圣天在安西、河西地位比张昭高。

  所以借着击破高昌回鹘这一仗,张昭就可以把菊儿汗的尊号变成天可汗,再给李圣天上个舅父天可汗或者舅父法王的称号。

  等到李圣天去世后,于阗王一系的地位,就自然在张昭之下了。
目录
热门小说推荐:大医凌然 无限列车 我从凡间来 仙界第一卧底 第一氏族 嫡女贵嫁 一拳歼星 传奇再现 通天之路 无敌师叔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