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万国来朝
“却在战场之上,打的后金抬不起头..更后来,大明天虎军更是长驱直入,逼迫后金贼首皇太极签署停战协定!”
...
听到这里,朱由检起身离去,王承恩在桌上照例放下两块龙元结账。
半年后。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
看着来自全世界所有算得到名字的国家君主一个一个的站在台下。
脑海中,系统的机械声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温柔且好听的女声..
“恭喜宿主,完成最后一个成就任务..万国来朝!”
万国来朝不是说说而已,所有来到这里的国家君主都必须重新接受大明皇帝,也就是朱由检的册封和承认才能够回去..继续当他们的国王。
至于为什么只能够是国王。
因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皇帝,也只能够有一个皇帝。
那就是大明皇帝。
朱由检...
“海内诸国,皆为臣属,有明一朝,日月不落..”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色各异的声音一同响起,能够听得出来其中夹杂的很多声音中多少带着几分生硬,很明显有些对于这句话练习了很久,有些估计是来到大明之后才临时抱佛脚开始学习的。
但朱由检并没有在意,反而是挥了挥衣袖。
“众..爱卿,平身!!”
....
大明崇祯历二十年。
朝堂上不少老面孔已经逐步消失,换上了新人..不少随着朱由检一路走来的大臣几乎都获得了善终。
东暖阁,议事厅。
毕自肃正襟危坐,冲着朱由检缓缓说道:“陛下!计划如今实行进展顺利,整个欧洲除了所属大明的国家受到波及比较小,其他国家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波兰兵团四处攻略,已经挑起战火..”
朱由检缓缓的坐在上位,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毕爱卿,其实当年对于朕的这项计划,你是有不少话想要说的吧..”
毕自肃一愣,连忙开口解释说道:“臣并无意见啊!”
“说说吧..朕不怪罪你,这项计划之中离不开你,朕如今也离不开你,自从你官至大明天虎军总参谋之后,朕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和你好好说说话了..”
听到朱由检的语气温和,毕自肃也忍不住眼眶一红。
开口说道:“陛下..的确,自从臣当了这个所谓的总参谋,和陛下能够一起坐下来聊天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蒙脱也经常写信问臣...”
“哦?蒙脱都打问些什么?”
“陛下,蒙脱说他想回来了..北美如今局势稳定,已经用不到他了。”
“怎么?天豹军的总参谋他蒙脱还不愿意当?”
“陛下..并不是,而是在外久了,多多少少都有些思念大明。”
毕自肃说完之后,神色有些黯然的低下了头。
随后又说道:“其实陛下当初提出的清除计划,臣心中的的确确是有不少的想法的,但是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做出的每一项决定,后来都会证明是正确的...”
“所以你就没敢说?”
朱由检看向了毕自肃,随后淡然的说道:“朕终究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做错事情的那一天,这项计划最终目的是为大明的百姓谋求一个更好,更平和的世界,谋求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华夏民族就应该过好日子,而不是受到威胁,被人欺压...”
“朕现在做的这件事,就是让大明能够更好的傲立于世界。”
“至于会不会褒贬不一..”
“留给后人去评议吧..爱卿,招呼蒙脱回来吧..离开大明这么长时间了,别说是他了,就连朕都想他了..”
“臣..遵旨!”
.....
王毅思和往常一样,迈步走入宫内。
官至工业部尚书,但他却并没有觉得肩头的担子因为官位更高而减轻,反而因为责任更大而变得更加沉重起来。
见到朱由检的第一句话还没说出口。
王毅思就听见朱由检眉眼带着几分笑意说道:“朕听说你最近去皇家科学院进修了工学博士学位?怎么都是尚书了还这么刻苦啊..”
“回陛下..学无止境嘛!”
“时间过得太快了..就连你这个当初的年轻人,现在也成了大明的工业部尚书了,主管大明工业发展挺累吧...”
“陛下,臣不累..”
“那朕就要给你加点工作了,明日去内阁领个旨意,加封太子太师,最近太子在皇家科学院大学里修习的成绩越来越差了..”
眼眶通红的王毅思突然站了起来。
跪在地上大声说道:“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用心教学于太子!”
“哈哈哈!快平身,快平身..”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朱由检接连见了如今大明可谓国之柱石的大小官员,其中还包括了大明医学院、农学院、科学院、工学院等教育界人士。
宫城的城墙上。
看着远处夕阳缓缓落下,朱由检看向了一旁的王承恩开口说道:“王伴伴..随朕走了这么多年,也是累坏你了..”
王承恩连忙摇头,说道:“当初魏公公走的时候,陛下能够亲自去祭奠,老奴觉得老奴以后也会有这一天,所以老奴觉得能随着皇爷看到大明强盛,一切也都值得了..”
“说不上累..说不上..”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人终有死的一天,朕虽然正值壮年..可未来终究是后人的,而不是朕的..大明却要屹立不倒数百年,华夏更是要源远流长...一直一直..走下去啊!”
说完后,朱由检眼中带着十分浓重的深意看向了远方。
而在后宫之中,朱慈烺手中捧着刚刚从朱由检的书房中拿出来的书籍翻看起来,眼中满是认真。
就连朱由检推开门进来都没有发现。
看着自己立下的这位太子,朱由检满是骄傲之色。
不忍打断,朱由检缓缓的从太子的书房里退了出去。
...
时光飞逝,大明崇祯五十年..
...
听到这里,朱由检起身离去,王承恩在桌上照例放下两块龙元结账。
半年后。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
看着来自全世界所有算得到名字的国家君主一个一个的站在台下。
脑海中,系统的机械声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温柔且好听的女声..
“恭喜宿主,完成最后一个成就任务..万国来朝!”
万国来朝不是说说而已,所有来到这里的国家君主都必须重新接受大明皇帝,也就是朱由检的册封和承认才能够回去..继续当他们的国王。
至于为什么只能够是国王。
因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皇帝,也只能够有一个皇帝。
那就是大明皇帝。
朱由检...
“海内诸国,皆为臣属,有明一朝,日月不落..”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色各异的声音一同响起,能够听得出来其中夹杂的很多声音中多少带着几分生硬,很明显有些对于这句话练习了很久,有些估计是来到大明之后才临时抱佛脚开始学习的。
但朱由检并没有在意,反而是挥了挥衣袖。
“众..爱卿,平身!!”
....
大明崇祯历二十年。
朝堂上不少老面孔已经逐步消失,换上了新人..不少随着朱由检一路走来的大臣几乎都获得了善终。
东暖阁,议事厅。
毕自肃正襟危坐,冲着朱由检缓缓说道:“陛下!计划如今实行进展顺利,整个欧洲除了所属大明的国家受到波及比较小,其他国家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波兰兵团四处攻略,已经挑起战火..”
朱由检缓缓的坐在上位,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毕爱卿,其实当年对于朕的这项计划,你是有不少话想要说的吧..”
毕自肃一愣,连忙开口解释说道:“臣并无意见啊!”
“说说吧..朕不怪罪你,这项计划之中离不开你,朕如今也离不开你,自从你官至大明天虎军总参谋之后,朕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和你好好说说话了..”
听到朱由检的语气温和,毕自肃也忍不住眼眶一红。
开口说道:“陛下..的确,自从臣当了这个所谓的总参谋,和陛下能够一起坐下来聊天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蒙脱也经常写信问臣...”
“哦?蒙脱都打问些什么?”
“陛下,蒙脱说他想回来了..北美如今局势稳定,已经用不到他了。”
“怎么?天豹军的总参谋他蒙脱还不愿意当?”
“陛下..并不是,而是在外久了,多多少少都有些思念大明。”
毕自肃说完之后,神色有些黯然的低下了头。
随后又说道:“其实陛下当初提出的清除计划,臣心中的的确确是有不少的想法的,但是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做出的每一项决定,后来都会证明是正确的...”
“所以你就没敢说?”
朱由检看向了毕自肃,随后淡然的说道:“朕终究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做错事情的那一天,这项计划最终目的是为大明的百姓谋求一个更好,更平和的世界,谋求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华夏民族就应该过好日子,而不是受到威胁,被人欺压...”
“朕现在做的这件事,就是让大明能够更好的傲立于世界。”
“至于会不会褒贬不一..”
“留给后人去评议吧..爱卿,招呼蒙脱回来吧..离开大明这么长时间了,别说是他了,就连朕都想他了..”
“臣..遵旨!”
.....
王毅思和往常一样,迈步走入宫内。
官至工业部尚书,但他却并没有觉得肩头的担子因为官位更高而减轻,反而因为责任更大而变得更加沉重起来。
见到朱由检的第一句话还没说出口。
王毅思就听见朱由检眉眼带着几分笑意说道:“朕听说你最近去皇家科学院进修了工学博士学位?怎么都是尚书了还这么刻苦啊..”
“回陛下..学无止境嘛!”
“时间过得太快了..就连你这个当初的年轻人,现在也成了大明的工业部尚书了,主管大明工业发展挺累吧...”
“陛下,臣不累..”
“那朕就要给你加点工作了,明日去内阁领个旨意,加封太子太师,最近太子在皇家科学院大学里修习的成绩越来越差了..”
眼眶通红的王毅思突然站了起来。
跪在地上大声说道:“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用心教学于太子!”
“哈哈哈!快平身,快平身..”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朱由检接连见了如今大明可谓国之柱石的大小官员,其中还包括了大明医学院、农学院、科学院、工学院等教育界人士。
宫城的城墙上。
看着远处夕阳缓缓落下,朱由检看向了一旁的王承恩开口说道:“王伴伴..随朕走了这么多年,也是累坏你了..”
王承恩连忙摇头,说道:“当初魏公公走的时候,陛下能够亲自去祭奠,老奴觉得老奴以后也会有这一天,所以老奴觉得能随着皇爷看到大明强盛,一切也都值得了..”
“说不上累..说不上..”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人终有死的一天,朕虽然正值壮年..可未来终究是后人的,而不是朕的..大明却要屹立不倒数百年,华夏更是要源远流长...一直一直..走下去啊!”
说完后,朱由检眼中带着十分浓重的深意看向了远方。
而在后宫之中,朱慈烺手中捧着刚刚从朱由检的书房中拿出来的书籍翻看起来,眼中满是认真。
就连朱由检推开门进来都没有发现。
看着自己立下的这位太子,朱由检满是骄傲之色。
不忍打断,朱由检缓缓的从太子的书房里退了出去。
...
时光飞逝,大明崇祯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