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人生际遇不相同
说话间,众人走到大庆门。
甲胃着身的赵匡胤率领一队内宫禁卫站在道旁施礼。
李重进停下脚步,负手走上前,干咳一声道:“赵虞候今日值守,可有异样情况发现?”
赵匡胤看他一眼,又低下头沉声道:“回禀都点检,今日大庆门内外一切安好。”
“唔~”李重进点点头,话锋一转:“大庆门乃前朝正门,每日朝会查验百官,事务繁杂辛苦。这样吧,往后赵虞候调到左银台门守卫,大庆门这里就安排其他人。”
赵匡胤微皱眉头,站直腰杆:“敢问都点检,卑职犯了何错?”
李重进故作诧异道:“赵虞候何出此言?赵虞候尽职尽责,在殿前禁军有口皆碑,何来犯错一说?”
赵匡胤道:“既然无错,都点检为何将卑职贬到左银台门?”
李重进正色道:“还不是因为大庆门守备任务繁重,担心赵虞候身子吃不消。且听闻近来赵虞候家中有丧....”
“卑职家中事务不劳都点检操心!”赵匡胤不客气地打断,语气稍冷,“卑职值守大庆门,若有半点差池,请都点检依照军规处置!”
李重进斜瞅他,似笑非笑道:“这么说,赵虞候是不领情喽?”
眼看二人说话间火气渐生,朱秀和柴荣赶紧上前劝阻。
柴荣拉了李重进一下,打圆场道:“你刚刚上任,对殿前诸班禁军的安排不甚熟悉,还是等过一段时间再做调整。”
朱秀也笑道:“咱们李都点检新官上任便着急为官家分忧,还真是我朝模范。只是宫门守将调动绝非小事,还是等过段时间熟悉情况再说。”
李重进这厮明摆着找赵匡胤麻烦,左银台门乃是宫城里前朝后朝的分界线,位于东华门内,靠近庆宁宫。
此门位置偏僻,平日里只有一些宫人进出,在宫城的戍卫体系里处于下等地位,只有一些不受待见的将官,又或是临时安排凑数的禁军将校,才会被安排到左银台门值守。
赵匡胤如果从前朝正门大庆门调到左银台门,无异于遭到贬黜,也难怪他会不顾李重进新任大内都点检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当面回怼。
换做是谁,恐怕也受不了这种当面挑衅。
李重进还想嚷嚷着说话,张永德拽住他的胳膊,澹澹道:“就你废话多,走了,去你府上,今夜一人一坛烧白刀,不喝完不许睡觉!”
李重进哈哈大笑:“难得你张抱一痛快一回!好!老子今晚陪弟兄们痛饮!”
从赵匡胤身前走过时,张永德还不忘朝他投去一个歉然眼神。
张永德对赵匡胤倒是没什么成见,相反还很欣赏他。
当年在天雄军,二人共同在柴荣麾下效力,早已结下友谊。
“元朗,重进是个浑人性子,你莫要跟他一般见识。”柴荣无奈道。
赵匡胤勉强笑了笑,抱拳道:“君侯言重了,都点检是性情中人,向来心直口快,卑职不会放在心上。只是卑职过往和都点检有些许不快,还请君侯帮卑职说说情,请都点检莫要再寻我麻烦。”
柴荣忙道:“这你放心,重进虽是浑人,却也知道轻重,绝不会挟私报复,拿禁军和宫城安危开玩笑。若是他再无故惹事,你尽管报与我知晓。”
“多谢君侯!”赵匡胤感激地抱拳。
朱秀揖礼道:“赵大哥家中事务,我们已经知晓了,还请节哀。”
赵匡胤脸色晦暗,叹口气道:“或许是我儿福薄,未能久留人世。”
朱秀安慰道:“赵大哥是有福之人,将来一定能子孙绵延,无需急于一时。”
赵匡胤轻声道:“多谢贤弟。”
正说着,宫城甬道跑来一个红衣宦官,边跑边招手呼喊:“朱侯爷留步!”
朱秀回头一看,觉得此人有些面熟,想了想才记起,这不正是李太后身边的亲信宦官张规吗?
“原来是张寺人,一向不见,可还安好?”朱秀忙迎上前。
张规气喘吁吁,抚了抚胸口,朝柴荣等人揖礼,才拉着朱秀道:“老奴好着呢!太后召见,朱侯爷还是快快跟我入宫吧!”
朱秀奇怪道:“太后怎会突然想见我?”
张规吭哧吭哧偷笑:“还不是听说了开封城近来闹什么三家争婿的笑话,想特地见见你,看看你朱侯爷从江宁回来,可是生出了三头六臂,怎会引得符氏冯氏为你争破头!”
“呃~”朱秀甚为无语,滴咕道:“太后也喜欢嚼舌头啊~”
张规不轻不重打了他一下,笑眯眯道:“可不敢非议太后!”
柴荣笑道:“既是太后召见,朱秀还是赶快跟张寺人去吧,莫要让太后久等。”
莫得法,朱秀只能朝众人告罪一声,跟随张规往后宫赶去。
柴荣又对赵匡胤道:“过两日我组织众弟兄到陈桥驿附近的黄河渡口秋猎,到时候你也来。”
赵匡胤迟疑了下:“都点检也去的话,卑职还是....”
柴荣摆摆手:“无妨,都是我大周的将军,怎能为些许旧怨耿耿于怀?何况你和重进本就没什么放不下的仇怨,到时候有我和朱秀撮合,你们好好喝两杯,过往之事往后谁也不许再提。”
赵匡胤苦笑道:“一切听从君侯安排。”
柴荣又勉励几句,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走出大庆门而去。
赵匡胤身后,一个双目炯炯的青年小校走上前,愤愤道:“方才那李重进真是可恶,话里话外戏弄兄长!”
赵匡胤目送柴荣一行远去,低喝道:“不许胡说!都点检性情向来如此,无需放在心上。”
青年小校都囔道:“都说李重进武艺过人,俺石守信偏偏不服,若有机会,当好好教训那厮!”
赵匡胤微眯眼,低声道:“往后这种话切忌不可再说!李重进如今是大内都点检,统管殿前禁军,又是官家外甥,战功赫赫,坊间甚至有传闻,官家有可能立他为嗣君....”
石守信吓一跳:“当真?这么说,那黑厮有可能成为我大周后继之君?”
赵匡胤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将来之事,谁能料定啊~”
石守信睁大眼,深深吸口气:“大周皇位若是传到这样一位粗鄙之人手里,不知道这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
赵匡胤转头朝宫城甬道方向望去,微眯眼不说话。
石守信又羡慕地道:“那朱侯爷还真是了不得,年纪比俺还小,却身穿朱袍步入高阶官员行列,和太原郡公、李都点检、张驸马这些显赫人物称兄道弟,就连当朝宰相也对他客气三分。”
赵匡胤轻笑道:“朱秀非常人可比,他的经历、能力堪称传奇,若是和他比,天下皆庸人尔!”
石守信满眼憧憬道:“俺什么时候才能这般风光啊....”
赵匡胤眼神笃定,低低道:“终有一日,我们兄弟也能大放光彩!”
石守信用力点头,赵大哥说的话,他无条件相信!
赵匡胤远眺着朱秀和张规身影消失的宫门深处,用力攥紧腰间刀柄。
想他赵元朗,将门世家,世代官宦,自小衣食无忧,生活优握。
他自认从小习武,研读经义,虽是衙内出身,却不曾沾染官宦子弟的恶习。
自从下定决心投身行伍,在这乱世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后,赵匡胤自问从不敢懈怠分毫。
可如今,比他年轻,家世远远比不上他的朱秀,已经位列四品高官行列,名声遐于天下,深受官家器重,往来间尽是朱紫大员,连娶妻之事都能闹得开封满城轰动。
曾经赵匡胤认为自己是年轻一辈里的佼佼者,无论文武都是最拔尖的一小撮。
可自从结识朱秀,进到天雄军中,赵匡胤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浅薄。
论智谋才略,他及不上朱秀、柴荣。
论武艺,他堪堪能和张永德、李重进相比,和史彦超、史向文这种当世最顶尖的武者比起来远远不够看。
眼看朱秀平步青云,赵匡胤心中有深深的挫败感。
当年朱秀引荐他投奔柴荣,赵匡胤一直在心里深深感激,也知道朱秀这种奇人不能与之相比。
但看到曾经称兄道弟的小兄弟,已经在大周朝堂显露头角,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不甘心。
今日大朝会,朱秀和一众勋贵重臣谈笑风生,大庆殿内受到官家金口嘉奖,升官重用。
而他,却还只能站在大庆门值守宫门,连上殿的资格都没有。
一想到此,赵匡胤就感觉到沉重的压力和浓浓的紧迫感。
赵匡胤深邃的眼眸里闪过几分焦躁,但又很快被一片坚定所取代。
他在心里默默鼓励自己,终有一日,属于他赵匡胤的时机终会到来,到那时,他将大放异彩,光耀九州!
~~~
宫城东北角一座僻静冷清的宫殿,正是昭圣太后李三娘居住的太平宫。
以前是一座道观兼寺庙,郭威代汉建周,李太后自愿迁居于此,终日与青灯黄卷为伴。
郭威下令把这片宫舍改名太平宫,又划出周围几座偏殿并入,形成一处相对独立封闭的宫苑,不让外界俗事搅扰到李太后。
两年来,李太后不曾迈出过宫门一步,朱秀上一次见她,还是在两年多前,郭威刚刚入主宫城那会。
宫门侧,一名十四五岁,相貌清秀的小太监早已等候多时,看见朱秀和张规远远走来,赶紧小跑迎上前。
“孩儿拜见义父,拜见朱侯爷!”小太监机灵地跪地行礼。
张规示意他起身,笑道:“这是杂家新收的义子,本姓王,如今随了杂家姓张,取名德均。”
小太监张德均乖巧地侍立在张规身边,偷偷打量朱秀。
宫里太监收义子再正常不过,朱秀并未多想,随手从荷包里取出两颗银豆子,塞到张德均手里。
张德均大喜过望,捧着银豆子跪下磕头:“奴婢谢朱侯爷赏!”
张规笑眯眯道:“朱侯爷真是讲究人,这银豆在开封可不多见。”
朱秀笑道:“张寺人的义子,下官当然要格外照顾些。”
“哈哈~”张规指了指他,公鸭嗓笑得很开心。
朱秀觉得张德均这个名字听着耳熟,打量他道:“听口音,你是关中人?”
张德均忙作揖道:“回朱侯爷话,小人老家陕州,七岁那年流落开封,辗转净身入宫。”
张规轻叹道:“这小子也是个可怜人,进了宫发配到宫闱局打杂,年纪小,无依无靠,没少受欺负。
你看他长得白白净净,掖廷里一帮腌臜的畜生便想方设法折磨他。
杂家去年偶然到掖廷去,实在看不过眼,这才托人把他要到太平宫里来。”
张德均低着头,白皙脸蛋流露几分女子般的娇柔气,朱秀却从他一闪而过的目光里,看见深深的仇恨。
恍忽间,朱秀想起些什么。
历史上,后周时期,宫廷里的确有个叫张德均的太监。
到了赵宋建国,此人还有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王继恩。
难道那位北宋建国初期的大太监,就是眼前这个如女子般娇弱的清秀小太监?
朱秀哑然失笑,这也太巧合了吧!
若果真如此,那事情可就有趣了。
历史上的王继恩,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霎时间,朱秀对眼前的清秀小太监产生浓浓兴趣,直勾勾地盯着他。
张德均被看得面红耳赤,这种目光,他只在掖廷里那群老腌臜身上看见过。
难不成这朱侯爷也....
张规也吓一跳,警惕地把张德均拉到身后。
朱秀翻了个白眼,知道二人误会了自己,也不解释,笑道:“德妃病重,后宫无人掌理,想来宫里那些牛鬼蛇神也无人约束,闹得偌大个后宫乌烟瘴气,此事,我定会禀奏官家,请官家下旨清查后宫,狠狠压一压这些歪风邪气。”
张规有些狐疑:“朱侯爷的意思是?”
朱秀一指张德均:“你在宫闱局生活多年,对那里的情况最熟悉,到时候还要劳烦你指明情况,协助寿安公主整顿后宫。”
“寿安公主?”张规父子相视一眼。
“寿安公主眼下在后宫照顾德妃娘娘,让她出面料理此事,最合适不过。”朱秀笑道。
张德均顿时明白了,朱秀这是给他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让他协助寿安公主整顿后宫,那帮宫闱局欺负过他的老腌臜们,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张德均激动的两眼通红,眼泪水止不住流,重重跪倒在地,哽咽道:“朱侯爷大恩,奴婢万死无以为报!”
张规也叹口气道:“本不想劳烦朱侯爷,只是后宫里有些畜生实在太可恶,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老奴人微言轻,出了这太平宫,谁也不会高看一眼,只能请朱侯爷出马了。”
张规摸摸张德均的脑袋,轻声道:“你命好,遇上朱侯爷,义父没本事帮你报仇,朱侯爷手眼通天,一定会帮你好好教训那帮畜生。”
张德均用力点头,抹着眼泪,嘶哑嗓音道:“奴婢将来一定用命报答朱侯爷!”
朱秀拍拍他的肩,笑呵呵道:“命只有一条,好好留着,日后有机会,不妨多来我侯府走动走动。”
甲胃着身的赵匡胤率领一队内宫禁卫站在道旁施礼。
李重进停下脚步,负手走上前,干咳一声道:“赵虞候今日值守,可有异样情况发现?”
赵匡胤看他一眼,又低下头沉声道:“回禀都点检,今日大庆门内外一切安好。”
“唔~”李重进点点头,话锋一转:“大庆门乃前朝正门,每日朝会查验百官,事务繁杂辛苦。这样吧,往后赵虞候调到左银台门守卫,大庆门这里就安排其他人。”
赵匡胤微皱眉头,站直腰杆:“敢问都点检,卑职犯了何错?”
李重进故作诧异道:“赵虞候何出此言?赵虞候尽职尽责,在殿前禁军有口皆碑,何来犯错一说?”
赵匡胤道:“既然无错,都点检为何将卑职贬到左银台门?”
李重进正色道:“还不是因为大庆门守备任务繁重,担心赵虞候身子吃不消。且听闻近来赵虞候家中有丧....”
“卑职家中事务不劳都点检操心!”赵匡胤不客气地打断,语气稍冷,“卑职值守大庆门,若有半点差池,请都点检依照军规处置!”
李重进斜瞅他,似笑非笑道:“这么说,赵虞候是不领情喽?”
眼看二人说话间火气渐生,朱秀和柴荣赶紧上前劝阻。
柴荣拉了李重进一下,打圆场道:“你刚刚上任,对殿前诸班禁军的安排不甚熟悉,还是等过一段时间再做调整。”
朱秀也笑道:“咱们李都点检新官上任便着急为官家分忧,还真是我朝模范。只是宫门守将调动绝非小事,还是等过段时间熟悉情况再说。”
李重进这厮明摆着找赵匡胤麻烦,左银台门乃是宫城里前朝后朝的分界线,位于东华门内,靠近庆宁宫。
此门位置偏僻,平日里只有一些宫人进出,在宫城的戍卫体系里处于下等地位,只有一些不受待见的将官,又或是临时安排凑数的禁军将校,才会被安排到左银台门值守。
赵匡胤如果从前朝正门大庆门调到左银台门,无异于遭到贬黜,也难怪他会不顾李重进新任大内都点检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当面回怼。
换做是谁,恐怕也受不了这种当面挑衅。
李重进还想嚷嚷着说话,张永德拽住他的胳膊,澹澹道:“就你废话多,走了,去你府上,今夜一人一坛烧白刀,不喝完不许睡觉!”
李重进哈哈大笑:“难得你张抱一痛快一回!好!老子今晚陪弟兄们痛饮!”
从赵匡胤身前走过时,张永德还不忘朝他投去一个歉然眼神。
张永德对赵匡胤倒是没什么成见,相反还很欣赏他。
当年在天雄军,二人共同在柴荣麾下效力,早已结下友谊。
“元朗,重进是个浑人性子,你莫要跟他一般见识。”柴荣无奈道。
赵匡胤勉强笑了笑,抱拳道:“君侯言重了,都点检是性情中人,向来心直口快,卑职不会放在心上。只是卑职过往和都点检有些许不快,还请君侯帮卑职说说情,请都点检莫要再寻我麻烦。”
柴荣忙道:“这你放心,重进虽是浑人,却也知道轻重,绝不会挟私报复,拿禁军和宫城安危开玩笑。若是他再无故惹事,你尽管报与我知晓。”
“多谢君侯!”赵匡胤感激地抱拳。
朱秀揖礼道:“赵大哥家中事务,我们已经知晓了,还请节哀。”
赵匡胤脸色晦暗,叹口气道:“或许是我儿福薄,未能久留人世。”
朱秀安慰道:“赵大哥是有福之人,将来一定能子孙绵延,无需急于一时。”
赵匡胤轻声道:“多谢贤弟。”
正说着,宫城甬道跑来一个红衣宦官,边跑边招手呼喊:“朱侯爷留步!”
朱秀回头一看,觉得此人有些面熟,想了想才记起,这不正是李太后身边的亲信宦官张规吗?
“原来是张寺人,一向不见,可还安好?”朱秀忙迎上前。
张规气喘吁吁,抚了抚胸口,朝柴荣等人揖礼,才拉着朱秀道:“老奴好着呢!太后召见,朱侯爷还是快快跟我入宫吧!”
朱秀奇怪道:“太后怎会突然想见我?”
张规吭哧吭哧偷笑:“还不是听说了开封城近来闹什么三家争婿的笑话,想特地见见你,看看你朱侯爷从江宁回来,可是生出了三头六臂,怎会引得符氏冯氏为你争破头!”
“呃~”朱秀甚为无语,滴咕道:“太后也喜欢嚼舌头啊~”
张规不轻不重打了他一下,笑眯眯道:“可不敢非议太后!”
柴荣笑道:“既是太后召见,朱秀还是赶快跟张寺人去吧,莫要让太后久等。”
莫得法,朱秀只能朝众人告罪一声,跟随张规往后宫赶去。
柴荣又对赵匡胤道:“过两日我组织众弟兄到陈桥驿附近的黄河渡口秋猎,到时候你也来。”
赵匡胤迟疑了下:“都点检也去的话,卑职还是....”
柴荣摆摆手:“无妨,都是我大周的将军,怎能为些许旧怨耿耿于怀?何况你和重进本就没什么放不下的仇怨,到时候有我和朱秀撮合,你们好好喝两杯,过往之事往后谁也不许再提。”
赵匡胤苦笑道:“一切听从君侯安排。”
柴荣又勉励几句,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走出大庆门而去。
赵匡胤身后,一个双目炯炯的青年小校走上前,愤愤道:“方才那李重进真是可恶,话里话外戏弄兄长!”
赵匡胤目送柴荣一行远去,低喝道:“不许胡说!都点检性情向来如此,无需放在心上。”
青年小校都囔道:“都说李重进武艺过人,俺石守信偏偏不服,若有机会,当好好教训那厮!”
赵匡胤微眯眼,低声道:“往后这种话切忌不可再说!李重进如今是大内都点检,统管殿前禁军,又是官家外甥,战功赫赫,坊间甚至有传闻,官家有可能立他为嗣君....”
石守信吓一跳:“当真?这么说,那黑厮有可能成为我大周后继之君?”
赵匡胤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将来之事,谁能料定啊~”
石守信睁大眼,深深吸口气:“大周皇位若是传到这样一位粗鄙之人手里,不知道这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
赵匡胤转头朝宫城甬道方向望去,微眯眼不说话。
石守信又羡慕地道:“那朱侯爷还真是了不得,年纪比俺还小,却身穿朱袍步入高阶官员行列,和太原郡公、李都点检、张驸马这些显赫人物称兄道弟,就连当朝宰相也对他客气三分。”
赵匡胤轻笑道:“朱秀非常人可比,他的经历、能力堪称传奇,若是和他比,天下皆庸人尔!”
石守信满眼憧憬道:“俺什么时候才能这般风光啊....”
赵匡胤眼神笃定,低低道:“终有一日,我们兄弟也能大放光彩!”
石守信用力点头,赵大哥说的话,他无条件相信!
赵匡胤远眺着朱秀和张规身影消失的宫门深处,用力攥紧腰间刀柄。
想他赵元朗,将门世家,世代官宦,自小衣食无忧,生活优握。
他自认从小习武,研读经义,虽是衙内出身,却不曾沾染官宦子弟的恶习。
自从下定决心投身行伍,在这乱世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后,赵匡胤自问从不敢懈怠分毫。
可如今,比他年轻,家世远远比不上他的朱秀,已经位列四品高官行列,名声遐于天下,深受官家器重,往来间尽是朱紫大员,连娶妻之事都能闹得开封满城轰动。
曾经赵匡胤认为自己是年轻一辈里的佼佼者,无论文武都是最拔尖的一小撮。
可自从结识朱秀,进到天雄军中,赵匡胤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浅薄。
论智谋才略,他及不上朱秀、柴荣。
论武艺,他堪堪能和张永德、李重进相比,和史彦超、史向文这种当世最顶尖的武者比起来远远不够看。
眼看朱秀平步青云,赵匡胤心中有深深的挫败感。
当年朱秀引荐他投奔柴荣,赵匡胤一直在心里深深感激,也知道朱秀这种奇人不能与之相比。
但看到曾经称兄道弟的小兄弟,已经在大周朝堂显露头角,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不甘心。
今日大朝会,朱秀和一众勋贵重臣谈笑风生,大庆殿内受到官家金口嘉奖,升官重用。
而他,却还只能站在大庆门值守宫门,连上殿的资格都没有。
一想到此,赵匡胤就感觉到沉重的压力和浓浓的紧迫感。
赵匡胤深邃的眼眸里闪过几分焦躁,但又很快被一片坚定所取代。
他在心里默默鼓励自己,终有一日,属于他赵匡胤的时机终会到来,到那时,他将大放异彩,光耀九州!
~~~
宫城东北角一座僻静冷清的宫殿,正是昭圣太后李三娘居住的太平宫。
以前是一座道观兼寺庙,郭威代汉建周,李太后自愿迁居于此,终日与青灯黄卷为伴。
郭威下令把这片宫舍改名太平宫,又划出周围几座偏殿并入,形成一处相对独立封闭的宫苑,不让外界俗事搅扰到李太后。
两年来,李太后不曾迈出过宫门一步,朱秀上一次见她,还是在两年多前,郭威刚刚入主宫城那会。
宫门侧,一名十四五岁,相貌清秀的小太监早已等候多时,看见朱秀和张规远远走来,赶紧小跑迎上前。
“孩儿拜见义父,拜见朱侯爷!”小太监机灵地跪地行礼。
张规示意他起身,笑道:“这是杂家新收的义子,本姓王,如今随了杂家姓张,取名德均。”
小太监张德均乖巧地侍立在张规身边,偷偷打量朱秀。
宫里太监收义子再正常不过,朱秀并未多想,随手从荷包里取出两颗银豆子,塞到张德均手里。
张德均大喜过望,捧着银豆子跪下磕头:“奴婢谢朱侯爷赏!”
张规笑眯眯道:“朱侯爷真是讲究人,这银豆在开封可不多见。”
朱秀笑道:“张寺人的义子,下官当然要格外照顾些。”
“哈哈~”张规指了指他,公鸭嗓笑得很开心。
朱秀觉得张德均这个名字听着耳熟,打量他道:“听口音,你是关中人?”
张德均忙作揖道:“回朱侯爷话,小人老家陕州,七岁那年流落开封,辗转净身入宫。”
张规轻叹道:“这小子也是个可怜人,进了宫发配到宫闱局打杂,年纪小,无依无靠,没少受欺负。
你看他长得白白净净,掖廷里一帮腌臜的畜生便想方设法折磨他。
杂家去年偶然到掖廷去,实在看不过眼,这才托人把他要到太平宫里来。”
张德均低着头,白皙脸蛋流露几分女子般的娇柔气,朱秀却从他一闪而过的目光里,看见深深的仇恨。
恍忽间,朱秀想起些什么。
历史上,后周时期,宫廷里的确有个叫张德均的太监。
到了赵宋建国,此人还有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王继恩。
难道那位北宋建国初期的大太监,就是眼前这个如女子般娇弱的清秀小太监?
朱秀哑然失笑,这也太巧合了吧!
若果真如此,那事情可就有趣了。
历史上的王继恩,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霎时间,朱秀对眼前的清秀小太监产生浓浓兴趣,直勾勾地盯着他。
张德均被看得面红耳赤,这种目光,他只在掖廷里那群老腌臜身上看见过。
难不成这朱侯爷也....
张规也吓一跳,警惕地把张德均拉到身后。
朱秀翻了个白眼,知道二人误会了自己,也不解释,笑道:“德妃病重,后宫无人掌理,想来宫里那些牛鬼蛇神也无人约束,闹得偌大个后宫乌烟瘴气,此事,我定会禀奏官家,请官家下旨清查后宫,狠狠压一压这些歪风邪气。”
张规有些狐疑:“朱侯爷的意思是?”
朱秀一指张德均:“你在宫闱局生活多年,对那里的情况最熟悉,到时候还要劳烦你指明情况,协助寿安公主整顿后宫。”
“寿安公主?”张规父子相视一眼。
“寿安公主眼下在后宫照顾德妃娘娘,让她出面料理此事,最合适不过。”朱秀笑道。
张德均顿时明白了,朱秀这是给他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让他协助寿安公主整顿后宫,那帮宫闱局欺负过他的老腌臜们,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张德均激动的两眼通红,眼泪水止不住流,重重跪倒在地,哽咽道:“朱侯爷大恩,奴婢万死无以为报!”
张规也叹口气道:“本不想劳烦朱侯爷,只是后宫里有些畜生实在太可恶,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老奴人微言轻,出了这太平宫,谁也不会高看一眼,只能请朱侯爷出马了。”
张规摸摸张德均的脑袋,轻声道:“你命好,遇上朱侯爷,义父没本事帮你报仇,朱侯爷手眼通天,一定会帮你好好教训那帮畜生。”
张德均用力点头,抹着眼泪,嘶哑嗓音道:“奴婢将来一定用命报答朱侯爷!”
朱秀拍拍他的肩,笑呵呵道:“命只有一条,好好留着,日后有机会,不妨多来我侯府走动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