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开源节流新定义
刘备听完怆然,喃喃说道:“是朕异想天开了,连子玉都无计可施,江山永固岂有定法...”
“虽无定法,但有延缓之计。”蓝田郑重地回答。
“哦?快快教朕。”刘备盘起双腿,马上就来了兴致。
蓝田坐正身子面对刘备,手指榻间小案的瓜果举例,“陛下,您看这盘中瓜果,我们分而食之,可充饥否?”
“呃?”刘备先是纳闷,旋即知道蓝田在打比方,便点头附和:“案上瓜果充沛,充饥自是没有问题。”
蓝田点点头补充,“如果陈将军请来同食,臣以为也是没问题的,但若将今日宴上百官都叫来,这些瓜果就不够分了。”
“人多食少,自不够分,子玉想说什么?”刘备皱起眉头。
蓝田望着瓜果正色回答:“陛下之前说的王朝兴衰,其实和眼前分果有同样道理,百姓有一口吃的就不会暴动,如果百姓口粮都不能保证,与其饿死还不如揭竿而起?他们就成了有心人手里造反的刀,国家衰败就会成为必然结局,因为国家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盛世的时候人口会突飞猛涨,民多田少、遇上灾年就要出问题。”
刘备点点头,然后反问:“朕知黎民之疾苦,但听子玉这么说,难道和平盛世不对?需要抑制人口增长?”
蓝田摇摇头,“天下各郡人口算在一起,最终也不过数千万人,我大汉疆域幅员辽阔,现有土地养活他们绰绰有余,便是二三十倍也不在话下。”
“二十倍...”刘备倒吸一口凉气,心说如此多的人口,需要多少个盛世才能实现?大汉真能到那样的人口规模,都不知是几千年后的事了,似乎土地不成问题。
刘备追问:“子玉到底想说...”
“要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除了向外扩张,增加现有的国土面积,还可以培养高产农作物,不断提高粮食的亩产,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耕地。”蓝田伸出两个手指,说到这里停顿让刘备消化。
“向外扩张?那塞外苦寒,南方荒芜多瘴气,将士们辛苦得来的土地,未必是什么好地方,倒是子玉提到高产粮很关键,你这些年都在做这件事吧?朱崖农学院办得太好了。”刘备满脸欣慰。
蓝田肯定地回答:“陛下说得没错,臣打算为您种出万里江山,只不过有限的土地有肥有贫,即便农学员们薪火相传,一代代都坚持做这件事,亩产终有一天会到尽头,陛下别看不上塞外、南方的土地,塞外不但有草原、牛羊,地下还有大量矿藏,而南方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瘴气随着人多就消除了。”
刘备听得频频点头,“子玉让朕茅塞顿开,但朕现在年龄大了,开疆拓土的事只能交给后人去做,子玉生了两個好儿子,他们定能辅佐太子成功,卿的节流又当怎么说?”
“开疆拓土、培育粮种,后辈们自会去做,关键就是这节流,陛下最好想办法解决,否则早晚会埋下祸根。”蓝田满脸严肃。
“有这么严重?子玉快讲。”刘备注意力更集中。
蓝田正色说道:“历朝历代,人口土地,皆没饱和,但是暴动、叛乱频发,究其原因还是分配问题,勋贵宗室会侵占大量资源,长期累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灾年官府横征暴敛,有田百姓卖田当佃农,无田百姓卖儿卖女,结果就是黄巾之乱...”
“可是打天下需要爵禄重赏,朕也不能下令宗室勋贵少生吧?”刘备明白其中利害关系,可惜在他这里成了无解难题,其先祖中山靖王生一百二十子,几百年时间刘姓皇族数量庞大。
“所以臣建议不要实封土地,否则天下良田皆被勋贵宗室拿走,百姓总有一天会无田可耕,陛下可用别的赏赐代之,比如按爵位等级统一由朝廷奉养,这样也能避免地方瞒报人口税收。”蓝田提出自己建议。
刘备听后一琢磨,突然沉重地说:“子玉你这大司农还没上任,就已在为朝廷的财税考虑了?只是这阻力实在太大,卿在交州办学触动士族利益,如今又要去打勋贵主意,就不怕万劫不复?”
“要想延缓王朝寿命,勋贵宗亲的问题必须尽早解决,否则终会有改天换日的时候,另外这件事也没那么悲观,不给封地可以用其它东西代替。”蓝田捋须回答。
“用什么代替?”
“契约。”
“什么?”刘备睁大眼睛。
蓝田点头回答:“世间的一切财富,都是百姓一点点创造的,陛下可以成立一个衙门,专门负责勋贵宗亲的爵位财富,简单来说由国家出面赚取财富,最后按照爵位等级来分配。”
“这...”刘备听得目瞪口呆,他知道蓝田在广州鼓励商业,没想到把经商这事搬到朝堂来,连忙追问:“怎么赚取财富?学贩夫们行商?还是雇人种田?”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这衙门不做与民争利的事,最好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比如海上远洋贸易,把域外的奇珍美玩带回中原,卖给勋贵宗亲自己人或者士族豪强,又比如帮助朝廷出资修路、修桥、建蓄水库等等,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蓝田解释道。
“办法比困难多?这话朕爱听,我怕看这衙门就设在大司农府,既然是子玉的提议,当然由你负责到底,朕全力支持。”蓝田从未让他失望,刘备觉得可以一试。
君臣两人谈到深夜,连刘备都想了几个赚钱的门路。
次日清晨,刘备召来太常赖恭,两人陪同蓝田到大司农府上任。
由于大司农悬空未置,府上的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等属官都没配备,蓝田只有宋谌一人可用。
“朕知子玉用人有方,所以府上的属官没预先配备,你在京城或外地郡调人都行,京中不懂之事可问德顺,大司农府有宋卿相助,早晚会做得风生水起。”刘备环视赖恭、宋谌直点头,他对蓝田充满信心。
“大司农府需求数术人才较多,臣可以找蒋公琰要些广州书院出身的官员么?”蓝田抱拳请示。
刘备笑着点头,“只要蒋公琰放人,朕当然会应允。”
“臣让德顺、士元、孝直推荐些,再让蒋公琰给臣调拨些人来,一定会让大司农府履职尽责。”蓝田面给刘备保证。
“卿之才,朕深知。”
蓝田至此每日忙着选人,偶尔入宫面圣但很少留宿,转眼之间就到了年末岁初,大司农府已选了些僚属在做事。
一日,宋谌焦急地敲门而入,传达召蓝田入宫的消息。
“何事如此急迫?”蓝田诧异地问。
宋谌抱拳回答:“前日三将军攻下潼关,听说陛下要御驾亲征,与关将军会师洛阳,大概是想邀先生同行?”
“虽无定法,但有延缓之计。”蓝田郑重地回答。
“哦?快快教朕。”刘备盘起双腿,马上就来了兴致。
蓝田坐正身子面对刘备,手指榻间小案的瓜果举例,“陛下,您看这盘中瓜果,我们分而食之,可充饥否?”
“呃?”刘备先是纳闷,旋即知道蓝田在打比方,便点头附和:“案上瓜果充沛,充饥自是没有问题。”
蓝田点点头补充,“如果陈将军请来同食,臣以为也是没问题的,但若将今日宴上百官都叫来,这些瓜果就不够分了。”
“人多食少,自不够分,子玉想说什么?”刘备皱起眉头。
蓝田望着瓜果正色回答:“陛下之前说的王朝兴衰,其实和眼前分果有同样道理,百姓有一口吃的就不会暴动,如果百姓口粮都不能保证,与其饿死还不如揭竿而起?他们就成了有心人手里造反的刀,国家衰败就会成为必然结局,因为国家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盛世的时候人口会突飞猛涨,民多田少、遇上灾年就要出问题。”
刘备点点头,然后反问:“朕知黎民之疾苦,但听子玉这么说,难道和平盛世不对?需要抑制人口增长?”
蓝田摇摇头,“天下各郡人口算在一起,最终也不过数千万人,我大汉疆域幅员辽阔,现有土地养活他们绰绰有余,便是二三十倍也不在话下。”
“二十倍...”刘备倒吸一口凉气,心说如此多的人口,需要多少个盛世才能实现?大汉真能到那样的人口规模,都不知是几千年后的事了,似乎土地不成问题。
刘备追问:“子玉到底想说...”
“要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除了向外扩张,增加现有的国土面积,还可以培养高产农作物,不断提高粮食的亩产,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耕地。”蓝田伸出两个手指,说到这里停顿让刘备消化。
“向外扩张?那塞外苦寒,南方荒芜多瘴气,将士们辛苦得来的土地,未必是什么好地方,倒是子玉提到高产粮很关键,你这些年都在做这件事吧?朱崖农学院办得太好了。”刘备满脸欣慰。
蓝田肯定地回答:“陛下说得没错,臣打算为您种出万里江山,只不过有限的土地有肥有贫,即便农学员们薪火相传,一代代都坚持做这件事,亩产终有一天会到尽头,陛下别看不上塞外、南方的土地,塞外不但有草原、牛羊,地下还有大量矿藏,而南方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瘴气随着人多就消除了。”
刘备听得频频点头,“子玉让朕茅塞顿开,但朕现在年龄大了,开疆拓土的事只能交给后人去做,子玉生了两個好儿子,他们定能辅佐太子成功,卿的节流又当怎么说?”
“开疆拓土、培育粮种,后辈们自会去做,关键就是这节流,陛下最好想办法解决,否则早晚会埋下祸根。”蓝田满脸严肃。
“有这么严重?子玉快讲。”刘备注意力更集中。
蓝田正色说道:“历朝历代,人口土地,皆没饱和,但是暴动、叛乱频发,究其原因还是分配问题,勋贵宗室会侵占大量资源,长期累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灾年官府横征暴敛,有田百姓卖田当佃农,无田百姓卖儿卖女,结果就是黄巾之乱...”
“可是打天下需要爵禄重赏,朕也不能下令宗室勋贵少生吧?”刘备明白其中利害关系,可惜在他这里成了无解难题,其先祖中山靖王生一百二十子,几百年时间刘姓皇族数量庞大。
“所以臣建议不要实封土地,否则天下良田皆被勋贵宗室拿走,百姓总有一天会无田可耕,陛下可用别的赏赐代之,比如按爵位等级统一由朝廷奉养,这样也能避免地方瞒报人口税收。”蓝田提出自己建议。
刘备听后一琢磨,突然沉重地说:“子玉你这大司农还没上任,就已在为朝廷的财税考虑了?只是这阻力实在太大,卿在交州办学触动士族利益,如今又要去打勋贵主意,就不怕万劫不复?”
“要想延缓王朝寿命,勋贵宗亲的问题必须尽早解决,否则终会有改天换日的时候,另外这件事也没那么悲观,不给封地可以用其它东西代替。”蓝田捋须回答。
“用什么代替?”
“契约。”
“什么?”刘备睁大眼睛。
蓝田点头回答:“世间的一切财富,都是百姓一点点创造的,陛下可以成立一个衙门,专门负责勋贵宗亲的爵位财富,简单来说由国家出面赚取财富,最后按照爵位等级来分配。”
“这...”刘备听得目瞪口呆,他知道蓝田在广州鼓励商业,没想到把经商这事搬到朝堂来,连忙追问:“怎么赚取财富?学贩夫们行商?还是雇人种田?”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这衙门不做与民争利的事,最好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比如海上远洋贸易,把域外的奇珍美玩带回中原,卖给勋贵宗亲自己人或者士族豪强,又比如帮助朝廷出资修路、修桥、建蓄水库等等,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蓝田解释道。
“办法比困难多?这话朕爱听,我怕看这衙门就设在大司农府,既然是子玉的提议,当然由你负责到底,朕全力支持。”蓝田从未让他失望,刘备觉得可以一试。
君臣两人谈到深夜,连刘备都想了几个赚钱的门路。
次日清晨,刘备召来太常赖恭,两人陪同蓝田到大司农府上任。
由于大司农悬空未置,府上的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等属官都没配备,蓝田只有宋谌一人可用。
“朕知子玉用人有方,所以府上的属官没预先配备,你在京城或外地郡调人都行,京中不懂之事可问德顺,大司农府有宋卿相助,早晚会做得风生水起。”刘备环视赖恭、宋谌直点头,他对蓝田充满信心。
“大司农府需求数术人才较多,臣可以找蒋公琰要些广州书院出身的官员么?”蓝田抱拳请示。
刘备笑着点头,“只要蒋公琰放人,朕当然会应允。”
“臣让德顺、士元、孝直推荐些,再让蒋公琰给臣调拨些人来,一定会让大司农府履职尽责。”蓝田面给刘备保证。
“卿之才,朕深知。”
蓝田至此每日忙着选人,偶尔入宫面圣但很少留宿,转眼之间就到了年末岁初,大司农府已选了些僚属在做事。
一日,宋谌焦急地敲门而入,传达召蓝田入宫的消息。
“何事如此急迫?”蓝田诧异地问。
宋谌抱拳回答:“前日三将军攻下潼关,听说陛下要御驾亲征,与关将军会师洛阳,大概是想邀先生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