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金姐来了
老谭心情愉悦的用烟嘴抽着烟,对他来说烟嘴正不正品无所谓,抽的是心情,是徒弟的一片孝心。
这是华清走后的第二支烟了,抽完后他把烟嘴卸开,见里面真有满满的黑色烟袋油子,一边用纸擦一边叨咕:挺管用,这要是直接吸不全都进肚了。同时条件反射的在眼前出现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画面——一个漆黑的吸烟肺和一个不吸烟的浅红色健康肺的对比。
看来这抽烟对身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呀。
腊月二十九,老谭一个人在家坐在电脑前边看电影边喝酒,很是悠闲。
电影是老电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这部电影叫他想起刚出来打工时回家过年的情景。
那时的交通还不发达,省城到北票除了白天的一趟长途客车外就是半夜的火车,白天也有车次,但老谭白天得上班,不赶趟。
火车半夜到达北票南站金岭寺,老谭得在那住半晚,第二天坐小客到北票,然后再坐客车到家。
金岭寺是个小站,站前有两家带饭店的小旅社。老谭每次下火车都要到靠东边的那家去住,半晚上五块钱。
小旅社前面几间房子是饭店,里面放录像,全是港台的武打、枪战片。住店和吃饭的免费看,等车的交费,每人两元。
老谭办理好入住后会点上一盘羊肉馅饺子和一壶烧酒,坐在一角边吃边看录像,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部《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现在看里面的情节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回忆。
那时候挣钱少却能攒钱,过年回家有奔头,心热乎乎的。
回家的路拥挤不堪,得使出吃奶的劲才能挤上火车。上了车就开始纹丝不动,人挤人,前胸贴着后背,大冬天的一会儿便是全身汗,捂得难受。
《大明第一臣》
现在想起还浑身不自在,好像身处其中。
那时候打工的人咋那多呢?哎,还是穷呀,不穷谁出去打工?撇家舍业的。
还是那句话,人到啥时候说啥话,过哪河脱哪鞋,都是为了活着,为一口吃食。
老谭的回忆从金岭寺小站转移到了雅茹家所在的那个县城小站。
他一共去了三次。
第一次是抱着求婚的目的去的,在雅茹未来婆家开的小饭店里吃饭时似是而非的听到了雅茹订婚的消息,但不敢肯定。
第二天直接去了雅茹家,可惜命运弄人,阴错阳差的没见到雅茹,在她母亲的嘴里证实了她确实订婚了,于是他失魂落魄的回到了省城。
第二次是三年后,他是抱着见雅茹一面去的。可惜没见到,雅茹和丈夫打架抱孩子回了娘家,见到了雅茹丈夫,一个令人不愉快的男人。
第三次是五年后,他在阜新工作,离开前去了小站。那时雅茹是婆家开的饭店的老板娘,还开了小旅社,婆媳两人经营着。
那是两人分开八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一个已为人夫人父,一个已为人妇人母。曾经的恋人以各自不同的身份相见,岁月呀,带走了多少日夜的思念,从火热到了隐藏起来的平澹。
老谭在雅茹开的旅社住了一晚,雅茹为他铺了床换了新被,临出门的时候说虽然自己的婚姻不幸,但为了孩子她不能叫人指指点点。
雅茹走了,再见面又是一个七年,已是阿巧时代。
“当当当”有人敲门。
老谭给电脑按了暂停,然后出了房间来到玄关打开门。门外出奇意外的站着金姐,这叫他压根儿没想到。
“咋地?不欢迎呀?”金姐笑吟吟的问。
“欢迎欢迎,哪能不欢迎呢?”
老谭把金姐让进屋里,金姐进来后四下看,看过之后奇怪的问:“你媳妇跟孩子呢?”
“回她妈家过年去了。”老谭说。
“你不说三口人在家过吗,我还以为她们娘俩儿在家呢,给孩子买了双球鞋。”
金姐把拎在手里的鞋盒递给老谭,显得有些失望,又有些高兴——说实话一个女人到一个男人家还是有忌讳的,虽然这个男人离婚了。
老谭看着鞋盒,上面的标志显示这双鞋不贱,最少一千五。
“买这好鞋。”老谭说。
“孩子打球,你得给他买好的,不伤脚。”
“嗨,买不起,俩月就得一双,一年管鞋钱四、五千。”
“吆,瞅你那算计劲儿,那不自己儿子吗。”
“倒是不算计,主要我的鞋很少过百。”
金姐进到老谭房间,看到了桌上的吃食和酒,还有电脑上静止的画面,问:“一个人在家喝酒呢?”
“没啥事,喝点儿。”老谭说。
“挺自在的。”金姐随后说:“我们店放假了,早上起来没啥事,省思上你家看看,走到乐购的时候省思给你家孩子买双鞋,咋说不能空着手来吧。
还怕你不在家呢,也没给你打电话,上回跟金子送你的时候记着你家这了,还好,没走错。”
金姐在电脑前坐下,拿鼠标按了开始键,李秋水和巫行云接着打了起来。
“我也爱看老电影,这不天龙八部吗?”
“嗯是。”
金姐把桌子上的酒杯拿起来闻了闻,笑道:“陪你喝点儿,反正没啥事。”
“我再去整俩菜。”
老谭做好菜摆在饭桌上,打开电视选好电影,俩人边看电影边吃。
“还记着小时候村里演电影不?”金姐问。
“咋不记着呢。”老谭说。
“那时候可盼着演电影了,要是听说别的村子演早早地吃完饭跑过去看。”
“我倒没那个习惯,我家后边矿山有电影院,就是职工俱乐部,每个星期都演,五毛钱一张票。”
“你家好呀。”
“好啥?看不起,那时候五毛钱算大钱了。知道不,我家是五块钱过个春节。我看电影不花钱,从电影院厕所的天窗往里跳,逃票。那时候小,抓住了也没啥大事,顶多挨两脚让人家给撵出来。”
“你们男的小时候都淘。”
“后来管电影院的出了个损招,往天窗上抹黄油,就是给钢丝绳上抹的那种润滑油,滑不熘丢的粘手,之后就没人敢跳了,怕摔着。”
“你家那有电影院应该挺发达呀。”
“咋说呢,我家那是大山里的矿区,产煤。在矿山上班的工业户人家行,吃国库粮,月月开资。等像我家这样的农业户就不行了,没多少地,地还不长庄稼,大部分都穷,我家是最穷的。”
“可以倒腾煤呀。”
“那不需要本钱嘛,没本钱倒啥?另外现在矿山也不行了,地底下全空了,早没煤了。
呵呵,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是工业户牛逼,现在开始农业户牛逼了。”
这是华清走后的第二支烟了,抽完后他把烟嘴卸开,见里面真有满满的黑色烟袋油子,一边用纸擦一边叨咕:挺管用,这要是直接吸不全都进肚了。同时条件反射的在眼前出现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画面——一个漆黑的吸烟肺和一个不吸烟的浅红色健康肺的对比。
看来这抽烟对身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呀。
腊月二十九,老谭一个人在家坐在电脑前边看电影边喝酒,很是悠闲。
电影是老电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这部电影叫他想起刚出来打工时回家过年的情景。
那时的交通还不发达,省城到北票除了白天的一趟长途客车外就是半夜的火车,白天也有车次,但老谭白天得上班,不赶趟。
火车半夜到达北票南站金岭寺,老谭得在那住半晚,第二天坐小客到北票,然后再坐客车到家。
金岭寺是个小站,站前有两家带饭店的小旅社。老谭每次下火车都要到靠东边的那家去住,半晚上五块钱。
小旅社前面几间房子是饭店,里面放录像,全是港台的武打、枪战片。住店和吃饭的免费看,等车的交费,每人两元。
老谭办理好入住后会点上一盘羊肉馅饺子和一壶烧酒,坐在一角边吃边看录像,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部《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现在看里面的情节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回忆。
那时候挣钱少却能攒钱,过年回家有奔头,心热乎乎的。
回家的路拥挤不堪,得使出吃奶的劲才能挤上火车。上了车就开始纹丝不动,人挤人,前胸贴着后背,大冬天的一会儿便是全身汗,捂得难受。
《大明第一臣》
现在想起还浑身不自在,好像身处其中。
那时候打工的人咋那多呢?哎,还是穷呀,不穷谁出去打工?撇家舍业的。
还是那句话,人到啥时候说啥话,过哪河脱哪鞋,都是为了活着,为一口吃食。
老谭的回忆从金岭寺小站转移到了雅茹家所在的那个县城小站。
他一共去了三次。
第一次是抱着求婚的目的去的,在雅茹未来婆家开的小饭店里吃饭时似是而非的听到了雅茹订婚的消息,但不敢肯定。
第二天直接去了雅茹家,可惜命运弄人,阴错阳差的没见到雅茹,在她母亲的嘴里证实了她确实订婚了,于是他失魂落魄的回到了省城。
第二次是三年后,他是抱着见雅茹一面去的。可惜没见到,雅茹和丈夫打架抱孩子回了娘家,见到了雅茹丈夫,一个令人不愉快的男人。
第三次是五年后,他在阜新工作,离开前去了小站。那时雅茹是婆家开的饭店的老板娘,还开了小旅社,婆媳两人经营着。
那是两人分开八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一个已为人夫人父,一个已为人妇人母。曾经的恋人以各自不同的身份相见,岁月呀,带走了多少日夜的思念,从火热到了隐藏起来的平澹。
老谭在雅茹开的旅社住了一晚,雅茹为他铺了床换了新被,临出门的时候说虽然自己的婚姻不幸,但为了孩子她不能叫人指指点点。
雅茹走了,再见面又是一个七年,已是阿巧时代。
“当当当”有人敲门。
老谭给电脑按了暂停,然后出了房间来到玄关打开门。门外出奇意外的站着金姐,这叫他压根儿没想到。
“咋地?不欢迎呀?”金姐笑吟吟的问。
“欢迎欢迎,哪能不欢迎呢?”
老谭把金姐让进屋里,金姐进来后四下看,看过之后奇怪的问:“你媳妇跟孩子呢?”
“回她妈家过年去了。”老谭说。
“你不说三口人在家过吗,我还以为她们娘俩儿在家呢,给孩子买了双球鞋。”
金姐把拎在手里的鞋盒递给老谭,显得有些失望,又有些高兴——说实话一个女人到一个男人家还是有忌讳的,虽然这个男人离婚了。
老谭看着鞋盒,上面的标志显示这双鞋不贱,最少一千五。
“买这好鞋。”老谭说。
“孩子打球,你得给他买好的,不伤脚。”
“嗨,买不起,俩月就得一双,一年管鞋钱四、五千。”
“吆,瞅你那算计劲儿,那不自己儿子吗。”
“倒是不算计,主要我的鞋很少过百。”
金姐进到老谭房间,看到了桌上的吃食和酒,还有电脑上静止的画面,问:“一个人在家喝酒呢?”
“没啥事,喝点儿。”老谭说。
“挺自在的。”金姐随后说:“我们店放假了,早上起来没啥事,省思上你家看看,走到乐购的时候省思给你家孩子买双鞋,咋说不能空着手来吧。
还怕你不在家呢,也没给你打电话,上回跟金子送你的时候记着你家这了,还好,没走错。”
金姐在电脑前坐下,拿鼠标按了开始键,李秋水和巫行云接着打了起来。
“我也爱看老电影,这不天龙八部吗?”
“嗯是。”
金姐把桌子上的酒杯拿起来闻了闻,笑道:“陪你喝点儿,反正没啥事。”
“我再去整俩菜。”
老谭做好菜摆在饭桌上,打开电视选好电影,俩人边看电影边吃。
“还记着小时候村里演电影不?”金姐问。
“咋不记着呢。”老谭说。
“那时候可盼着演电影了,要是听说别的村子演早早地吃完饭跑过去看。”
“我倒没那个习惯,我家后边矿山有电影院,就是职工俱乐部,每个星期都演,五毛钱一张票。”
“你家好呀。”
“好啥?看不起,那时候五毛钱算大钱了。知道不,我家是五块钱过个春节。我看电影不花钱,从电影院厕所的天窗往里跳,逃票。那时候小,抓住了也没啥大事,顶多挨两脚让人家给撵出来。”
“你们男的小时候都淘。”
“后来管电影院的出了个损招,往天窗上抹黄油,就是给钢丝绳上抹的那种润滑油,滑不熘丢的粘手,之后就没人敢跳了,怕摔着。”
“你家那有电影院应该挺发达呀。”
“咋说呢,我家那是大山里的矿区,产煤。在矿山上班的工业户人家行,吃国库粮,月月开资。等像我家这样的农业户就不行了,没多少地,地还不长庄稼,大部分都穷,我家是最穷的。”
“可以倒腾煤呀。”
“那不需要本钱嘛,没本钱倒啥?另外现在矿山也不行了,地底下全空了,早没煤了。
呵呵,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是工业户牛逼,现在开始农业户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