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戴勇言献丑
罗志学前往天津利达纺织公司视察,视察只是表面,更多的还是为了向外界传递帝国对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的重视态度,实际上视察没啥好看的。
毕竟纺织业再怎么吹,那也只是个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产业而已。
纺织业的重要性,在于关乎民生!
一方面纺织业关乎到穿这一重要民生行业,衣食住行里纺织业占据的就是衣这么一大类。
能不能穿暖,能不能穿好,这直接影响到了帝国民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纺织业的低技术门槛,适应性广,投资小,市场基数大等特点,让纺织业能够全面开花,不管是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松江,天津等地聚焦了大量的纺织产业,一大票中小城市也拥有大量的纺织企业。
就连王图主政的河源府这个要啥没啥的粤北穷山区里,都有着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从纺纱到织布,印染,成衣各工序都有。
如此也就让纺织产业,成为了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工业的首选。
搞不了钢铁机械,还搞不了纺织?
这玩意有没啥难度,搞几台纺纱机,织布机,随便拉上几十个甚至十几个工人就行,这纺纱机和织布机甚至都不一定要用最新式的蒸汽机动力,随便搞一台二手的旧式蒸汽机都可以。
因此大楚帝国的大江南北里,纺织业才是最普遍的工业类型。
同时也是大楚帝国里工业产值,拉动就业人数最多的工业类型,同时也是拉动一大票行业一起发展的龙头行业。
纺织业的背后,是大量的机械、化工、钢铁、造船、铁路、航运等乱七八糟的行业。
这就是为什么农业国家搞工业化的时候,往往会首选纺织业为突破口的缘故。
原时空里,最先搞工业化的英国,靠的是纺织业,而后续的法国德国等国家一开始也是靠的纺织业。
后进国家里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及后续几十年里基本也是靠纺织业过日子。
我们等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该开放的时候,一开始也是主打纺织产业。
别跟我说重工业更好,钢铁什么的才是工业的基础,大道理谁都知道,问题是能不能做到。
没有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产业赚来的外汇,你拿什么购置机械设备?没有机械设备,你练什么钢铁?
近代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是怎么发展工业的?
模式很简单的,一个是依靠他们自产的生丝,把生丝出口到美国等地赚取外汇。
同时从印度等地进口棉花,然后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成为棉布,再出口到中国以及其他地方,赚取外汇后跑到欧美采购机械设备乃至战舰。
生丝和棉布,这两大类的纺织产业支撑起来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工业源头。
没有纺织业,近代时期的日本连机械设备都买不起,谈何发展重工业啊。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时期我们的工业模式也和日本高度类似,出口也是主要依赖生丝为主……而且双方是国际生丝市场上彼此的最大竞争对手,这种惨烈的竞争是即分高下也分生死。
从经济角度来讲,近代时期中日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是彼此竞争的必然结果,商业竞争导致的战争,从清末时期一直延续到二战。
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后期,我们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依靠纺织业以及其他低端的劳动密集产业生产产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打开国际市场进而获得外汇。
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说的就是这个模式。
而后头的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国家,他们是摸着中国的石头过河,搞的也是同一套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优先发展纺织,电气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产业,利用人口红利积累工业化的资本。
这种经济模式,用经济学家们的话来说就是:人口红利……
用大白话说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
所以说什么人口红利的时候,别自豪……
放在如今的大楚帝国身上,当然和原时空里的后进国家不一样,大楚帝国并不需要利用廉价劳动力去换取外汇。
大楚帝国看重纺织业,看重的是其能够带动的大量就业,低门槛能够支撑更多地方的工业发展。
至于出口赚取外汇这些东西……其实那只是顺带的。
因为大楚帝国的一系列工业产品,其主要的市场都在国内,出口份额其实很小的……
毕竟大楚帝国国内就有好几亿的人口,并且本身还是一个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城市人口规模巨大。
这意味着消费市场极其庞大。
哪怕是出口利润非常庞大的军工行业也是如此,军械出口看似动不动就好几倍的利润,但实际上总量相对于大楚帝国的庞大工业产值而言,其实很小的……
大楚帝国的军工行业,主要靠的是国内军队自己的采购需求。
比如海军,每年造那么多军舰,这军舰价格可是极为昂贵的。
一艘六千三百吨满载排水量的应天级战列舰,海军采购价约为八十三万楚元。
一艘两千八百吨满载排水量的锦州级巡洋舰,海军采购价约为四十五万楚元。
一艘一千五百六十吨满载排水量的巴陵级护卫舰,海军采购价为二十八万楚元。
这说的只是海军的三大类主力舰,此外还有大批量的其他军械装备的采购,陆军动不动就几千门火炮的订单,换装步枪的时候更是数以百万级。
新型的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步枪,光是步兵用的型号,就生产装备规模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支,此外还改装了一大批旧式的燧发枪。
因此相对来说,军械出口虽然赚钱,但说白了也就是个零花钱,真指望出口赚钱,国内的一大票兵工厂早饿死了。
】
同样的,纺织业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内部需求强烈,市场广阔,投资门槛低的行业,因此大楚帝国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一直都非常重视纺织业的发展。
这也是罗志学在天津视察的时候,会专门跑到天津利达纺织公司去视察的主要原因。
至于视察本身,那没多大意思。
一群人在那里装作模样的演戏呢,有啥好看的。
但是到了天津宋氏玻璃公司后,视察就不一样了。
天津宋氏玻璃公司的占地面积不大,厂房也不算多大,就连员工数量也不多,并且其相当一部分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以及搞技术的工程师。
纯粹的低端普通工人,其实占比不大。
这和纺织业这种密集低端劳动力的产业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虽然人家规模看似不大,但是产值却是很大,毛利极高。
当罗志学听到宋氏玻璃公司的负责人说,他们今年上半年两个季度里,各大业务已经完成了五百万多楚元的销售额时,都是忍不住道:“你们的产值,比一些几千人的大工厂都要多了!”
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海军将领都忍不住滴咕:他们一台航海望远镜都买好几万楚元,产值不高才怪了。
海军对他们公司的产品这么贵,可是很有怨气的。
预计配属应天级战列舰上的主望远镜,要价两万七千楚元!
尼玛,这价格谁看了都会觉得贵。
可惜的是,海军还是得捏着鼻子买,因为宋氏玻璃公司的大型单筒航海望远镜,做的是真的好,架设在战舰的瞭望台上,天气良好的情况下,瞭望兵可以通过望远镜发现数十千米外的目标并准确辨认。
并且只能看这么远,不是因为宋氏玻璃公司的望远镜不行,而是战舰的瞭望台高度有限,受到地球曲面影响不能看的更远。
其他的普通航海望远镜乃至地面军用望远镜也都不便宜。
光靠望远镜,人家宋氏玻璃公司就能年入一百多万呢……毕竟在望远镜领域里,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宋氏玻璃公司都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此外宋氏玻璃公司在显微镜领域以及试验玻璃器皿等其他特种玻璃制品里也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而这些东西都很贵的。
实验器材嘛,就没有便宜的。
不过宋氏玻璃公司销售额大,毛利高的同时,其研发投入也是非常大。
他们常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
比如要造新式高倍率显微镜,普通玻璃可不行,得特殊配方工艺制造的玻璃。
然后玻璃加工也是个非常麻烦的事,因为光学领域对镜片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而且镜片还不仅仅是要平整度高,这破玩意它本身还是个凹凸产品。
如何在一个凸面或凹面的镜片里,加工出超高精度的平正面,而且还要求能够工业化批量生产,再不济也能通过手工加机械的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
这技术要求可是非常高的,妥妥的高精密领域。
因为市面上的高精度机械设备,无法满足宋氏公司的高精度镜片加工需求,他们甚至还自己投入巨资研发了高精度的镜片加工设备呢。
因为搞出来的机械设备加工精度非常高,甚至还稍微改装后,做成了可以加工其他产品的高精度机械设备对外出售。
所以,宋氏玻璃公司,人家不仅仅搞玻璃,而且还搞精密机械设备。
进入他们的生产车间看的时候,就可以看见他们的画风和其他工厂不一样,生产车间非常的干净整洁,而且工作人员不多,都是操作机械设备进行工作。
而比他们生产车间规模更大的是他们的几栋研发大楼。
其主研发大楼有五层,钢精水泥建筑,面积非常的庞大,里面划分了众多不同的研发部门以及实验室。
各种各样的试验设备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充满了科技感!
哪怕是罗志学有着后世灵魂的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是不由得感觉到震撼。
光看这栋研发大楼的内部情况,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在十七世纪后期,按照罗志学那有限的历史常识来看,这地方恐怕和二十世纪的那些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也差不多了吧。
这样的研发硬件再加上数百名的研发人员,怪不得宋氏玻璃公司能够在光学领域里如此强势。
一趟宋氏玻璃公司视察下来,让罗志学对今天的视察也算感觉满意了,并且对后续在天津的视察也就更期待了。
天津乃北方工业重镇,这地方可不仅仅有宋氏玻璃公司和利达纺织公司,严格上来说这,两家企业虽然也不错,但是在天津当地也只能算小弟弟。
天津当地的大型企业,还是要数工业部直属的那几家大型官办企业,如河北武器公司、天津机械公司这两大企业。
河北武器公司,乃是大楚帝国五大武器公司之一,旗下有大小十几个研究所以及十八家不同类型的兵工厂,是一家综合武器企业,产品线从战舰到子弹全都有。
之前罗志学在青岛视察的时候,所看见的青岛海军兵工厂,就是属于河北武器公司旗下。
天津枪械厂,乃是北中国规模最大的枪械生产工厂,供应了大楚帝国百分之三十的枪械,从步枪到骑枪以及手枪等等全都有。
天津火炮厂,同样是北中国最大的火炮工厂,产品线有一系列的陆军野战炮,同时还生产部分海军用的前装线膛炮,其二八式七十五毫米前装线膛炮,已经进入了海军的装备列表,已经生产数百门之多,并广泛装备在一系列新建造的战舰上,充当巡洋舰,护卫舰的副炮,小型巡逻舰,炮舰的主炮。
就连陆军也忍不住,搞了三十几门野战加农炮版本,编成了一个试验炮兵团,作为研究前装线膛炮在地面战斗的战术应用。
不过陆军方面研究过后,还是认为现在的线膛炮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成本太高,而且最重要的是炮管质量太差,膛线很容易就被磨光,身管寿命太短了。
除非线膛火炮的身管寿命得到大幅度提升,要不然的话,陆军不可能会和海军那样大规模使用线膛炮的。
海军可以为了射程和威力,容忍一两百发身管寿命的线膛炮,那是因为海军的战舰本来就很少开炮。
但是陆军不一样,陆军的火炮在战斗的时候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场大战下来动不动就打出去几百发炮弹。
身管寿命太低的话,一场战役还没打完,火炮就报废了,那还怎么打仗?
这两大兵工厂,也是罗志学在天津视察期间的重点视察目标。
罗志学以前视察兵工厂的次数比较多,但是基本都是去距离金陵城很近的当涂工业基地,去看当地的当涂枪械厂以及当涂火炮厂。
其他地方的兵工厂看的比较少。
北方的兵工厂更是第一次来看,因此罗志学比较期待,河北武器公司也非常重视,早早就进行了相应的准备。
这种准备说的并不是什么安全上的准备,毕竟本身就是兵工厂,平日里安全防范就非常高。
河北武器公司的准备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几种新式武器上。
所以,罗志学到了天津枪械厂以及隔壁的天津火炮厂进行简单视察后,就来到了兵工厂边上的河北武器公司的试验靶场上。
此时,试验靶场的空地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既有军方已经大规模装备的现役武器,还有河北武器公司的各种新式武器,甚至是概念武器。
这是一场武器展览!
而观众就是罗志学以及随驾而来的大批军方将领。
人家河北武器公司就准备着靠这一次机会,再拿多一批军方的武器订单呢。
对于河北武器公司的想法,罗志学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不会拦着,甚至他还很欢迎!
有什么好东西别藏着掖着,都给朕拿出来,只要东西好,还怕朕不给你们订单?
所以一到试验靶场,罗志学就笑眯眯的对河北武器公司的总督办戴勇言道:“戴爱卿,有什么好东西就拿出来吧!”
年近五十的戴勇言则是一副忠厚老实人的模样道:“那臣就斗胆献丑了!”
言罢,就是小快步上前到了前方的空地:“陛下请看,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研发的后装线膛炮。”
一听到后装线膛炮这词,在看看前方的火炮尾部,的确和前装线膛炮不一样,多了好几个零部件。
当即罗志学都是被震惊到了。
这河北武器公司不声不响,竟然搞出来了后装线膛炮这个大杀器?
后装火炮,和很多武器差不多都不是什么新鲜概念的产品了,十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就开始用后装滑膛炮,不过那个时候普遍采用的是子母火炮的方式,也就是后世国人很熟悉的佛郎机炮,这玩意就是彷制葡萄牙人的子母后装炮。
但是这东西没啥前途,因为漏气严重,威力严重不足,基本只能作为轻型火炮使用,很快就被前装滑膛炮彻底淘汰。
大楚帝国这边也是一直延续了对后装火炮的研发,还搞过佛郎机火炮的改进型号,试图用更好的工艺进行加工,获得更好的后装滑膛炮。
可惜这一系列的尝试都很不成功。
同样的线膛火炮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大楚帝国十几年前就开始琢磨着搞线膛武器了,但是青铜火炮不耐磨,而钢铁材料也迟迟没能获得打突破,因此之前没什么实际进展。
一直到了最近几年,随着国内钢铁产业持续进步,能够生产出来比较优秀的钢材后,才开始用钢铁生产线膛炮管,不过性能依旧不咋地,耐磨性很不好,而且承压能力也不咋地。
为了解决耐磨以及承压等诸多问题,大楚帝国海军目前所采用的前装线膛炮,采用的其实是复合材料炮管……
内层是钢材料,外层是熟铁材料。
如此才有了海军大规模装备的前装线膛炮。
虽然说现在的线膛炮技术水准不咋地,存在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了,于是乎不少火炮研发人员就琢磨着开始搞后装线膛炮。
但是之前罗志学也没听说过有什么技术突破,去年的时候江南武器公司就试过搞了一种后装线膛炮……咋一听似乎挺好的,但因为漏气太严重,以至于有限射程很短,发射穿甲弹的时候威力更是不咋地!
再加上其他技术缺陷,进行试射的时候甚至还来了次当场炸膛!
得,江南武器公司又灰熘熘的把他们的所谓后装线膛炮拉回去回炉重做了,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够搞出来完善的产品。
目前的大楚帝国想要搞后装线膛炮,还是有比较大的技术差距的,连个纯钢高性能炮管都搞不出来,而且炮闩设计不咋地,材料更是不过关,搞出来的基本都是漏气严重,缺乏实用性,极端点的还给你来个炸膛。
如今河北武器公司突然说自己有了个后装线膛炮,这就让罗志学好奇了,这是吹牛还是真获得了什么技术突破。
当即罗志学很期待的看着他们搞,甚至让他们进行了一次试射。
但是当罗志学看到他们的后装线膛炮,采用的是尾部螺旋结构的炮闩,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炮弹发射的时候挺好的,炮弹顺利打出去了,也没什么漏气。
然而准备进行第二发炮弹试射的时候,几个身强体壮的炮兵不管怎么使劲,甚至拿着大锤子都没能把尾部螺旋炮闩给重新拧出来的时候。
罗志学就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感情这还是一次性的玩意,一看就知道这玩意炮闩设计肯定有缺陷,要不然不至于会在火炮发射后,连炮闩都取不下来。
此时,河北武器公司的总督办戴勇言上前,一副尴尬神色道:“试验人员锁紧尾部螺栓的时候,太用力了,再加上火炮发射的时候内部膛压比较高,导致卡死了!”
罗志学也知道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想要搞出来实用化的后装线膛炮难度太大,哪怕试验失败了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指责,当即用着温和表情道:“不要紧,科学研究嘛,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一次失败不要紧,以后加油努力总会成功的!”
罗志学这边稍微安抚了几句,结果戴勇言又上前道:“不过我们一共有三种不同射击的后装线膛炮,前面还有两款呢,陛下去看看?”
罗志学还能说话,继续看呗!
结果一款漏气漏的估计火炮他妈都不认得,边上的一个陆军将领当场就开喷,这一开炮,恐怕炮组成员得当场阵亡大半……
还有一款更离谱,发射的时候好端端的,炮闩什么的也能顺利取下来,结果迟迟没有开始第二次的试射,结果一问,好家伙,说是火炮尾部出现了细微的裂缝,不敢再进行第二次试射了。
罗志学得知也是服气了,这么不成熟的东西也敢拿出来在自己面前试射……怪不得工业部那边有人说戴勇言不是一般人,脑子多少有点毛病。
就当罗志学以为这就算完事的时候,戴勇言又跑出来,一副忠厚老实人的模样道:“陛下,我们公司还研发了一款后装线膛步枪,要不去看看?”
罗志学听罢没有惊喜,而是慎重的问:“这次不会炸膛吧?”
这可是公开视察,一大堆人看着呢,这要是来个炸膛,影响可就太不好了。
戴勇言听罢,连忙摆手道:“不会不会,我们之前已经进行过好几次实弹测试了,不会炸膛的,而且我们采用了新式研发的纸壳弹药,并采用了更好的橡胶垫圈,漏气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戴勇言说是这么说,但是罗志学还是保持怀疑态度!
后装线膛枪没那么容易搞的,尤其是漏气问题始终都搞不定。
这还只是其中一点,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加工工艺问题,不是你设计出来,实验室也能搞出来,然后就能工业化量产并装备了。
就跟前装线膛枪一样,采用米尼弹的前装线膛枪,好多年前大楚帝国其实就已经研发出来了,但是迟迟没能进入到军中大规模服役,截止到目前,依旧只有近卫军批量装备了两万多支,再加上陆军部分特殊部队少量配属,主要是猎兵。
全部加起来装备规模也就四五万支左右,相对于楚军的庞大规模而言,这点装备数量不算什么。
原因很简单,米尼步枪所需要的加工精度太高,对材料要求太高,导致成本太贵……上百楚元一支的前装线膛枪,军方表示用不起……
后装线膛枪所面临的也是差不多的问题,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因为他们还要解决漏气问题呢。
罗志学自己是清楚这些新式武器的优缺点的,什么武器好,什么是未来他也很清楚,要不然就不会一支支持各种新式武器的研发。
二十五年式前装线膛枪一百多楚元一支的天价,他都是让近卫军采购了两万多支,并且让陆军那边成立专门的猎兵装备前装线膛枪。
为的就是让当涂枪械厂那边能够回笼资金继续进行研发,争取未来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大规模装备线膛武器。
所以今天,他也是同样的态度,哪怕明知道对面的所谓后装线膛步枪其实也就那样,但是还是看了实弹射击。
但是当实弹射击开始的时候,罗志学却是发现这玩意还挺有看头的,精度和射程这些不说了,线膛步枪都差不到那里去。
罗志学在乎的是河北武器公司的这款后装线膛步枪,漏气虽然还有,但是也不算太厉害,只有当频繁射击,导致橡胶圈老化后,漏气问题才会比计较严重,并且射手还可以直接更换橡胶垫圈。
除了射击的时候产生的后膛污垢问题因为纸壳弹自身的缺陷无法解决,会导致长时间使用后漏气变的更严重外,这款后装线膛步枪在罗志学看来,已经算是不错了,甚至都可以进行批量装备投入使用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玩意能不能批量并且相对便宜的生产?
如果只是实验室概念步枪,这对大楚帝国而言毫无意义……
毕竟纺织业再怎么吹,那也只是个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产业而已。
纺织业的重要性,在于关乎民生!
一方面纺织业关乎到穿这一重要民生行业,衣食住行里纺织业占据的就是衣这么一大类。
能不能穿暖,能不能穿好,这直接影响到了帝国民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纺织业的低技术门槛,适应性广,投资小,市场基数大等特点,让纺织业能够全面开花,不管是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松江,天津等地聚焦了大量的纺织产业,一大票中小城市也拥有大量的纺织企业。
就连王图主政的河源府这个要啥没啥的粤北穷山区里,都有着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从纺纱到织布,印染,成衣各工序都有。
如此也就让纺织产业,成为了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工业的首选。
搞不了钢铁机械,还搞不了纺织?
这玩意有没啥难度,搞几台纺纱机,织布机,随便拉上几十个甚至十几个工人就行,这纺纱机和织布机甚至都不一定要用最新式的蒸汽机动力,随便搞一台二手的旧式蒸汽机都可以。
因此大楚帝国的大江南北里,纺织业才是最普遍的工业类型。
同时也是大楚帝国里工业产值,拉动就业人数最多的工业类型,同时也是拉动一大票行业一起发展的龙头行业。
纺织业的背后,是大量的机械、化工、钢铁、造船、铁路、航运等乱七八糟的行业。
这就是为什么农业国家搞工业化的时候,往往会首选纺织业为突破口的缘故。
原时空里,最先搞工业化的英国,靠的是纺织业,而后续的法国德国等国家一开始也是靠的纺织业。
后进国家里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及后续几十年里基本也是靠纺织业过日子。
我们等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该开放的时候,一开始也是主打纺织产业。
别跟我说重工业更好,钢铁什么的才是工业的基础,大道理谁都知道,问题是能不能做到。
没有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产业赚来的外汇,你拿什么购置机械设备?没有机械设备,你练什么钢铁?
近代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是怎么发展工业的?
模式很简单的,一个是依靠他们自产的生丝,把生丝出口到美国等地赚取外汇。
同时从印度等地进口棉花,然后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成为棉布,再出口到中国以及其他地方,赚取外汇后跑到欧美采购机械设备乃至战舰。
生丝和棉布,这两大类的纺织产业支撑起来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工业源头。
没有纺织业,近代时期的日本连机械设备都买不起,谈何发展重工业啊。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时期我们的工业模式也和日本高度类似,出口也是主要依赖生丝为主……而且双方是国际生丝市场上彼此的最大竞争对手,这种惨烈的竞争是即分高下也分生死。
从经济角度来讲,近代时期中日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是彼此竞争的必然结果,商业竞争导致的战争,从清末时期一直延续到二战。
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后期,我们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依靠纺织业以及其他低端的劳动密集产业生产产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打开国际市场进而获得外汇。
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说的就是这个模式。
而后头的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国家,他们是摸着中国的石头过河,搞的也是同一套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优先发展纺织,电气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产业,利用人口红利积累工业化的资本。
这种经济模式,用经济学家们的话来说就是:人口红利……
用大白话说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
所以说什么人口红利的时候,别自豪……
放在如今的大楚帝国身上,当然和原时空里的后进国家不一样,大楚帝国并不需要利用廉价劳动力去换取外汇。
大楚帝国看重纺织业,看重的是其能够带动的大量就业,低门槛能够支撑更多地方的工业发展。
至于出口赚取外汇这些东西……其实那只是顺带的。
因为大楚帝国的一系列工业产品,其主要的市场都在国内,出口份额其实很小的……
毕竟大楚帝国国内就有好几亿的人口,并且本身还是一个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城市人口规模巨大。
这意味着消费市场极其庞大。
哪怕是出口利润非常庞大的军工行业也是如此,军械出口看似动不动就好几倍的利润,但实际上总量相对于大楚帝国的庞大工业产值而言,其实很小的……
大楚帝国的军工行业,主要靠的是国内军队自己的采购需求。
比如海军,每年造那么多军舰,这军舰价格可是极为昂贵的。
一艘六千三百吨满载排水量的应天级战列舰,海军采购价约为八十三万楚元。
一艘两千八百吨满载排水量的锦州级巡洋舰,海军采购价约为四十五万楚元。
一艘一千五百六十吨满载排水量的巴陵级护卫舰,海军采购价为二十八万楚元。
这说的只是海军的三大类主力舰,此外还有大批量的其他军械装备的采购,陆军动不动就几千门火炮的订单,换装步枪的时候更是数以百万级。
新型的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步枪,光是步兵用的型号,就生产装备规模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支,此外还改装了一大批旧式的燧发枪。
因此相对来说,军械出口虽然赚钱,但说白了也就是个零花钱,真指望出口赚钱,国内的一大票兵工厂早饿死了。
】
同样的,纺织业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内部需求强烈,市场广阔,投资门槛低的行业,因此大楚帝国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一直都非常重视纺织业的发展。
这也是罗志学在天津视察的时候,会专门跑到天津利达纺织公司去视察的主要原因。
至于视察本身,那没多大意思。
一群人在那里装作模样的演戏呢,有啥好看的。
但是到了天津宋氏玻璃公司后,视察就不一样了。
天津宋氏玻璃公司的占地面积不大,厂房也不算多大,就连员工数量也不多,并且其相当一部分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以及搞技术的工程师。
纯粹的低端普通工人,其实占比不大。
这和纺织业这种密集低端劳动力的产业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虽然人家规模看似不大,但是产值却是很大,毛利极高。
当罗志学听到宋氏玻璃公司的负责人说,他们今年上半年两个季度里,各大业务已经完成了五百万多楚元的销售额时,都是忍不住道:“你们的产值,比一些几千人的大工厂都要多了!”
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海军将领都忍不住滴咕:他们一台航海望远镜都买好几万楚元,产值不高才怪了。
海军对他们公司的产品这么贵,可是很有怨气的。
预计配属应天级战列舰上的主望远镜,要价两万七千楚元!
尼玛,这价格谁看了都会觉得贵。
可惜的是,海军还是得捏着鼻子买,因为宋氏玻璃公司的大型单筒航海望远镜,做的是真的好,架设在战舰的瞭望台上,天气良好的情况下,瞭望兵可以通过望远镜发现数十千米外的目标并准确辨认。
并且只能看这么远,不是因为宋氏玻璃公司的望远镜不行,而是战舰的瞭望台高度有限,受到地球曲面影响不能看的更远。
其他的普通航海望远镜乃至地面军用望远镜也都不便宜。
光靠望远镜,人家宋氏玻璃公司就能年入一百多万呢……毕竟在望远镜领域里,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宋氏玻璃公司都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此外宋氏玻璃公司在显微镜领域以及试验玻璃器皿等其他特种玻璃制品里也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而这些东西都很贵的。
实验器材嘛,就没有便宜的。
不过宋氏玻璃公司销售额大,毛利高的同时,其研发投入也是非常大。
他们常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
比如要造新式高倍率显微镜,普通玻璃可不行,得特殊配方工艺制造的玻璃。
然后玻璃加工也是个非常麻烦的事,因为光学领域对镜片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而且镜片还不仅仅是要平整度高,这破玩意它本身还是个凹凸产品。
如何在一个凸面或凹面的镜片里,加工出超高精度的平正面,而且还要求能够工业化批量生产,再不济也能通过手工加机械的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
这技术要求可是非常高的,妥妥的高精密领域。
因为市面上的高精度机械设备,无法满足宋氏公司的高精度镜片加工需求,他们甚至还自己投入巨资研发了高精度的镜片加工设备呢。
因为搞出来的机械设备加工精度非常高,甚至还稍微改装后,做成了可以加工其他产品的高精度机械设备对外出售。
所以,宋氏玻璃公司,人家不仅仅搞玻璃,而且还搞精密机械设备。
进入他们的生产车间看的时候,就可以看见他们的画风和其他工厂不一样,生产车间非常的干净整洁,而且工作人员不多,都是操作机械设备进行工作。
而比他们生产车间规模更大的是他们的几栋研发大楼。
其主研发大楼有五层,钢精水泥建筑,面积非常的庞大,里面划分了众多不同的研发部门以及实验室。
各种各样的试验设备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充满了科技感!
哪怕是罗志学有着后世灵魂的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是不由得感觉到震撼。
光看这栋研发大楼的内部情况,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在十七世纪后期,按照罗志学那有限的历史常识来看,这地方恐怕和二十世纪的那些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也差不多了吧。
这样的研发硬件再加上数百名的研发人员,怪不得宋氏玻璃公司能够在光学领域里如此强势。
一趟宋氏玻璃公司视察下来,让罗志学对今天的视察也算感觉满意了,并且对后续在天津的视察也就更期待了。
天津乃北方工业重镇,这地方可不仅仅有宋氏玻璃公司和利达纺织公司,严格上来说这,两家企业虽然也不错,但是在天津当地也只能算小弟弟。
天津当地的大型企业,还是要数工业部直属的那几家大型官办企业,如河北武器公司、天津机械公司这两大企业。
河北武器公司,乃是大楚帝国五大武器公司之一,旗下有大小十几个研究所以及十八家不同类型的兵工厂,是一家综合武器企业,产品线从战舰到子弹全都有。
之前罗志学在青岛视察的时候,所看见的青岛海军兵工厂,就是属于河北武器公司旗下。
天津枪械厂,乃是北中国规模最大的枪械生产工厂,供应了大楚帝国百分之三十的枪械,从步枪到骑枪以及手枪等等全都有。
天津火炮厂,同样是北中国最大的火炮工厂,产品线有一系列的陆军野战炮,同时还生产部分海军用的前装线膛炮,其二八式七十五毫米前装线膛炮,已经进入了海军的装备列表,已经生产数百门之多,并广泛装备在一系列新建造的战舰上,充当巡洋舰,护卫舰的副炮,小型巡逻舰,炮舰的主炮。
就连陆军也忍不住,搞了三十几门野战加农炮版本,编成了一个试验炮兵团,作为研究前装线膛炮在地面战斗的战术应用。
不过陆军方面研究过后,还是认为现在的线膛炮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成本太高,而且最重要的是炮管质量太差,膛线很容易就被磨光,身管寿命太短了。
除非线膛火炮的身管寿命得到大幅度提升,要不然的话,陆军不可能会和海军那样大规模使用线膛炮的。
海军可以为了射程和威力,容忍一两百发身管寿命的线膛炮,那是因为海军的战舰本来就很少开炮。
但是陆军不一样,陆军的火炮在战斗的时候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场大战下来动不动就打出去几百发炮弹。
身管寿命太低的话,一场战役还没打完,火炮就报废了,那还怎么打仗?
这两大兵工厂,也是罗志学在天津视察期间的重点视察目标。
罗志学以前视察兵工厂的次数比较多,但是基本都是去距离金陵城很近的当涂工业基地,去看当地的当涂枪械厂以及当涂火炮厂。
其他地方的兵工厂看的比较少。
北方的兵工厂更是第一次来看,因此罗志学比较期待,河北武器公司也非常重视,早早就进行了相应的准备。
这种准备说的并不是什么安全上的准备,毕竟本身就是兵工厂,平日里安全防范就非常高。
河北武器公司的准备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几种新式武器上。
所以,罗志学到了天津枪械厂以及隔壁的天津火炮厂进行简单视察后,就来到了兵工厂边上的河北武器公司的试验靶场上。
此时,试验靶场的空地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既有军方已经大规模装备的现役武器,还有河北武器公司的各种新式武器,甚至是概念武器。
这是一场武器展览!
而观众就是罗志学以及随驾而来的大批军方将领。
人家河北武器公司就准备着靠这一次机会,再拿多一批军方的武器订单呢。
对于河北武器公司的想法,罗志学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不会拦着,甚至他还很欢迎!
有什么好东西别藏着掖着,都给朕拿出来,只要东西好,还怕朕不给你们订单?
所以一到试验靶场,罗志学就笑眯眯的对河北武器公司的总督办戴勇言道:“戴爱卿,有什么好东西就拿出来吧!”
年近五十的戴勇言则是一副忠厚老实人的模样道:“那臣就斗胆献丑了!”
言罢,就是小快步上前到了前方的空地:“陛下请看,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研发的后装线膛炮。”
一听到后装线膛炮这词,在看看前方的火炮尾部,的确和前装线膛炮不一样,多了好几个零部件。
当即罗志学都是被震惊到了。
这河北武器公司不声不响,竟然搞出来了后装线膛炮这个大杀器?
后装火炮,和很多武器差不多都不是什么新鲜概念的产品了,十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就开始用后装滑膛炮,不过那个时候普遍采用的是子母火炮的方式,也就是后世国人很熟悉的佛郎机炮,这玩意就是彷制葡萄牙人的子母后装炮。
但是这东西没啥前途,因为漏气严重,威力严重不足,基本只能作为轻型火炮使用,很快就被前装滑膛炮彻底淘汰。
大楚帝国这边也是一直延续了对后装火炮的研发,还搞过佛郎机火炮的改进型号,试图用更好的工艺进行加工,获得更好的后装滑膛炮。
可惜这一系列的尝试都很不成功。
同样的线膛火炮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大楚帝国十几年前就开始琢磨着搞线膛武器了,但是青铜火炮不耐磨,而钢铁材料也迟迟没能获得打突破,因此之前没什么实际进展。
一直到了最近几年,随着国内钢铁产业持续进步,能够生产出来比较优秀的钢材后,才开始用钢铁生产线膛炮管,不过性能依旧不咋地,耐磨性很不好,而且承压能力也不咋地。
为了解决耐磨以及承压等诸多问题,大楚帝国海军目前所采用的前装线膛炮,采用的其实是复合材料炮管……
内层是钢材料,外层是熟铁材料。
如此才有了海军大规模装备的前装线膛炮。
虽然说现在的线膛炮技术水准不咋地,存在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了,于是乎不少火炮研发人员就琢磨着开始搞后装线膛炮。
但是之前罗志学也没听说过有什么技术突破,去年的时候江南武器公司就试过搞了一种后装线膛炮……咋一听似乎挺好的,但因为漏气太严重,以至于有限射程很短,发射穿甲弹的时候威力更是不咋地!
再加上其他技术缺陷,进行试射的时候甚至还来了次当场炸膛!
得,江南武器公司又灰熘熘的把他们的所谓后装线膛炮拉回去回炉重做了,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够搞出来完善的产品。
目前的大楚帝国想要搞后装线膛炮,还是有比较大的技术差距的,连个纯钢高性能炮管都搞不出来,而且炮闩设计不咋地,材料更是不过关,搞出来的基本都是漏气严重,缺乏实用性,极端点的还给你来个炸膛。
如今河北武器公司突然说自己有了个后装线膛炮,这就让罗志学好奇了,这是吹牛还是真获得了什么技术突破。
当即罗志学很期待的看着他们搞,甚至让他们进行了一次试射。
但是当罗志学看到他们的后装线膛炮,采用的是尾部螺旋结构的炮闩,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炮弹发射的时候挺好的,炮弹顺利打出去了,也没什么漏气。
然而准备进行第二发炮弹试射的时候,几个身强体壮的炮兵不管怎么使劲,甚至拿着大锤子都没能把尾部螺旋炮闩给重新拧出来的时候。
罗志学就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感情这还是一次性的玩意,一看就知道这玩意炮闩设计肯定有缺陷,要不然不至于会在火炮发射后,连炮闩都取不下来。
此时,河北武器公司的总督办戴勇言上前,一副尴尬神色道:“试验人员锁紧尾部螺栓的时候,太用力了,再加上火炮发射的时候内部膛压比较高,导致卡死了!”
罗志学也知道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想要搞出来实用化的后装线膛炮难度太大,哪怕试验失败了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指责,当即用着温和表情道:“不要紧,科学研究嘛,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一次失败不要紧,以后加油努力总会成功的!”
罗志学这边稍微安抚了几句,结果戴勇言又上前道:“不过我们一共有三种不同射击的后装线膛炮,前面还有两款呢,陛下去看看?”
罗志学还能说话,继续看呗!
结果一款漏气漏的估计火炮他妈都不认得,边上的一个陆军将领当场就开喷,这一开炮,恐怕炮组成员得当场阵亡大半……
还有一款更离谱,发射的时候好端端的,炮闩什么的也能顺利取下来,结果迟迟没有开始第二次的试射,结果一问,好家伙,说是火炮尾部出现了细微的裂缝,不敢再进行第二次试射了。
罗志学得知也是服气了,这么不成熟的东西也敢拿出来在自己面前试射……怪不得工业部那边有人说戴勇言不是一般人,脑子多少有点毛病。
就当罗志学以为这就算完事的时候,戴勇言又跑出来,一副忠厚老实人的模样道:“陛下,我们公司还研发了一款后装线膛步枪,要不去看看?”
罗志学听罢没有惊喜,而是慎重的问:“这次不会炸膛吧?”
这可是公开视察,一大堆人看着呢,这要是来个炸膛,影响可就太不好了。
戴勇言听罢,连忙摆手道:“不会不会,我们之前已经进行过好几次实弹测试了,不会炸膛的,而且我们采用了新式研发的纸壳弹药,并采用了更好的橡胶垫圈,漏气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戴勇言说是这么说,但是罗志学还是保持怀疑态度!
后装线膛枪没那么容易搞的,尤其是漏气问题始终都搞不定。
这还只是其中一点,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加工工艺问题,不是你设计出来,实验室也能搞出来,然后就能工业化量产并装备了。
就跟前装线膛枪一样,采用米尼弹的前装线膛枪,好多年前大楚帝国其实就已经研发出来了,但是迟迟没能进入到军中大规模服役,截止到目前,依旧只有近卫军批量装备了两万多支,再加上陆军部分特殊部队少量配属,主要是猎兵。
全部加起来装备规模也就四五万支左右,相对于楚军的庞大规模而言,这点装备数量不算什么。
原因很简单,米尼步枪所需要的加工精度太高,对材料要求太高,导致成本太贵……上百楚元一支的前装线膛枪,军方表示用不起……
后装线膛枪所面临的也是差不多的问题,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因为他们还要解决漏气问题呢。
罗志学自己是清楚这些新式武器的优缺点的,什么武器好,什么是未来他也很清楚,要不然就不会一支支持各种新式武器的研发。
二十五年式前装线膛枪一百多楚元一支的天价,他都是让近卫军采购了两万多支,并且让陆军那边成立专门的猎兵装备前装线膛枪。
为的就是让当涂枪械厂那边能够回笼资金继续进行研发,争取未来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大规模装备线膛武器。
所以今天,他也是同样的态度,哪怕明知道对面的所谓后装线膛步枪其实也就那样,但是还是看了实弹射击。
但是当实弹射击开始的时候,罗志学却是发现这玩意还挺有看头的,精度和射程这些不说了,线膛步枪都差不到那里去。
罗志学在乎的是河北武器公司的这款后装线膛步枪,漏气虽然还有,但是也不算太厉害,只有当频繁射击,导致橡胶圈老化后,漏气问题才会比计较严重,并且射手还可以直接更换橡胶垫圈。
除了射击的时候产生的后膛污垢问题因为纸壳弹自身的缺陷无法解决,会导致长时间使用后漏气变的更严重外,这款后装线膛步枪在罗志学看来,已经算是不错了,甚至都可以进行批量装备投入使用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玩意能不能批量并且相对便宜的生产?
如果只是实验室概念步枪,这对大楚帝国而言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