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一线生机
山下的梁军的进攻并不凶猛,梁军的进攻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就连守军的防御都有些心不在焉,双方都心里有数,外面那场交战很可能会直接决定自己的命运。
山顶上的李渊、李世民等人更清楚这一点,京兆方向的援军没来,而陇州方向却来了援军,但兵力不过数百,如果和昨天一样在视线范围之内被梁军击溃,自己还能等得到京兆的援军吗?
但是,让他们无比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
唐军阵势开始了前移,缓缓提速向着仁寿宫的方向发动了冲锋,而梁军缓步后撤,诱敌深入,此刻的梁洛仁欣喜若狂,若这支唐军也顺利的被击溃,想必天台山的守军将会士气崩溃,再也支撑不住。
昨夜梁洛仁亲自领兵夜袭,厮杀良久,他明显能感觉到,守军已经到了极限,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
同时与梁洛仁陷入狂喜的还有裴世钜,满朝皆言,邯郸王李怀仁为当世名将,也不过如此!
李渊忍不住看向李世民,言下之意是……怎么办?
虽然李世民堪称当世第一名将,虽然李世民在古代名将排名中也能名列前茅,但也不是神仙啊……把韩信、白起、王翦、卫青一并拉过来都没毛用啊。
但就在这时候,战场局势出现了变化,李渊、李世民眉头稍有舒展,相反的,裴世钜的眉头却紧紧皱起。
已经做好准备随时返身一击的梁洛仁愕然的发现,冲锋的数百唐骑并没有如自己预料一般追来,而是在途中突然转向,向西侧疾驰而去。
在首战之后,李善就与张仲坚有着一致的判断,梁军主将颇为狡诈,先送来甜美的诱饵,再以猛攻天台山为挟,诱使己方迅速为陛下解围……就等着请君入瓮,到时候伏兵四起,必然大捷。
不同的是,张仲坚的判断来源于他对战场局势的分析,以及军事上的眼光。
而李善的判断来源于他之前对溃逃的唐军士卒的询问……之前岐州刺史就是如此一败涂地的。
后撤的梁军主力一时间难以展开队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军向西而去,绕过了一个拐角,李善大大的松了口气,果然有伏兵。
不远处,数百梁兵正蓄势待发……但此刻却是一片大乱。
原本以为自己是去桶唐军屁股的,结果现在发现,人家早有准备,回身狠狠一枪刺来。
梁军的领军将领还试图抵抗,可惜下面的士卒已然是军心大乱,在两拨箭雨之后,侯洪涛、王君昊匹马当先,率先破阵而入。
张仲坚观望战局,并没有参与进去,而是整军回头,与赶来的梁军主力遥遥对峙。
梁洛仁脸色惨白,咽了口唾沫,“去问问……领军者何人?”
片刻后,之前溃逃的士卒并没有送来有用的信息,梁洛仁手搭凉棚眺望,低声喃喃自语,“居然不上当……”
在梁洛仁看来,援军不直接扑向仁寿宫为李渊解围,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对方领军主将看穿了,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如果万一天台山失守,这支援军的主将是必然要被问罪的。
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了,这支援军只是打前站的,后续的援军很有可能会源源不断。
这种可能性最大,也最符合逻辑,实际上攻打仁寿宫三日,至今只有一批援军赶到,已经让梁洛仁很意外了。
梁洛仁试探性遣派千余兵力攻击,但唐军在张仲坚的指挥下缓步后撤……一直缩回到山谷中,梁军试图追击,但杀出来的唐骑迅如雷霆,将梁军前阵击的粉碎。
梁洛仁痛苦的闭上眼睛,其实他也猜得到……对方虽然兵力不多,但战力非凡,装备精良,甚至还有少见的弩弓,再加上西侧道路虽然不算狭窄,但也不算多宽,重骑兵的冲击力几乎是无法抵抗的。
那么,只剩下最后一种选择了,梁洛仁咬着牙关转头看向了天台山。
此刻的天台山顶,李渊大大松了口气,笑着说:“去岁塞外大捷,满朝皆称名将,怀仁回朝却自承不擅兵戈事,如今看来……”
一旁的杨恭仁也笑着说:“听吾家大郎提及,邯郸王只是略懂而已。”
李渊放声大笑,却牵引伤口,吸了口冷气,声音显得有些古怪,他早就听女儿平阳提起过略懂略懂的典故。
站在不远处的裴世钜冷着脸观察着战局,心里盘算着,不过五六百兵力,也未必能解围……只希望梁军不要太蠢。
一直也没说话只观望战局的李世民却脸色难看的很,轻声道:“怀仁未入彀中,引兵向西,对峙梁军,此为正理。”
李渊有些奇怪次子的态度,“只要怀仁不败,梁军就难以全力来攻,守军压力必然大减,再等其他援军赶到……”
李世民面色阴郁,幽幽道:“只怕不会如此……”
此刻,山下的梁洛仁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无法击溃援军,那只剩下最后一种选择了。
“今日已入绝境。”梁洛仁盯着面前十几个脸色颓败的将领,“数百唐骑精锐,必是大军前驱。”
“等唐军大举来援,吾等当死无葬身之地,即使跪地求饶,也难逃一刀。”
轻微的骚动后,梁洛仁手指天台山,“唯一的生机便在天台山,只要能攻上山,生擒唐皇、秦王或宰辅重臣,才能活命!”
不多时,骚动停歇下来,所有人都知道,梁洛仁说的是实话……两军攻伐,战阵受俘,也未必会死,但这一次长途奔袭,目标直指李渊、李世民,杀了那么多人,甚至李渊都中箭负伤,就算投降,也不可能活命。
只有抓住重要人物,才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山顶上的李渊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梁军分出千余兵力守在外围,与援军对峙,剩余的一两千梁军聚集在山脚下。
陷入绝境的梁军士卒举着盾牌、巨木开始了疯狂的攻击,要么死在这儿,要么活着回家,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本章完)
山顶上的李渊、李世民等人更清楚这一点,京兆方向的援军没来,而陇州方向却来了援军,但兵力不过数百,如果和昨天一样在视线范围之内被梁军击溃,自己还能等得到京兆的援军吗?
但是,让他们无比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
唐军阵势开始了前移,缓缓提速向着仁寿宫的方向发动了冲锋,而梁军缓步后撤,诱敌深入,此刻的梁洛仁欣喜若狂,若这支唐军也顺利的被击溃,想必天台山的守军将会士气崩溃,再也支撑不住。
昨夜梁洛仁亲自领兵夜袭,厮杀良久,他明显能感觉到,守军已经到了极限,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
同时与梁洛仁陷入狂喜的还有裴世钜,满朝皆言,邯郸王李怀仁为当世名将,也不过如此!
李渊忍不住看向李世民,言下之意是……怎么办?
虽然李世民堪称当世第一名将,虽然李世民在古代名将排名中也能名列前茅,但也不是神仙啊……把韩信、白起、王翦、卫青一并拉过来都没毛用啊。
但就在这时候,战场局势出现了变化,李渊、李世民眉头稍有舒展,相反的,裴世钜的眉头却紧紧皱起。
已经做好准备随时返身一击的梁洛仁愕然的发现,冲锋的数百唐骑并没有如自己预料一般追来,而是在途中突然转向,向西侧疾驰而去。
在首战之后,李善就与张仲坚有着一致的判断,梁军主将颇为狡诈,先送来甜美的诱饵,再以猛攻天台山为挟,诱使己方迅速为陛下解围……就等着请君入瓮,到时候伏兵四起,必然大捷。
不同的是,张仲坚的判断来源于他对战场局势的分析,以及军事上的眼光。
而李善的判断来源于他之前对溃逃的唐军士卒的询问……之前岐州刺史就是如此一败涂地的。
后撤的梁军主力一时间难以展开队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军向西而去,绕过了一个拐角,李善大大的松了口气,果然有伏兵。
不远处,数百梁兵正蓄势待发……但此刻却是一片大乱。
原本以为自己是去桶唐军屁股的,结果现在发现,人家早有准备,回身狠狠一枪刺来。
梁军的领军将领还试图抵抗,可惜下面的士卒已然是军心大乱,在两拨箭雨之后,侯洪涛、王君昊匹马当先,率先破阵而入。
张仲坚观望战局,并没有参与进去,而是整军回头,与赶来的梁军主力遥遥对峙。
梁洛仁脸色惨白,咽了口唾沫,“去问问……领军者何人?”
片刻后,之前溃逃的士卒并没有送来有用的信息,梁洛仁手搭凉棚眺望,低声喃喃自语,“居然不上当……”
在梁洛仁看来,援军不直接扑向仁寿宫为李渊解围,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对方领军主将看穿了,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如果万一天台山失守,这支援军的主将是必然要被问罪的。
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了,这支援军只是打前站的,后续的援军很有可能会源源不断。
这种可能性最大,也最符合逻辑,实际上攻打仁寿宫三日,至今只有一批援军赶到,已经让梁洛仁很意外了。
梁洛仁试探性遣派千余兵力攻击,但唐军在张仲坚的指挥下缓步后撤……一直缩回到山谷中,梁军试图追击,但杀出来的唐骑迅如雷霆,将梁军前阵击的粉碎。
梁洛仁痛苦的闭上眼睛,其实他也猜得到……对方虽然兵力不多,但战力非凡,装备精良,甚至还有少见的弩弓,再加上西侧道路虽然不算狭窄,但也不算多宽,重骑兵的冲击力几乎是无法抵抗的。
那么,只剩下最后一种选择了,梁洛仁咬着牙关转头看向了天台山。
此刻的天台山顶,李渊大大松了口气,笑着说:“去岁塞外大捷,满朝皆称名将,怀仁回朝却自承不擅兵戈事,如今看来……”
一旁的杨恭仁也笑着说:“听吾家大郎提及,邯郸王只是略懂而已。”
李渊放声大笑,却牵引伤口,吸了口冷气,声音显得有些古怪,他早就听女儿平阳提起过略懂略懂的典故。
站在不远处的裴世钜冷着脸观察着战局,心里盘算着,不过五六百兵力,也未必能解围……只希望梁军不要太蠢。
一直也没说话只观望战局的李世民却脸色难看的很,轻声道:“怀仁未入彀中,引兵向西,对峙梁军,此为正理。”
李渊有些奇怪次子的态度,“只要怀仁不败,梁军就难以全力来攻,守军压力必然大减,再等其他援军赶到……”
李世民面色阴郁,幽幽道:“只怕不会如此……”
此刻,山下的梁洛仁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无法击溃援军,那只剩下最后一种选择了。
“今日已入绝境。”梁洛仁盯着面前十几个脸色颓败的将领,“数百唐骑精锐,必是大军前驱。”
“等唐军大举来援,吾等当死无葬身之地,即使跪地求饶,也难逃一刀。”
轻微的骚动后,梁洛仁手指天台山,“唯一的生机便在天台山,只要能攻上山,生擒唐皇、秦王或宰辅重臣,才能活命!”
不多时,骚动停歇下来,所有人都知道,梁洛仁说的是实话……两军攻伐,战阵受俘,也未必会死,但这一次长途奔袭,目标直指李渊、李世民,杀了那么多人,甚至李渊都中箭负伤,就算投降,也不可能活命。
只有抓住重要人物,才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山顶上的李渊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梁军分出千余兵力守在外围,与援军对峙,剩余的一两千梁军聚集在山脚下。
陷入绝境的梁军士卒举着盾牌、巨木开始了疯狂的攻击,要么死在这儿,要么活着回家,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