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裴伯耆的等待(三更)
会同馆。
裴伯耆带着一壶酒,找到了占城使臣孙子布与耶嘉僧远,喊着:“今日除夕,明日元旦,辞旧迎新,这寒冬也该结束了。”
孙子布看着跟在裴伯耆身后怯生生的小男孩,也有些同情,从桌案上拿起一块带肉的骨头递了过去,方对裴伯耆说:“大明的春天来了,我们的春天又在哪里?这一次若不能请求大明出兵,占城国怕就危险了,你是安南旧臣,知道胡氏的厉害。”
裴伯耆示意阮元泰接住就好,坐了下来,笑道:“依我看,不需要大明发兵,占城国的危机也可解除。”
孙子布打量了下裴伯耆,耶嘉僧远也表示高度怀疑。
安南胡氏父子现已掌控整个安南政权,不服从他们的都被处理干净了,只要胡氏父子一声令下,占城就可能面临数十万大军。
而占城现在能打的老一辈都死了,新上来的国王-占巴的赖并不擅军士,和罗皑差远了。若安南全力进攻占城,占城能坚持半年都是最好的结果。
裴伯耆满了酒,示意两人尝尝,然后先端起酒碗咕咚几口下肚:“在这之前,有些事我是不方便告诉你们的,但今日说出,已无大碍。”
孙子布提不起精神来,道:“若你说的是大明派遣使臣去安南的事,就没必要说了。若胡氏父子当真是使臣可以说服,可以解决的,又何必等到今日此时?”
耶嘉僧远连连点头。
安南不老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在洪武时期就曾经打过占城,当年占城也请求大明出面调和过,太祖皇帝真的派了使臣,但没用。
没用就打吧。
当时安南陈氏国力不济,却还不断惹事。占城的制蓬峨也不是好惹的,使用伏兵打败了陈氏军队,之后趁陈氏国内皇位之争的时候,北伐直接破了升龙城。之后你来我往,制蓬峨击毙安南陈-睿宗,之后二次攻破升龙城,再之后,三破升龙城。
这些事发生在洪武元年至洪武二十三年之间,占城从弱小,打到强盛,若不是国力与人力跟不上,弹压不住安南地方,安南早就被占城给占领了。
只可惜,制蓬峨在洪武二十三年再次攻打安南时被伏军所杀。
罗皑不如制蓬峨,但也能支撑起局面来,至少安南很难在他手上讨到多少好处,可随着罗皑身体越来越差,安南这两年的进攻又越发频繁,占城已无力支撑。
属于占城的巅峰时刻已经过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衰落的小国,依靠占城自身的力量很难自保了,希望在大明。
所以,孙子布来了。
裴伯耆看着摇头叹息的两位,轻松一笑,道:“虽然我们有些世仇,本应水火不容,但现在我们的敌人都是胡氏父子。我也不瞒你们,陈圣宗之孙,陈明宗之子,陈天平还活着!”
“陈天平还活着?”
孙子布、耶嘉僧远惊讶地看着裴伯耆。
裴伯耆重重地点了点头,补充了句:“不仅活着,他已快到这京师!”
“这,这是真的吗?”
孙子布连忙起身问。
裴伯耆严肃地回道:“如此大事,我岂敢虚言?”
孙子布看向耶嘉僧远,两个人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好,好啊!
这真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孙子布与耶嘉僧远都明白,裴伯耆留在这里就是为了请求大明出兵帮助陈氏复国的,之前一直以为他是个白痴,陈氏都死绝了还等,现在看来,人家是有底牌的。
陈天平还活着,这对占城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没错,安南陈氏也是占城的敌人,但如果陈天平现在回国,至少安南胡氏不会进攻占城了,陈天平回去之后,还得分化瓦解,处理胡氏势力,安南陷入内乱指日可待。
虽然占城眼下不具备实力攻打安南,却可以赢下几年的喘息期,有几年休整,就能多一两万兵,无论是防,还是攻,都好说。
孙子布想通了其中关节,连忙追问:“陈天平人在何处?”
裴伯耆摇头。
孙子布傻眼,这是什么意思?
裴伯耆是真的不知道陈天平在哪里,昨日有人告诉自己,陈天平即将入京,到时候可能他会被召见,不要乱跑乱逛乱喝酒。
至于即将是一天,还是两天,会同馆的也没个准信。
但无论如何,他来了!
裴伯耆倒了一杯酒,目光坚毅:“我裴伯耆身为安南陈氏大臣,自当效命于陈氏之后。你们放心,一旦陈天平得天朝相助,复立为王,我当立劝他与占城国修好,与大明修好。”
孙子布和耶嘉僧远嘴上连连称赞裴伯耆,心里却不以为然。
此时此刻,裴伯耆说出这样的话,绝对是发自肺腑,真诚真挚。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他也可能发自肺腑地告诉自己,我要拿走你的脑袋。
不怀疑他当下的态度,但政治从来都不是他一个臣子能说了算的,安南想要扩张,只有两个选择,向北打大明,向南打占城。
不扩张不行吗?
切,安南地就这么多,不扩张吃什么去,总不能只靠一个红河三角洲养护全国的人吧,把占城南面的肥沃土地抢过来,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子孙饭都吃不起了,还跟我谈什么礼仪,安分守己?
国情与地形决定了安南的出路,一定是向北或向南扩张,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裴伯耆很期待陈天平到京师来,可日子还是需要慢慢捱,只好转了话题:“你们可听闻了,大明嘉奖了十优州府,百强县,还有不少清丈队。”
孙子布哭丧着脸:“别提了,要不是他们,昨晚上我们也不会挨饿……”
耶嘉僧远差点笑出声来。
这倒也是,昨日晚,大明皇宫宴请了几千人吃饭,光禄寺忙碌的很,人手有些不足,会同馆的厨子也被叫了过去,临走时还吩咐会同馆的人去外面买酒菜来,可惜传话的人出去了,被京师的繁华所吸引,忘了买菜的事了。
然后,这群使臣就饿肚子了……
等使臣不耐烦准备闹事的时候,会同馆的人这明白过来,怠慢了客人,为了弥补过错,一边解释,一边去外面订了酒菜,总算是消了误会。
听说那个犯了错的官员还挨了一顿揍。
裴伯耆没有笑,只是哀叹一声,一碗酒入肚:“大明在内治,不断提升人口,提升田产,水利,教育,而安南呢?在穷兵黩武,在杀戮,在阴谋夺权!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前景可言?”
孙子布对裴伯耆肃然起敬,眼前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安南旧臣。
没错,相对大明而言,无论是安南,还是占城,都显得乱糟糟的,几乎都是在担忧战争、生存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可没人去考虑,哪怕是种稻谷,也只是为了不饿死,而不是为了过上好日子。
这就是差距,国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
“生在大明,该是何等幸运。”
孙子布感叹道。
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一路走来,只看到了大明国运蒸蒸日上,国泰民安,这个国家大的离谱,也强的离谱,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们的自制力也强的离谱,从不主动去打周围的小国。
除夕夜。
一如往年,朱允炆宴请众藩王、马恩慧宴请众王妃,该收的贺礼收了,该赏赐的赏赐了,只为了传达一句话:
我们还是一家人。
朱允炆虽然拿走了藩王的护卫与官属,却没有亏待他们,相对于历史上建文帝、永乐帝动不动废为庶民强多了。
开春之后,这些藩王将陆续离开京师,奔赴自己的生意场而去。
当然,他们的生意里面,四成收益是属于朱允炆的,这也是一种利益捆绑,藩王缴纳四成收益,换取朱允炆的庇护与安全保证,朱允炆拿这四成,是为了日后好控制矿脉。
当然,真到了需要收回的时候,只需要掐断矿脉的使用权年限即可。不怕他们形成高度垄断,反过来威胁朝廷。
朱允炆不允许藩王商团的出现,只不过眼下需要有人去打基础罢了。
宴会散去,朱允炆抱着朱文奎,拉着韩夏雨,陪着马恩慧、宁妃、淑妃、贤妃、伊真儿,在坤宁宫吃宵夜,等待着建文三年的钟声。
水漏滴落,标度尺轻轻上移。
子时,钟声响。
朱允炆正是走入了建文三年,在马恩慧等人的恭贺中,在朱文奎稚嫩的声音中,在烛火的晃动中。没有再回顾过去,因为朱允炆在筹划未来。
建文三年正月二日,各国使臣朝见,恭祝大明新的一年国运隆昌。
四日,大明国庆。
朱允炆、马恩慧与民同乐,走出深宫,走入民间。
在国子监的高台上,朱允炆对无数走进来的百姓喊道:“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农夫有耕田的学问,匠人有手艺的学问,商人有买卖的学问,学子有知识上的学问,官员有治理上的学问,想要让大明兴盛不衰,学问是少不了的,教育是丢不得的。”
“太祖爷重教育,朕当全力继承弘扬。现在当着天下人的面,朕只告诉你们一句,三年,三年内,只要是你们的娃想读书,朕就让他读得起书!”
百姓们听得热泪盈眶,皇上说了,娃慢慢都可以能读得起书了。
在这一刻,寒门开始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朱允炆的国庆教育宣言,很快便传遍京师,那些朝觐尚未回去的官员听闻之后,也听明白了,一些开窍的布政使已经在布置来年的工作了:
抓教育,县学,府学都要抓。
对了,洪武年间废掉的社学,也给抓起来,皇上说了,要让娃读得起书,娃自然不能去县学的,只能去社学。
国子监有教材,几个月之后才派送地方?
你能等几个月,孩子们能等几个月吗?
尤其是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移民,皇上可是答应他们的孩子有书读的,别等免费了,先采购几套带回去顶着……
7017k
裴伯耆带着一壶酒,找到了占城使臣孙子布与耶嘉僧远,喊着:“今日除夕,明日元旦,辞旧迎新,这寒冬也该结束了。”
孙子布看着跟在裴伯耆身后怯生生的小男孩,也有些同情,从桌案上拿起一块带肉的骨头递了过去,方对裴伯耆说:“大明的春天来了,我们的春天又在哪里?这一次若不能请求大明出兵,占城国怕就危险了,你是安南旧臣,知道胡氏的厉害。”
裴伯耆示意阮元泰接住就好,坐了下来,笑道:“依我看,不需要大明发兵,占城国的危机也可解除。”
孙子布打量了下裴伯耆,耶嘉僧远也表示高度怀疑。
安南胡氏父子现已掌控整个安南政权,不服从他们的都被处理干净了,只要胡氏父子一声令下,占城就可能面临数十万大军。
而占城现在能打的老一辈都死了,新上来的国王-占巴的赖并不擅军士,和罗皑差远了。若安南全力进攻占城,占城能坚持半年都是最好的结果。
裴伯耆满了酒,示意两人尝尝,然后先端起酒碗咕咚几口下肚:“在这之前,有些事我是不方便告诉你们的,但今日说出,已无大碍。”
孙子布提不起精神来,道:“若你说的是大明派遣使臣去安南的事,就没必要说了。若胡氏父子当真是使臣可以说服,可以解决的,又何必等到今日此时?”
耶嘉僧远连连点头。
安南不老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在洪武时期就曾经打过占城,当年占城也请求大明出面调和过,太祖皇帝真的派了使臣,但没用。
没用就打吧。
当时安南陈氏国力不济,却还不断惹事。占城的制蓬峨也不是好惹的,使用伏兵打败了陈氏军队,之后趁陈氏国内皇位之争的时候,北伐直接破了升龙城。之后你来我往,制蓬峨击毙安南陈-睿宗,之后二次攻破升龙城,再之后,三破升龙城。
这些事发生在洪武元年至洪武二十三年之间,占城从弱小,打到强盛,若不是国力与人力跟不上,弹压不住安南地方,安南早就被占城给占领了。
只可惜,制蓬峨在洪武二十三年再次攻打安南时被伏军所杀。
罗皑不如制蓬峨,但也能支撑起局面来,至少安南很难在他手上讨到多少好处,可随着罗皑身体越来越差,安南这两年的进攻又越发频繁,占城已无力支撑。
属于占城的巅峰时刻已经过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衰落的小国,依靠占城自身的力量很难自保了,希望在大明。
所以,孙子布来了。
裴伯耆看着摇头叹息的两位,轻松一笑,道:“虽然我们有些世仇,本应水火不容,但现在我们的敌人都是胡氏父子。我也不瞒你们,陈圣宗之孙,陈明宗之子,陈天平还活着!”
“陈天平还活着?”
孙子布、耶嘉僧远惊讶地看着裴伯耆。
裴伯耆重重地点了点头,补充了句:“不仅活着,他已快到这京师!”
“这,这是真的吗?”
孙子布连忙起身问。
裴伯耆严肃地回道:“如此大事,我岂敢虚言?”
孙子布看向耶嘉僧远,两个人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好,好啊!
这真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孙子布与耶嘉僧远都明白,裴伯耆留在这里就是为了请求大明出兵帮助陈氏复国的,之前一直以为他是个白痴,陈氏都死绝了还等,现在看来,人家是有底牌的。
陈天平还活着,这对占城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没错,安南陈氏也是占城的敌人,但如果陈天平现在回国,至少安南胡氏不会进攻占城了,陈天平回去之后,还得分化瓦解,处理胡氏势力,安南陷入内乱指日可待。
虽然占城眼下不具备实力攻打安南,却可以赢下几年的喘息期,有几年休整,就能多一两万兵,无论是防,还是攻,都好说。
孙子布想通了其中关节,连忙追问:“陈天平人在何处?”
裴伯耆摇头。
孙子布傻眼,这是什么意思?
裴伯耆是真的不知道陈天平在哪里,昨日有人告诉自己,陈天平即将入京,到时候可能他会被召见,不要乱跑乱逛乱喝酒。
至于即将是一天,还是两天,会同馆的也没个准信。
但无论如何,他来了!
裴伯耆倒了一杯酒,目光坚毅:“我裴伯耆身为安南陈氏大臣,自当效命于陈氏之后。你们放心,一旦陈天平得天朝相助,复立为王,我当立劝他与占城国修好,与大明修好。”
孙子布和耶嘉僧远嘴上连连称赞裴伯耆,心里却不以为然。
此时此刻,裴伯耆说出这样的话,绝对是发自肺腑,真诚真挚。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他也可能发自肺腑地告诉自己,我要拿走你的脑袋。
不怀疑他当下的态度,但政治从来都不是他一个臣子能说了算的,安南想要扩张,只有两个选择,向北打大明,向南打占城。
不扩张不行吗?
切,安南地就这么多,不扩张吃什么去,总不能只靠一个红河三角洲养护全国的人吧,把占城南面的肥沃土地抢过来,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子孙饭都吃不起了,还跟我谈什么礼仪,安分守己?
国情与地形决定了安南的出路,一定是向北或向南扩张,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裴伯耆很期待陈天平到京师来,可日子还是需要慢慢捱,只好转了话题:“你们可听闻了,大明嘉奖了十优州府,百强县,还有不少清丈队。”
孙子布哭丧着脸:“别提了,要不是他们,昨晚上我们也不会挨饿……”
耶嘉僧远差点笑出声来。
这倒也是,昨日晚,大明皇宫宴请了几千人吃饭,光禄寺忙碌的很,人手有些不足,会同馆的厨子也被叫了过去,临走时还吩咐会同馆的人去外面买酒菜来,可惜传话的人出去了,被京师的繁华所吸引,忘了买菜的事了。
然后,这群使臣就饿肚子了……
等使臣不耐烦准备闹事的时候,会同馆的人这明白过来,怠慢了客人,为了弥补过错,一边解释,一边去外面订了酒菜,总算是消了误会。
听说那个犯了错的官员还挨了一顿揍。
裴伯耆没有笑,只是哀叹一声,一碗酒入肚:“大明在内治,不断提升人口,提升田产,水利,教育,而安南呢?在穷兵黩武,在杀戮,在阴谋夺权!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前景可言?”
孙子布对裴伯耆肃然起敬,眼前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安南旧臣。
没错,相对大明而言,无论是安南,还是占城,都显得乱糟糟的,几乎都是在担忧战争、生存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可没人去考虑,哪怕是种稻谷,也只是为了不饿死,而不是为了过上好日子。
这就是差距,国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
“生在大明,该是何等幸运。”
孙子布感叹道。
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一路走来,只看到了大明国运蒸蒸日上,国泰民安,这个国家大的离谱,也强的离谱,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们的自制力也强的离谱,从不主动去打周围的小国。
除夕夜。
一如往年,朱允炆宴请众藩王、马恩慧宴请众王妃,该收的贺礼收了,该赏赐的赏赐了,只为了传达一句话:
我们还是一家人。
朱允炆虽然拿走了藩王的护卫与官属,却没有亏待他们,相对于历史上建文帝、永乐帝动不动废为庶民强多了。
开春之后,这些藩王将陆续离开京师,奔赴自己的生意场而去。
当然,他们的生意里面,四成收益是属于朱允炆的,这也是一种利益捆绑,藩王缴纳四成收益,换取朱允炆的庇护与安全保证,朱允炆拿这四成,是为了日后好控制矿脉。
当然,真到了需要收回的时候,只需要掐断矿脉的使用权年限即可。不怕他们形成高度垄断,反过来威胁朝廷。
朱允炆不允许藩王商团的出现,只不过眼下需要有人去打基础罢了。
宴会散去,朱允炆抱着朱文奎,拉着韩夏雨,陪着马恩慧、宁妃、淑妃、贤妃、伊真儿,在坤宁宫吃宵夜,等待着建文三年的钟声。
水漏滴落,标度尺轻轻上移。
子时,钟声响。
朱允炆正是走入了建文三年,在马恩慧等人的恭贺中,在朱文奎稚嫩的声音中,在烛火的晃动中。没有再回顾过去,因为朱允炆在筹划未来。
建文三年正月二日,各国使臣朝见,恭祝大明新的一年国运隆昌。
四日,大明国庆。
朱允炆、马恩慧与民同乐,走出深宫,走入民间。
在国子监的高台上,朱允炆对无数走进来的百姓喊道:“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农夫有耕田的学问,匠人有手艺的学问,商人有买卖的学问,学子有知识上的学问,官员有治理上的学问,想要让大明兴盛不衰,学问是少不了的,教育是丢不得的。”
“太祖爷重教育,朕当全力继承弘扬。现在当着天下人的面,朕只告诉你们一句,三年,三年内,只要是你们的娃想读书,朕就让他读得起书!”
百姓们听得热泪盈眶,皇上说了,娃慢慢都可以能读得起书了。
在这一刻,寒门开始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朱允炆的国庆教育宣言,很快便传遍京师,那些朝觐尚未回去的官员听闻之后,也听明白了,一些开窍的布政使已经在布置来年的工作了:
抓教育,县学,府学都要抓。
对了,洪武年间废掉的社学,也给抓起来,皇上说了,要让娃读得起书,娃自然不能去县学的,只能去社学。
国子监有教材,几个月之后才派送地方?
你能等几个月,孩子们能等几个月吗?
尤其是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移民,皇上可是答应他们的孩子有书读的,别等免费了,先采购几套带回去顶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