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章 两份报纸
《皇家报纸》看似受众比《博物志报》大,但更新慢,内容比较高大上,除了对正儿八经地读书人有吸引力,一般人不会太想看。
就是读书人,也不一定要看《皇家报纸》,她名下的书读可一直紧跟时事, 十分尽职的出着各类科举用书。
因此像解读《皇家报纸》的书籍,也跟着发了出来。
这类书籍更加接地气,以白话文为主,更具有普适性。
即使文学涵养不那么高,知识不那么扎实的人,也能通过工具书读懂。
《皇家报纸》只是解读科举,给大家一个大方向的参考,又不是必考之物,还有一个更加详细的工具书在后面摆着,更加贴近科举内容,后者岂不更好?
对于书塾来说,只要先生手里捏着《皇家报纸》,对于该书塾的众学子来说就基本够多用了。
“你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你是担心……”想到两份报纸巨大的收入差距,顾清菱望向了李文崇,“有人眼红吗?”
李文崇点头:“你忘了,诚郡王现在还在外面,今年过年都赶不回来。而且……从皇兄那里得来的消息,他已经遭遇了好几次暗杀了。”
顾清菱能说,她早就猜到了吗?
海盐利益太大,后面的人肯定会心动。
现在诚郡王要彻查,简直就是跟对方做对,对方不对诚郡王下手才怪了。
就是不知道明光帝到底想要保哪一方。
能查到什么程度,恐怕也要看明光帝的态度。
“不会吧?一份报纸而已……何况, 这份报纸也不是灿哥儿一个人的,上书房那么多位皇子皇孙在里面,还有各位伴读……”顾清菱说道,“就算有人再心动,总不能冒着得罪那么多人的风险抢夺吧?”
至于明光帝,顾清菱相信,堂堂一个皇帝,不会这么的……
鼠目寸光。
就算报纸到了明光帝手里,又能如何?
难不成,他还不能让些好处出来,给他的皇子皇孙吗?
堂堂皇帝,可不能这么小气。
这么多人一分,还要缴税,落到明光帝私人腰包里的,又还能有多少?
明光帝想要这个,还不如让李文崇给他置办一个赚钱的项目。
顾清菱相信,就李文崇暗中给明光帝的那些合作项目,赚的钱肯定比《博物志报》要多。
所以,只要眼皮子不浅,明光帝根本不可能看上这个。
只要明光帝不看上《博物志报》,他还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抢他儿子、孙子的报纸?
“眼红是一方面,怕就怕有人妒忌, 暗中使绊子。”李文崇一脸无奈, 提醒顾清菱说道,“你别忘了,《皇家报纸》还亏着呢。”
“呃……为什么你会觉得《皇家报纸》亏钱?虽然我不知道《皇家报纸》的具体销量,但怎么也应该能保本吧?”
“那是因为你不清楚里面的情况。”李文崇没办法,将三皇孙李贞他们为了请当世大儒等人帮忙润笔,每次上门的时候都没有空手。
说是略备薄礼,可皇子皇孙出身,准备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差了?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又不是晋郡王李晋出面,一群孩子跑东跑西的,怎么可能不准备点东西?
李文崇怀疑:“我都不知道他们买的这些报纸,有没有将他们送出去的礼钱给赚回来。”
“呃……”这个还真有难度。
顾清菱是真没想到,原来《皇家报纸》上的文章,给的不只是稿费,居然还有额外的“润笔费”。
不对,不应该说是润笔费,应该是“拜访费”。
如果说是润笔费,那《皇家报纸》简直就是在坏了报业的规矩。
哪家报纸收文章,不是给些稿费即可?
若你的名额大,文章含量高,给的稿费高些;若是你是小萌新,没什么名气,给的稿费便低些,这都很正常。
可现在你为了让当世大儒出面,又是送这个,又是送那个,以后谁还敢上门求当世大儒的笔墨?
顾清菱说道:“那……《皇家报纸》以后还办不办?老是这样亏本,长久不了吧?而且如果他们一直请当世大儒和国子监先生……就算他们再高产,也不可能月月都有文章。就算排着队来,一两年以后,就不好请了吧?”
当世大儒和国子监先生又不比别的,人员都比较固定,几年内都不会有大的变动。
如此,《皇家报纸》能出什么新意?
春闱才三年一次,其他县试、府试,《皇家报纸》又看不上。
那么几年过去,《皇家报纸》……
李文崇摇头:“这我哪知道?我就是担心,本来三皇孙他们就是学灿哥儿他们办的报纸,结果灿哥儿他们办的报纸赚钱,还赚得红红火火的,三皇孙他们却搞得虎头蛇尾的。到时候有了对比,三皇孙他们脸上不好看不要紧,怕就怕我那个二侄子心眼小,给记上了……”
说真的,他真不怕三皇孙这帮小的有心眼,他怕的是晋郡王李晋。
这小子能忍,心思又深。
没有千日防贼的,只有千日做贼的。李文崇担心到时候一不小心,他没看顾住,姚九爷被人给算计了。
“一个报纸而已,还搞得这么麻烦……”当初姚九爷办的时候,顾清菱是真没想到他们会办得这么好。
或是报纸不死不活的,也就那么过来了,不会有人眼馋。
但办得好了……
办得好了容易招人惦记。
顾清菱皱了眉头。
李文崇也皱了眉头,他道:“算了,明天我找皇兄说说,看看皇兄怎么说。”
第二天。
早朝过后,李文崇果然私下里见了明光帝,提到了此事。
明光帝一看《博物志报》的年收入,顿时明白李文崇的担忧在哪里。
“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这《博物志报》这么赚钱?”
李文崇说道:“现在还是少的,若是《博物志报》一直那么赚钱,后面再申请什么专利之类的。不说大的,就是像魔天轮摆件那样的小东西,也能让发明者和报纸赚上一笔。若是多来几样……金额只会更大。”
“你真当人人都是你王妃手里的匠人工坊?”
“我知道啊,可是皇兄,以《博物志报》现在的盈利,它根本不需要像匠人工坊那样。它本来就是以报纸为主,专利只是额外的收入。”李文崇说道,“《博物志报》的收入本来就不低,再锦上添花一样,更招人眼红了。要是灿哥儿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有这么一个收入,我也觉得没什么,可问题是他们还是总角之年。”
(本章完)
就是读书人,也不一定要看《皇家报纸》,她名下的书读可一直紧跟时事, 十分尽职的出着各类科举用书。
因此像解读《皇家报纸》的书籍,也跟着发了出来。
这类书籍更加接地气,以白话文为主,更具有普适性。
即使文学涵养不那么高,知识不那么扎实的人,也能通过工具书读懂。
《皇家报纸》只是解读科举,给大家一个大方向的参考,又不是必考之物,还有一个更加详细的工具书在后面摆着,更加贴近科举内容,后者岂不更好?
对于书塾来说,只要先生手里捏着《皇家报纸》,对于该书塾的众学子来说就基本够多用了。
“你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你是担心……”想到两份报纸巨大的收入差距,顾清菱望向了李文崇,“有人眼红吗?”
李文崇点头:“你忘了,诚郡王现在还在外面,今年过年都赶不回来。而且……从皇兄那里得来的消息,他已经遭遇了好几次暗杀了。”
顾清菱能说,她早就猜到了吗?
海盐利益太大,后面的人肯定会心动。
现在诚郡王要彻查,简直就是跟对方做对,对方不对诚郡王下手才怪了。
就是不知道明光帝到底想要保哪一方。
能查到什么程度,恐怕也要看明光帝的态度。
“不会吧?一份报纸而已……何况, 这份报纸也不是灿哥儿一个人的,上书房那么多位皇子皇孙在里面,还有各位伴读……”顾清菱说道,“就算有人再心动,总不能冒着得罪那么多人的风险抢夺吧?”
至于明光帝,顾清菱相信,堂堂一个皇帝,不会这么的……
鼠目寸光。
就算报纸到了明光帝手里,又能如何?
难不成,他还不能让些好处出来,给他的皇子皇孙吗?
堂堂皇帝,可不能这么小气。
这么多人一分,还要缴税,落到明光帝私人腰包里的,又还能有多少?
明光帝想要这个,还不如让李文崇给他置办一个赚钱的项目。
顾清菱相信,就李文崇暗中给明光帝的那些合作项目,赚的钱肯定比《博物志报》要多。
所以,只要眼皮子不浅,明光帝根本不可能看上这个。
只要明光帝不看上《博物志报》,他还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抢他儿子、孙子的报纸?
“眼红是一方面,怕就怕有人妒忌, 暗中使绊子。”李文崇一脸无奈, 提醒顾清菱说道,“你别忘了,《皇家报纸》还亏着呢。”
“呃……为什么你会觉得《皇家报纸》亏钱?虽然我不知道《皇家报纸》的具体销量,但怎么也应该能保本吧?”
“那是因为你不清楚里面的情况。”李文崇没办法,将三皇孙李贞他们为了请当世大儒等人帮忙润笔,每次上门的时候都没有空手。
说是略备薄礼,可皇子皇孙出身,准备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差了?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又不是晋郡王李晋出面,一群孩子跑东跑西的,怎么可能不准备点东西?
李文崇怀疑:“我都不知道他们买的这些报纸,有没有将他们送出去的礼钱给赚回来。”
“呃……”这个还真有难度。
顾清菱是真没想到,原来《皇家报纸》上的文章,给的不只是稿费,居然还有额外的“润笔费”。
不对,不应该说是润笔费,应该是“拜访费”。
如果说是润笔费,那《皇家报纸》简直就是在坏了报业的规矩。
哪家报纸收文章,不是给些稿费即可?
若你的名额大,文章含量高,给的稿费高些;若是你是小萌新,没什么名气,给的稿费便低些,这都很正常。
可现在你为了让当世大儒出面,又是送这个,又是送那个,以后谁还敢上门求当世大儒的笔墨?
顾清菱说道:“那……《皇家报纸》以后还办不办?老是这样亏本,长久不了吧?而且如果他们一直请当世大儒和国子监先生……就算他们再高产,也不可能月月都有文章。就算排着队来,一两年以后,就不好请了吧?”
当世大儒和国子监先生又不比别的,人员都比较固定,几年内都不会有大的变动。
如此,《皇家报纸》能出什么新意?
春闱才三年一次,其他县试、府试,《皇家报纸》又看不上。
那么几年过去,《皇家报纸》……
李文崇摇头:“这我哪知道?我就是担心,本来三皇孙他们就是学灿哥儿他们办的报纸,结果灿哥儿他们办的报纸赚钱,还赚得红红火火的,三皇孙他们却搞得虎头蛇尾的。到时候有了对比,三皇孙他们脸上不好看不要紧,怕就怕我那个二侄子心眼小,给记上了……”
说真的,他真不怕三皇孙这帮小的有心眼,他怕的是晋郡王李晋。
这小子能忍,心思又深。
没有千日防贼的,只有千日做贼的。李文崇担心到时候一不小心,他没看顾住,姚九爷被人给算计了。
“一个报纸而已,还搞得这么麻烦……”当初姚九爷办的时候,顾清菱是真没想到他们会办得这么好。
或是报纸不死不活的,也就那么过来了,不会有人眼馋。
但办得好了……
办得好了容易招人惦记。
顾清菱皱了眉头。
李文崇也皱了眉头,他道:“算了,明天我找皇兄说说,看看皇兄怎么说。”
第二天。
早朝过后,李文崇果然私下里见了明光帝,提到了此事。
明光帝一看《博物志报》的年收入,顿时明白李文崇的担忧在哪里。
“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这《博物志报》这么赚钱?”
李文崇说道:“现在还是少的,若是《博物志报》一直那么赚钱,后面再申请什么专利之类的。不说大的,就是像魔天轮摆件那样的小东西,也能让发明者和报纸赚上一笔。若是多来几样……金额只会更大。”
“你真当人人都是你王妃手里的匠人工坊?”
“我知道啊,可是皇兄,以《博物志报》现在的盈利,它根本不需要像匠人工坊那样。它本来就是以报纸为主,专利只是额外的收入。”李文崇说道,“《博物志报》的收入本来就不低,再锦上添花一样,更招人眼红了。要是灿哥儿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有这么一个收入,我也觉得没什么,可问题是他们还是总角之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