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六章 是个值得尊重的对手
大司马和朝廷一直在犯愁、在抱怨收拢不到人才,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审视自身,人才为什么不投靠。
而在关中都督府这边,甚至就连新安公主这种司马氏子女,都愿意倾尽全力。
新安公主目光柔柔,看着杜英,却也看的杜英浑身上下都有不自在的感觉,他抬起胳膊看了看自己:
“有什么问题么?”
“没有,夫君最好了。”她笑盈盈的说道。
这让杜英更是困惑,哪里想到小公主只是犯花痴了而已,只好缓缓说道:
“余此次前往河北,估计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时节了。经年累月在外奔波,什么时候结束啊······”
打下了偌大的天下,而杜英的内心深处其实想着的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新安公主打量着他,悠然说道:
“连夫君都已经感到疲惫了,更何啻于天下百姓?百年乱世,人心都在求稳,谁也不想看着又出现一个春秋战国,战火连绵不绝。
且现在朝廷做事经常自相矛盾、斤斤算计,也是很多人看在眼里的,再加上有关中新政作为对比,所以夫君以新代旧,顺理成章。
所以只要夫君率先展露出霸主姿彩,之后很多事都会有人推着夫君向前走,夫君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他们也会帮着夫君变成名正顺。”
正统虽然是在东晋司马氏的手中,可是杜英本来走的就是“篡”而不是“反”这条路,只要他不反,朝廷也不敢逼反他,所以杜英最后是可以顺理成章从朝廷手中接过来正统的。
至于霸主姿彩,现在的杜英其实也大差不差了,号令北方、泰山压顶,这是不亚于历史上苻坚所展现出的强悍。
而且相比于苻坚,杜英有更多的优势,... ... ?
他既是晋臣,还是晋人,甚至是中朝重臣、外戚之后——说起来杜英和新安公主之间是有表亲关系的,只不过已经远到天边去了——可谓是根正苗红。并且杜英麾下的兵马,显然比苻坚捏合起来的前秦大军来的强悍。
这种强悍不是体现在兵力多寡上,苻坚的八十万大军如果当真的话,的确已经达到了古代战争的极限。
而是体现在军队的指挥如一上,关中军队里没有慕容垂和姚苌这种野心家,有的只有对杜英的忠诚和对建立开国之功的狂热。
因此杜英的兵力比不上苻坚,但除此之外,事事处处都远胜过苻坚。
并且苻坚有王猛主持内政,杜英也有。
新安公主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也不只是为了宽慰杜英,天下有识之士大概都能看出来杜英继承大统的可行性很高了。
等这一次大司马在几个战场失败的消息彻底传开,这种呼声只会越来越强烈。
毕竟临近改朝换代的时候,永远缺不了推波助澜、歌颂粉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多少事】 【】
“这些人其实才是最容易令人放下戒备、不正视听的。”杜英无奈的说道,“乱花渐欲迷人眼嘛!”
新安公主浅笑:
“但夫君仍然还是要用他们,不是么?总要有一些人站出来替夫君吆喝。”
杜英笑着点头。
有些活总是要有人去做的。
“走吧,去
河北,先去会一会慕容氏兄弟。”杜英合上最后一本公文。
——————————-
王坦之一手一份,将两封文书同时推到了王猛的身前: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刺史打算先看哪一个?”
枋头已经被王猛一把火烧的干净,不再适合驻兵,所以王猛留下隗粹驻扎在漳水上,掩护邺城的... ... ?
南侧侧翼,同时自己带领主力回防邺城。
邺城的守将都已经被邓羌带走了七七八八,留下来主持战事的文武官员分别是王坦之和朱序。
朱序一直顶在滏水前线,所以邺城的种种事务都落在了王坦之的肩头,再加上慕容垂正向邺城开进,慕舆根则更是直接在滏水和朱序对峙、大战一触即发,所以王坦之更是头疼。
他只是一个文官来着,再干几年都快成武将了······
王猛的到来,可算是让他松了一口气,明明敌军压境,脸上却久违的出现了笑容。
王猛随手拿起来代表好消息的那一封:
“奋战多日,还是先振奋一下。”
王坦之自然是不信他的,王猛又不是今天刚到,昨天就来了,只不过王坦之并没有打扰他,而是把时间留给了一样分隔两地的小夫妻。
不管王猛的奋战到底是在哪里奋战的,王坦之觉得这家伙完全不需要振奋。
“大司马人事不省······”王猛缓缓念出来,合上了公文,看向王坦之,“这真是······”
“天命所归。”王坦之直接说出了答案。
最能和杜英竞争皇位的桓温,已经昏迷,活不活的下来还是一件悬案,而桓温的昏迷、桓温的失败,不胫而走,只会让原本还在观望的人不约而同的倒向关中。
天命,彻底归于关中,归于都督了。
“大司马醒来之后,环顾四周,众叛亲离,而且荆州没有救成功, 自己还跑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两淮,不知道会不会被气得吐血。”王坦之接着打趣道。
“大司马的确是个值得尊重的对手。”王猛翻着公文,随口回答。
王坦之会心一笑。
这种评价一般都出现在击败对手之后,多多少少得给对... ... ?
方一点儿面子。
倒不是指望着对方还能有一天还个人情,而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胸襟,也借助抬高对手来凸显自己更强大。
王猛一句话,也等于定了关中报纸的宣传基调——如实报道,甚至对桓温表示慰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多少事】 【】
王坦之心想:都督肯定也会赞同的,这一对师兄弟在这种嘴上吃点儿亏、实际上占大便宜的事上从来出奇的一致。
“都督让河洛军放弃深入两淮是对的,局势如此,朝廷和大司马府定然会齐心协力对抗我军,而不再进入淮北,反倒是把大司马府和朝廷都放在淮北,让他们自己去争夺地盘,斗去吧。”王猛笑着说道,“如此一来,河洛军就能北上重返河洛休整,都督也能够把更多的兵马带来河北。
陈留、洛阳等地的郡兵,经过此番大战,想来战力都有多锻炼,余也算是有更多的把握了。”
王坦之也没来得及细看,登时惊讶的问道:
“陈留竟然还有郡兵剩下?”_& ?
而在关中都督府这边,甚至就连新安公主这种司马氏子女,都愿意倾尽全力。
新安公主目光柔柔,看着杜英,却也看的杜英浑身上下都有不自在的感觉,他抬起胳膊看了看自己:
“有什么问题么?”
“没有,夫君最好了。”她笑盈盈的说道。
这让杜英更是困惑,哪里想到小公主只是犯花痴了而已,只好缓缓说道:
“余此次前往河北,估计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时节了。经年累月在外奔波,什么时候结束啊······”
打下了偌大的天下,而杜英的内心深处其实想着的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新安公主打量着他,悠然说道:
“连夫君都已经感到疲惫了,更何啻于天下百姓?百年乱世,人心都在求稳,谁也不想看着又出现一个春秋战国,战火连绵不绝。
且现在朝廷做事经常自相矛盾、斤斤算计,也是很多人看在眼里的,再加上有关中新政作为对比,所以夫君以新代旧,顺理成章。
所以只要夫君率先展露出霸主姿彩,之后很多事都会有人推着夫君向前走,夫君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他们也会帮着夫君变成名正顺。”
正统虽然是在东晋司马氏的手中,可是杜英本来走的就是“篡”而不是“反”这条路,只要他不反,朝廷也不敢逼反他,所以杜英最后是可以顺理成章从朝廷手中接过来正统的。
至于霸主姿彩,现在的杜英其实也大差不差了,号令北方、泰山压顶,这是不亚于历史上苻坚所展现出的强悍。
而且相比于苻坚,杜英有更多的优势,... ... ?
他既是晋臣,还是晋人,甚至是中朝重臣、外戚之后——说起来杜英和新安公主之间是有表亲关系的,只不过已经远到天边去了——可谓是根正苗红。并且杜英麾下的兵马,显然比苻坚捏合起来的前秦大军来的强悍。
这种强悍不是体现在兵力多寡上,苻坚的八十万大军如果当真的话,的确已经达到了古代战争的极限。
而是体现在军队的指挥如一上,关中军队里没有慕容垂和姚苌这种野心家,有的只有对杜英的忠诚和对建立开国之功的狂热。
因此杜英的兵力比不上苻坚,但除此之外,事事处处都远胜过苻坚。
并且苻坚有王猛主持内政,杜英也有。
新安公主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也不只是为了宽慰杜英,天下有识之士大概都能看出来杜英继承大统的可行性很高了。
等这一次大司马在几个战场失败的消息彻底传开,这种呼声只会越来越强烈。
毕竟临近改朝换代的时候,永远缺不了推波助澜、歌颂粉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多少事】 【】
“这些人其实才是最容易令人放下戒备、不正视听的。”杜英无奈的说道,“乱花渐欲迷人眼嘛!”
新安公主浅笑:
“但夫君仍然还是要用他们,不是么?总要有一些人站出来替夫君吆喝。”
杜英笑着点头。
有些活总是要有人去做的。
“走吧,去
河北,先去会一会慕容氏兄弟。”杜英合上最后一本公文。
——————————-
王坦之一手一份,将两封文书同时推到了王猛的身前: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刺史打算先看哪一个?”
枋头已经被王猛一把火烧的干净,不再适合驻兵,所以王猛留下隗粹驻扎在漳水上,掩护邺城的... ... ?
南侧侧翼,同时自己带领主力回防邺城。
邺城的守将都已经被邓羌带走了七七八八,留下来主持战事的文武官员分别是王坦之和朱序。
朱序一直顶在滏水前线,所以邺城的种种事务都落在了王坦之的肩头,再加上慕容垂正向邺城开进,慕舆根则更是直接在滏水和朱序对峙、大战一触即发,所以王坦之更是头疼。
他只是一个文官来着,再干几年都快成武将了······
王猛的到来,可算是让他松了一口气,明明敌军压境,脸上却久违的出现了笑容。
王猛随手拿起来代表好消息的那一封:
“奋战多日,还是先振奋一下。”
王坦之自然是不信他的,王猛又不是今天刚到,昨天就来了,只不过王坦之并没有打扰他,而是把时间留给了一样分隔两地的小夫妻。
不管王猛的奋战到底是在哪里奋战的,王坦之觉得这家伙完全不需要振奋。
“大司马人事不省······”王猛缓缓念出来,合上了公文,看向王坦之,“这真是······”
“天命所归。”王坦之直接说出了答案。
最能和杜英竞争皇位的桓温,已经昏迷,活不活的下来还是一件悬案,而桓温的昏迷、桓温的失败,不胫而走,只会让原本还在观望的人不约而同的倒向关中。
天命,彻底归于关中,归于都督了。
“大司马醒来之后,环顾四周,众叛亲离,而且荆州没有救成功, 自己还跑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两淮,不知道会不会被气得吐血。”王坦之接着打趣道。
“大司马的确是个值得尊重的对手。”王猛翻着公文,随口回答。
王坦之会心一笑。
这种评价一般都出现在击败对手之后,多多少少得给对... ... ?
方一点儿面子。
倒不是指望着对方还能有一天还个人情,而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胸襟,也借助抬高对手来凸显自己更强大。
王猛一句话,也等于定了关中报纸的宣传基调——如实报道,甚至对桓温表示慰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末多少事】 【】
王坦之心想:都督肯定也会赞同的,这一对师兄弟在这种嘴上吃点儿亏、实际上占大便宜的事上从来出奇的一致。
“都督让河洛军放弃深入两淮是对的,局势如此,朝廷和大司马府定然会齐心协力对抗我军,而不再进入淮北,反倒是把大司马府和朝廷都放在淮北,让他们自己去争夺地盘,斗去吧。”王猛笑着说道,“如此一来,河洛军就能北上重返河洛休整,都督也能够把更多的兵马带来河北。
陈留、洛阳等地的郡兵,经过此番大战,想来战力都有多锻炼,余也算是有更多的把握了。”
王坦之也没来得及细看,登时惊讶的问道:
“陈留竟然还有郡兵剩下?”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