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该配合你演出的我
什么时候撤到门头沟,当然是越快越好,按照幼军那良好的军纪,恨不能现在就拔营撤军,晚上就到门头沟!
但,你你要真回答了,这就是个送命题。
尽管这是武清侯石亨和内设监太监曹吉祥最想的看到的结果,可却不想让皇太子朱见深殿下以为是他们的意思,甚至这话都不能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于是只得磨磨唧唧的表示,一切还看皇太子殿下的打算……
这几千的幼军,人数多么?
在数万乃至十万的十团营面前,的确算不得多。
可这是从对鞑靼作战大胜归来的精锐之师,战力强横。尤其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来,他们的训练,一些基础的项目,大家也能看得见,对比一下大明最强横、最精锐的十团营,就算是十团营的缔造者——于谦也不得不承认,这大明第一强军的位子要让出来了。
至于武清侯石亨更是心中百味杂陈,感慨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兵,又或者是感慨十团营因为各种因素,就算是学习也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搞得自己部队人不人鬼不鬼,邯郸学步,反倒把自己搞得战斗力更弱。
这就让人很丧了。
垂头丧气的曹吉祥看着石亨,有气无力的说道:“怎么办?要咱家说,要是咱家是太子,有这么一只军队在京城边上,也不撤,就算是进攻无力,却至少可以保证自保之力。”
“小太子这是吓怕了呢,他怎么可能手里不攥点让他心安的手段?”
“没看到连陛下都没有反对?”
石亨脸色平静的看了一眼曹吉祥,没有说话。因为他不想对这个大太监说“竖子不足以谋”!或者不想骂他。这太子的兵力撤了,京师之内全部的兵力便都在他俩的手里,哦,还有御马监,那他们的话语权就会凸显出来。
他跟曹吉祥不同的是,曹吉祥图的是什么,他知道,但是他图的什么,可能不会有几个人能明白!
拱手抱拳,装作一脸失望的样子,石亨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果然如先生所料,这只奇兵,太子似乎没有心思要动,而且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小太子会不会明白我带着曹吉祥去的目的……”
石亨端起丫鬟端上来的茶,喝了一口之后,才对着坐在客位上的道士缓缓的说道。那道士看起来一切正常,可眼光却空洞,毫无神采,只是随着石亨的话会看向他而已。
这便是石亨养在府中的神算子仝寅!
“东翁觉得您去的目的会没人知道?”
仝寅只是沉声的说道,“其实东翁多虑了,东翁也不想想,就算是太子殿下看不明白,太子带你下身后的王直王老太师难道也看不出来?”
石亨有些讪讪的不知道该如何说,张嘴想说,却又急忙闭上,有些愤懑下的他只得又端起茶盏来,恨恨的饮了一口。
“东翁还对这天道变化,日月盈仄心中不服?”
“我哪里敢,只是,当初……”石亨有些嘴硬的想要说什么,可想想当初的卜卦也是人家做的,再说了,都已经快十年了,这天道有些改变,也算是正常的吧?
只是,这老天爷也太儿戏了吧,不是说我们的正统皇帝还能复辟,二次当皇帝的命么?
怎么现在变成小太子众望所指,天命所归了?
仝寅的头微微转向其他方向,声音却稳稳的传来,“太子殿下我见过,就算是这天道无变,那也是九五之命,只是天道从来都无常,人又何以能尽知?东翁如果觉得我的话做准,其实也是可以和王骥、曹吉祥,哦,对了,还有咱们的太上皇继续一条道走下去啊……”
“我,我……这,这话说的……”
石亨有些不好意思的想要解释什么,却发现仝寅已经不在意的挥挥手,尴尬的他只好转移话题的说道:“先生真的觉得那武英殿大有来头?”
仝寅只是淡淡的一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关键的在于一个平衡,只是从宣宗皇帝驾崩以后,经历了三杨时代之后的大明又赶上了土木堡之变,这武事有谁来担起来抗衡日益跋扈的文官一系?”
“勋贵?”
“景泰帝先天不足,只能依赖文官,图的是身后百年之名。可太子殿下不同,他现在的基础,可比景泰帝和正统皇帝强多了……”
面对着侃侃而谈的仝寅,石亨真的很想说,自己差一点就能代表兵事,或者是文官想对面的武官,毕竟作为勋贵的取代者,自己掌握着兵权,又是皇帝最信赖的武将,更是封爵,有能力,有资历,有战功,代表大明军事,成为景泰帝手中能够抗衡文官集团的一把利刃……
只是谁想到,却到了现在的局面。
自己竟然处在了尴尬的境地:进,进不得,太子殿下未必能信得过自己;退,退不得,他所代表的武官一系早已经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了。
石亨还有个人商量,曹吉祥就有些可怜,因为他没有人能够商量,也没人给他出谋划策,所以,他只能去找王骥王老爷子,将自己和石亨去见小太子,让小太子把咸福寺的幼军撤走一事的前前后后,包括朱见深的反应都说给了这个老头子听。
这位老爷子听完,微微闭上眼,仰着头,缓缓的思索着。
毕竟,这个主意,是他出的,现在这种局面按理说自己应该想到,可事实上他真没想到。按理说这个时候的小太子应该避嫌,应该低调,应该内敛,所以,对于大明武官第一人,已经代表了大明军方的石亨和曹吉祥的意思,他应该同意才对!
更况且,他难道不知道,如果他不撤军,那些御史们会如何编排弹劾他?
当初他有多自信满满的以为一箭双雕乃至多雕群雕,现在他便有多愤懑难耐。
你特么的怎么不按照老朽的剧本往下走呢?
要知道,景泰帝朱祁钰可是已经提出了“归政”的风头,如果现在太上皇再不成功,那么以后显然就绝对没有他什么事了,难道从儿子的手中复辟会比从自己弟弟手中复辟容易?
事实上,王骥心中也明白,太上皇复辟,抢的可是太子的皇位呢,如何让人家配合自己演出?
这是一个大问题!
可如果有这么一只精锐的部队在北京城的边上,他心中却有感觉到万分不妥。
该如何让小太子把幼军撤走呢?
谁来教教老夫,让老夫不至于太过于难堪?
但,你你要真回答了,这就是个送命题。
尽管这是武清侯石亨和内设监太监曹吉祥最想的看到的结果,可却不想让皇太子朱见深殿下以为是他们的意思,甚至这话都不能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于是只得磨磨唧唧的表示,一切还看皇太子殿下的打算……
这几千的幼军,人数多么?
在数万乃至十万的十团营面前,的确算不得多。
可这是从对鞑靼作战大胜归来的精锐之师,战力强横。尤其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来,他们的训练,一些基础的项目,大家也能看得见,对比一下大明最强横、最精锐的十团营,就算是十团营的缔造者——于谦也不得不承认,这大明第一强军的位子要让出来了。
至于武清侯石亨更是心中百味杂陈,感慨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兵,又或者是感慨十团营因为各种因素,就算是学习也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搞得自己部队人不人鬼不鬼,邯郸学步,反倒把自己搞得战斗力更弱。
这就让人很丧了。
垂头丧气的曹吉祥看着石亨,有气无力的说道:“怎么办?要咱家说,要是咱家是太子,有这么一只军队在京城边上,也不撤,就算是进攻无力,却至少可以保证自保之力。”
“小太子这是吓怕了呢,他怎么可能手里不攥点让他心安的手段?”
“没看到连陛下都没有反对?”
石亨脸色平静的看了一眼曹吉祥,没有说话。因为他不想对这个大太监说“竖子不足以谋”!或者不想骂他。这太子的兵力撤了,京师之内全部的兵力便都在他俩的手里,哦,还有御马监,那他们的话语权就会凸显出来。
他跟曹吉祥不同的是,曹吉祥图的是什么,他知道,但是他图的什么,可能不会有几个人能明白!
拱手抱拳,装作一脸失望的样子,石亨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果然如先生所料,这只奇兵,太子似乎没有心思要动,而且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小太子会不会明白我带着曹吉祥去的目的……”
石亨端起丫鬟端上来的茶,喝了一口之后,才对着坐在客位上的道士缓缓的说道。那道士看起来一切正常,可眼光却空洞,毫无神采,只是随着石亨的话会看向他而已。
这便是石亨养在府中的神算子仝寅!
“东翁觉得您去的目的会没人知道?”
仝寅只是沉声的说道,“其实东翁多虑了,东翁也不想想,就算是太子殿下看不明白,太子带你下身后的王直王老太师难道也看不出来?”
石亨有些讪讪的不知道该如何说,张嘴想说,却又急忙闭上,有些愤懑下的他只得又端起茶盏来,恨恨的饮了一口。
“东翁还对这天道变化,日月盈仄心中不服?”
“我哪里敢,只是,当初……”石亨有些嘴硬的想要说什么,可想想当初的卜卦也是人家做的,再说了,都已经快十年了,这天道有些改变,也算是正常的吧?
只是,这老天爷也太儿戏了吧,不是说我们的正统皇帝还能复辟,二次当皇帝的命么?
怎么现在变成小太子众望所指,天命所归了?
仝寅的头微微转向其他方向,声音却稳稳的传来,“太子殿下我见过,就算是这天道无变,那也是九五之命,只是天道从来都无常,人又何以能尽知?东翁如果觉得我的话做准,其实也是可以和王骥、曹吉祥,哦,对了,还有咱们的太上皇继续一条道走下去啊……”
“我,我……这,这话说的……”
石亨有些不好意思的想要解释什么,却发现仝寅已经不在意的挥挥手,尴尬的他只好转移话题的说道:“先生真的觉得那武英殿大有来头?”
仝寅只是淡淡的一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关键的在于一个平衡,只是从宣宗皇帝驾崩以后,经历了三杨时代之后的大明又赶上了土木堡之变,这武事有谁来担起来抗衡日益跋扈的文官一系?”
“勋贵?”
“景泰帝先天不足,只能依赖文官,图的是身后百年之名。可太子殿下不同,他现在的基础,可比景泰帝和正统皇帝强多了……”
面对着侃侃而谈的仝寅,石亨真的很想说,自己差一点就能代表兵事,或者是文官想对面的武官,毕竟作为勋贵的取代者,自己掌握着兵权,又是皇帝最信赖的武将,更是封爵,有能力,有资历,有战功,代表大明军事,成为景泰帝手中能够抗衡文官集团的一把利刃……
只是谁想到,却到了现在的局面。
自己竟然处在了尴尬的境地:进,进不得,太子殿下未必能信得过自己;退,退不得,他所代表的武官一系早已经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了。
石亨还有个人商量,曹吉祥就有些可怜,因为他没有人能够商量,也没人给他出谋划策,所以,他只能去找王骥王老爷子,将自己和石亨去见小太子,让小太子把咸福寺的幼军撤走一事的前前后后,包括朱见深的反应都说给了这个老头子听。
这位老爷子听完,微微闭上眼,仰着头,缓缓的思索着。
毕竟,这个主意,是他出的,现在这种局面按理说自己应该想到,可事实上他真没想到。按理说这个时候的小太子应该避嫌,应该低调,应该内敛,所以,对于大明武官第一人,已经代表了大明军方的石亨和曹吉祥的意思,他应该同意才对!
更况且,他难道不知道,如果他不撤军,那些御史们会如何编排弹劾他?
当初他有多自信满满的以为一箭双雕乃至多雕群雕,现在他便有多愤懑难耐。
你特么的怎么不按照老朽的剧本往下走呢?
要知道,景泰帝朱祁钰可是已经提出了“归政”的风头,如果现在太上皇再不成功,那么以后显然就绝对没有他什么事了,难道从儿子的手中复辟会比从自己弟弟手中复辟容易?
事实上,王骥心中也明白,太上皇复辟,抢的可是太子的皇位呢,如何让人家配合自己演出?
这是一个大问题!
可如果有这么一只精锐的部队在北京城的边上,他心中却有感觉到万分不妥。
该如何让小太子把幼军撤走呢?
谁来教教老夫,让老夫不至于太过于难堪?